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購物 交友 相冊 論壇 日志 Einglis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民族新聞文化資訊

易門“啞巴”舞:一塊神秘而沉寂的儺文化處女地

2012-12-30 12:31:11 作者:編 來源:《玉溪日報》 瀏覽次數:0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每一種民俗文化都包含著這個民族的重要特征,有的還極具人文資料價值。作為云南儺戲、儺文化的一種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每一種民俗文化都包含著這個民族的重要特征,有的還極具人文資料價值。作為云南儺戲、儺文化的一種,易門縣銅廠彝族鄉碧多村的跳“啞巴”至今還保留有較多的原始風貌。農歷二月初九,是碧多村彝族的小年節,村里舉行首屆小年節跳“啞巴”活動,記者近距離地感受了一番這種古老神秘的民間文化。

  碧多村距離易門縣城40公里左右,有一百多戶人家,屬于易門彝族的阿陸支系。碧多彝族信奉萬物有靈的自然宗教,他們認為自然界中處處有神靈,如天神、地神、太陽神、樹神、石頭神、田神、山神等等,并且都是信奉的對象。</p>

\

啞巴石</font>

  起源:為了紀念一對美麗的青年夫妻

  碧多村的跳&ldquo;啞巴”活動究竟起源于何時?村里已無人說得清楚。75歲的普文云老人向我們講述著從老輩人那兒聽來的跳&ldquo;啞巴”的由來:很久以前,有一對彝族青年很要好,姑娘美麗聰明,小伙勤勞健壯。后來,姑娘被好色的峨滴國王搶走,小伙子穿著破爛的衣裳追到了王宮,躲在附近尋找姑娘。一天夜里,小伙子吹響葫蘆笙,將暗號傳給了姑娘,姑娘悄悄逃了出來,與小伙子一起逃到山里裝作一對啞巴,并結為了夫妻,村民們吹起葫蘆笙跳起舞,為他倆祝福。峨滴國王知道后,惱羞成怒,便派人進山悄悄地把這對啞巴夫妻殺死了。鄉親們知道此事后非常悲痛,為了悼念這對敢與殘暴的國王抗爭的青年,就把他倆尊稱為神。因為他們被害的日子是正月初四,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村里人便裝扮成這對夫妻生前的樣子,跳起他們生前愛跳的舞蹈來紀念他們。這一活動就是現在的跳“啞巴”。</p>

  普文云說,還有一種說法是:居住在碧多村的老一輩人,因村內家禽牲畜常遭瘟疫,死了不少人。后來,族長提議在村內設立太平會,祈求神靈保佑村內人畜安康。族長認為傳說中的啞巴夫妻連峨滴國王都敢斗,也定能驅除瘟疫,為村里人消災免難。于是決定從立會這年起跳“啞巴”,立會日是正月初四。太平會還規定啞巴舞跳三年又停三年,意思是連跳三年已將瘟疫驅走,但為了不忘人畜遭瘟疫的慘劇,所以停三年后又要跳三年。</p>

\

啞巴公戴的面具</font>

  籌備:捏制泥巴水牛 保佑耕牛平安

  民間藝人卓文明介紹說,跳“啞巴”由太平會內稱為春官的人員組織進行,春官全為男性。分別由啞巴公、啞巴母和吹葫蘆笙的2人、彈月琴的2人、吹笛子的2人、唱“阿哩嚕&rdquo;的2人、提牛欄道具的1人、提肉燒香的1人、太平會辦伙食的2人,共14個人組成,并從中推舉1人為主持人。跳“啞巴”整個過程很復雜,由準備工作和祭神、起壇、跳“啞巴”、慶賀等部分組成。</p>

  天快要黑時,兩個“啞巴”扮演者及幾個春官走到村子最下邊的一塊菜地里開始裝扮并祭神。啞巴公由村里一個身材高大的漢子扮演,他戴的面具是一個用草編織的挎包,挎包的兩面繪上了傳說中的啞巴公面部形象,挎包底部的兩端各插縛著幾根野雞尾翎。啞巴母也由男人扮演,其穿著、打扮跟當地彝族婦女差不多。</p>

