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黑龍江各少數民族趣味節日
2013-08-26 11:23:16 作者:編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 瀏覽次數:0
黑龍江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53個少數民族,人口近200萬,占全省總人口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有滿、朝鮮、蒙古、回、達斡爾、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和柯爾克孜等10個少數民族。以下列舉一些少數民族的趣味節日,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的腳步去歡樂一下吧。</span>
鄂倫春族
按照鄂倫春族的習俗,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燃篝火,歡歌暢舞,慶祝自己民族的節日。傍晚,全鄉男女老少全部出動,在山下的河邊沙灘上點起一堆堆的篝火。先是向火神祭祀,鄂倫春族的男女老少都要面向篝火磕頭祈福;然后,就是鄂倫春人的大聚會了,殺狍子的,烤魚肉的,煮“手把肉”的,那場面比過年還熱鬧。男女老少圍坐在篝火旁邊,邊吃邊喝。夜幕降臨,大家酒足飯飽后,就圍著篝火跳起了歡快的鄂倫春舞,熱情好客的姑娘們跑上前把客人也拉入了她們的歌舞陣容,一時間,掌聲、歌聲把“篝火節”歡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p>
朝鮮族</strong>
在每年的三巳日,秋夕節、洗頭節和望月節的喜慶日子里舉行比賽或表演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摔跤、足球、秋千、跳板、頂甕競走、春游、玩篝火、鐵連極、轉瓢等。</p>
赫哲族</strong>
“烏日貢”是赫哲語歡樂的意思,每年的七八月間赫哲族都要舉行“烏日貢大會“來歡慶和娛樂。大會上的內容:一是表演赫哲漁歌、伊瑪堪說唱、跳天鵝舞等。特別是伊瑪堪的演唱形式有說有唱,但無樂器伴奏,內容也十分豐富,有古代歷史、英雄故事、風俗民情、漁獵生產、愛情生活等。二是體育比賽,有叉草球、游泳、賽船、射箭、撒網、滑雪、頂杠、擋木輪等。</p>
“佛額什克斯”是赫哲語舊歷年或大年除夕的意思。臘月除夕日,赫哲族各家各戶紛紛磨面、釣魚、貼窗花、糊紙燈籠。人們換睚帽耳、衣領、袖口、褲腿、鞋面上繡著美麗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服裝。晚上,各家在灰堆旁焚化裝有金箔錁子和打上銅錢痕的黃裱紙的冥物搭子,俗稱燒包袱,然后祭灑飯湯,以示給冥間死者送錢、送飯。各家在正月初一日五更時,包“五更餃子”,供祭“別布瑪發”(三世祖先)與“五碼子”(諸神畫像)以祈神佑。初一日早晨,晚輩在叩祝長輩安康后,成群結隊逐戶拜年。在過節時,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制成餅子,作為節令食品。人們往往用剎生魚、魚刨花或烤熟的魚肉條來款待貴客。節日里,還要舉行各種娛樂活動。</p>
錫伯族</strong>
農歷正月十六日是錫伯族的抹黑節。這一天,不等天亮,人們便成群結隊挨門串戶,不分男女互相往臉上抹黑。為什么抹黑呢?據說早年間有個年輕媳婦把餅烙糊了,怕老人責備,把餅偷偷喂了狗,惹怒了巡天神,把麥種變成了黑丹,再也種不出麥子了。這時一只小燕子引來善良的老倆口,集合全村的人向巡天神祈禱恕罪,并且發誓寧愿往自己臉上抹黑,也不叫麥子生黑丹。巡天神被感動了,收回了神法,從此又可種出麥子了。每年正月十六這一天,就是巡天神出巡的日子。</p>
鄂溫克族
春節:鄂溫克語叫“阿涅”,這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節日。在除夕夜晚,家家供諸神,老人們祝福晚輩生活幸福,像自己一樣長壽。正月初一,家家停止生產勞動,講究吃肉食、餃子,穿戴新艷的服飾,向長輩或親友拜年;對前來拜年的晚輩,長者給予祝福。晚上,一般要在寬敞明亮的房里舉行歡樂的歌舞晚會。</p>
正月十五:供“托博如坎”(即火神)和“吉雅奇”(畜神),主要以奶粥和乳制品為供物。人們串門相聚,舉行娛樂活動。正月十六這天,人們清早起來,爭相為別人臉上抹鍋灰,認為是吉祥的表現。</p>
農歷二月初二:認為是龍抬頭的日子,停止生產勞動,尤其是打獵。這一天不動刀斧等有刃的工具。</p>
清明節:鄂溫克語叫“漢西”,這天主要是祭奠死去的先人,備菜、酒和乳肉食物,向墳地扔酒,并用金銀箔紙制成元寶和日、月燒掉。傳說死人的靈魂在這天要還鄉探親,行祭是讓死去的老人有吃、有穿、有錢花。</p>
米闊魯節:是錫尼河流域、陳巴爾虎旗莫日格勒河鄂溫克人的節日,每年5月下旬吉日舉行,主要為給羊羔剪耳記、給三歲馬剪鬃、尾,給牛馬打烙印等。然后集會歡聚一堂,慶賀畜牧業生產豐收而載歌載舞。</p>
瑟賓節:“瑟賓”是鄂溫克語,意為“歡樂祥和”,每年的6月18日舉行。瑟賓節是鄂溫克族傳統節目。節日活動中,通常表演舞蹈,還有賽馬、摔跤、勁力、拉棍、拔河、跳棋等競賽。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