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名片”: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
2013-04-28 19:53:15 作者:王學濤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4月27日電(記者王學濤)“唱歌和<span name="HL_TAG" style="border-bottom: 0px dotted; color: #0084d8; cursor: hand;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服飾是我們侗族的驕傲。”曾榮獲全國民歌擂臺賽“歌王”金獎的賈美蘭說,她曾穿著一身侗族盛裝赴美國演出,“唱歌是文化交流,我們的服飾也是張‘名片’,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4月27日至6月30日,貴州少數民族服飾藝術展在山西博物院開展。今年35歲的賈美蘭現場展示了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的魅力,吸引了大批觀眾圍觀。</p>
位于中國西南部的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全?。担磦€民族中少數民族人口1250多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6%,自古以來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17個世居少數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保留了很多較為系統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p>
貴州少數民族服飾造型樣式多。從古老的貫首服到各種開襟的長袖短袖上衣,從飄逸婀娜的長裙到瀟灑的中裙短裙,從緊口中褲到寬腿口長褲,保留著商周“上衣下裳”的遺風、春秋“深衣”特征、漢代“兩襠”造型、唐代“半臂”樣式、宋代“抹胸”遺韻、明代“云肩”款式......
不僅樣式多,貴州民族服飾上的圖案紋樣,或寫實,或抽象,記錄著先民的創世神話與英雄史跡,淳樸的信仰崇拜和風俗時尚,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p>
“由于大多數少數民族沒有文字,服飾作為民族文化心理的對應性就愈強,傳遞的文化信息也就愈多。”貴州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吳一方說。</p>
穿梭在近200件貴州少數民族的服裝和銀飾間,他們的傳說、歷史、精神世界就生動地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p>
“這套女裝記載了苗族的遷徙史,褶裙上的三條紅道分別代表苗族遷徙途徑的黃河、平原、長江。”吳一方說,苗族的祖先五千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區,后因戰亂逐步南遷,先過黃河,居住在兩湖一帶肥沃的平原,后又過長江向西遷徙,分別定居湖南、貴州、云南及東南亞一帶。</p>
除了記載歷史,隨處可見的“蝴蝶”刺繡袖片和銀飾,則展示了苗族對人類創生傳說中“蝴蝶媽媽”的恭敬和崇拜之意。</p>
吳一方告訴記者,據“苗族古歌”傳說,蝴蝶在楓木中產下12枚蛋,分別孵化出獅、牛、蜈蚣等動物以及人類的祖先姜央,從那以后才有了苗族。因此,蝴蝶被當地苗族奉為人類的創生始祖,稱為“蝴蝶媽媽”。</p>
此外,少數民族女兒還在服飾上構建精神世界,除了有圖騰崇拜的思維外,還把自己的各種愿望和情感繡進紋飾。</p>
“4、5歲開始學習女工,15歲繡制自己的嫁衣。”今年48歲的姜老本說,嫁衣是姑娘們憑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熱愛,制作數年的心血之作,是伴隨姑娘出嫁具有生命靈性之物。</p>
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朱良津說,貴州少數民族服裝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遺產,已經在東北、新疆、青海、山東、湖北、海南等10多個省市展出,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少數民族在蠟染、刺繡、挑花、織錦、銀飾等方面古老精湛的技藝,對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p>
“這些服飾不僅展示了精彩的手工藝,也是少數民族悠久燦爛文化的寫照。”朱良津說,下一步他們打算從2萬多件(套)館藏民族文物中挑選精品赴美國等國家展出,讓更多人通過“服裝名片”了解中國“多元一體”民族的文化魅力。<br />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