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有哪些道道兒
2013-03-19 11:10:16 作者:江曉書 來源:《北京日報》 瀏覽次數:0
插圖:張迪</font>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京在歷史上,由于長期處于中原與北方民族的交匯處,所以融合了眾多民族的文化、習俗和語言,進而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北京話。然而,隨著北京城市建設的發展,北京人口更新的加快,正兒八經的北京話已越來越淡出了我們的生活。有人認為,保護北京的文化,要從傳承和保護北京話開始;更有人認為,北京方言也該成為一種“非遺”,保護歷史悠久的老北京話與保護古都風貌同等重要。那么,到底何為北京話?北京話有哪些道道兒?北京話的魅力何在?</p>
眾所周知,北京話不是普通話,它是流行于北京地區的方言土語。由于歷史的原因,北京話經過不斷地發展和積淀,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韻味,即所謂的京腔京韻。因此說,北京話中蘊含著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京味文化?,F今的北京語音,至少在元代就已形成。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一部曲韻著作,元代周德清編寫的《中原音韻》(1324年)已與今天的北京音系極為相近。明代中葉出現的“官話”一詞,即指北京話。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曾于雍正八年(1730年)頒布“上諭”并辦“正音書院”以推行官話亦即北京話,規定讀書人聽不懂北京話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1909年清政府資政院開會,有議員提出把“官話”正名為“國語”。新中國成立后,開始推廣“普通話”,并將普通話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由此可見,普通話雖然是以北京話為基礎,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但普通話不等同于北京話。</p>
北京話的特點是含蓄詼諧生動傳情耐人尋味。所謂含蓄是指北京人特別注重分寸火候,說什么往往不直截了當,話頭子里總是適當地留有余地。比如夸某人好,一般不直接說好,只是說“還行”;指責別人時則大多是拐彎抹角多少都要給人家留些面子,如果某人一個事兒沒干好,會說“他這事兒干得太水了!”哪怕是諷刺挖苦某人也是“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兒”,“罵人不帶臟字”,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就有一句:“大蘿卜還用糞澆(教)?”所謂詼諧生動是說北京人天性中的風趣和肚子里的“水兒”多,說出的字眼形象傳神無可替代。比如說某人特愛“拉抽屜”,并非指真的去拉抽屜,而是比喻其說話不算數兒,總是變來變去沒準譜兒;說誰和誰穿一條褲子,不是說一條褲子兩個人穿,而是說這兩個人相互勾結互相包庇;說某個人簡直是“瓷公雞鐵仙鶴玻璃耗子琉璃貓”,并不是罵他是禽獸,而是形容他摳門兒、吝嗇到了“一毛不拔”的地步。所謂耐人尋味則是指北京話簡單明了特別耐琢磨,比如說某人“老家雀(讀巧音)能讓小家雀兒算計了嗎?”意思即“年長的怎么能斗不過年少(少讀去聲)的?”讓人能琢磨出“姜還是老的辣”的引申義。再比如“念秧兒”,仨字即生動地概括出“不厭其煩地說個不停”一堆字所要表達的意思;“點兒背”,也是用仨字形象地道出了運氣不好遭遇到倒霉的事兒……
北京方言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聽上去親切自然鮮活生動,其中兒化音更被看成是北京話的一大特色。所謂兒化音實際上是普通話和某些漢語方言中的一種語音現象,亦即后綴“兒”字不自成音節,而同前一字合成一個音節,使前一字的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韻母發生音變,成為卷舌韻母,也叫兒化韻。北京話里的韻母,兒化后共產生26個兒化韻。兒化音的使用一般是兩類,一類是末了加“兒”的,比如跟風兒、門墩兒、拔蹶兒、針尖兒對麥芒兒;一類是詞中間加“兒”的,比如門兒清、嘴兒甜、悶嘚兒蜜、順毛兒驢、把兒缸子以及前兒個、昨兒個、今兒個、明兒個……兒化音加在哪個字后以及啥時能加“兒”啥時不能加“兒”,這里面的道道兒多了去啦!</p>
比如水字,不加兒音就是單純地指水,如果說“水兒”,就不是指“水”而是飲料了,但凡有點味道不是純“水”的飲料,都可以統稱為“水兒”。在北京,如果有人請你買瓶“水兒”,你于是買了瓶礦泉水,這便是猴吃麻花兒——滿擰啦!但如果“水兒”前再加個“一”字,變成了“一水兒”,那么就和“水”這個詞的本義一點關聯都沒有了,因為“一水兒”是個形容詞,比喻某類東西完全一樣。</p>
有很多外地人或“老外”覺得北京話難說難學,常常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弄不明白“兒”音的規矩。比如朝陽門、宣武門、東直門、阜成門、前門等,萬萬不能用兒化韻,可東便門兒、西便門兒、廣渠門兒、三里屯兒、王府井兒、大柵欄兒等地名,必須要用兒化韻才能讓人聽上去是說北京話。同樣的一個字加“兒”或是不加“兒”,雖然只有一個“兒”字之差,意思卻相去甚遠。若把前門說成前門兒,就可謂“大謬特謬”了。因為前門是指正陽門,而“前門兒”則只是特指一棟樓或是一座房子的“正門兒”。再比如“吃兒”和“吃”,前者泛指能吃的東西,動詞“吃”加了個“兒”字,就變成了名詞。與此相近的詞語還有很多,比如“便衣”和“便衣兒”——“便衣”是指物,即衣服中相對于正裝的便服,“便衣兒”則是指人,是身著便服執行任務的警察;“白面”和“白面兒”——前者是指面粉,“白面兒”則指海洛因;“老家”和“老家兒”——“老家”指故鄉或原籍,“老家兒”是尊稱父母或家中的長輩;“門道”和“門道兒”——“門道”特指院門里的一塊地界兒,亦即門洞兒,“門道兒”則是門路、竅門兒的意思,如“北京話極其復雜,門道兒可多啦……”簡簡單單一個“兒”字,如果不將其弄個“底兒掉”,很可能“差之毫厘,謬之千里”。<br />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