  打扮和祭神結束后,14名跳“啞巴”的村民就匯集在&ldquo;啞巴石&rdquo;前,圍著一張小方桌奏樂起舞,俗稱&ldquo;起壇”。桌子上安放著一個小竹欄,欄內有一條用泥巴捏成的水牛,牛頭前放著一盞燈。卓文明說,提水牛而不提其他動物是因為水牛是彝族人的主要生產工具,人們視牛如寶貝,舊社會時村里常遭瘟疫,耕牛也不能幸免,耕牛死了,生產受到了影響,所以要提著“牛&rdquo;乞求神靈保護莫遭瘟疫。幾圈舞畢,舞蹈隊中的一個人放響鞭炮,表示跳“啞巴”開始。</p>

\

啞巴公與啞巴母起舞</font>

  過程:&ldquo;比肉”給農家帶來歡聲笑語&ldquo;春神”為來年祈求五谷豐登</strong>

  跳&ldquo;啞巴”要到村中每一戶人家去跳,每到一戶人家,兩個“啞巴”就在大門外靜靜地等候著。其他人邊進堂屋邊高聲稱頌:“某某大戶家,今日春官到你家,給你家拜個年,祝你家過年過得好。六畜興旺我們帶進來。&rdquo;接著,一舞者將小竹欄放在撒有松毛的堂屋中央,眾舞者就圍著小竹欄起舞。一陣舞蹈過后,主人先給每位舞者敬酒,舞者面對家堂叩首、上香,主人再送一塊豬肉作答謝。一舞者將舞隊帶來的肉與主人送的肉作比較,眾舞者齊聲念:&ldquo;某某大戶家,三年臘肉三品嘗,比比瞧瞧給有我們的長?&rdquo;接肉者假意比較了一下,眾又念:“不有我們的長,不有我們的寬,不有我們的厚,再比比瞧瞧。&rdquo;接肉者又將兩塊肉攏在一起,眾人又齊聲念到:“比我們的長,比我們的寬,比我們的厚,謝過謝過。&rdquo;接著,兩位唱“阿哩嚕&rdquo;的春官以問答形式對唱起了“節氣歌&rdquo;:&ldquo;什么時節雨水多? 正月立春雨水多。什么時節是春分? 二月驚蟄到春分。什么時節是清明? 三月清明是谷雨。什么時節是立夏? 四月立夏是小滿。&rdquo;卓文明說,唱節氣歌是提醒主人家不要誤農時,要搞好農事安排。</p>

  問答結束后,一舞者對主人高聲念道:&ldquo;春孟爺爺、春孟娘娘(意為“春神”),給你家來拜年,給你家帶來三百六十斤的過年豬,帶來了明年的五谷豐登。&rdquo;眾人又齊聲念:&ldquo;傷風咳嗽我們帶出去,頭疼腦熱我們帶出去,明年給你家過個太平年”。這時,樂器開始起奏,眾人邊跳邊唱“梭阿梭&rdquo;、&ldquo;阿哩嚕&rdquo;出堂屋。稍停,兩個“啞巴”疾步走到堂屋門口,啞巴公手持細竹竿敲敲門枋、門楣,啞巴母則跟在啞巴公后面,手拿一扇棕葉在身體周圍頻頻甩動。進到堂屋里,二人又向四面墻壁、樓楞上敲打一番,以示趕鬼驅邪。主人給二人敬酒,&ldquo;啞巴”接過酒碗面對家堂、天井灑酒叩頭,各飲完碗中酒,就拉住主人在堂屋中間圍成圓圈起舞。舞畢,二人又敲打了幾下門、窗就出去了。</p>

\

圍著小竹欄起舞</font>

  結束:在葫蘆笙中表達美好的祝愿</strong>

  待各戶人家都跳完,表示村中一切惡魔已驅除并被兩個“啞巴”收于身上。舞蹈隊就跳到村中的大場上,一個舞者作出對天鳴槍的動作,兩個&ldquo;啞巴”就倒地死去,表示惡魔已隨之而死。舞隊將啞巴公的爛蓑衣脫下燒掉,燃放爆竹,潑一點酒,對“啞巴”的死表示祭奠。此時的大場上,早已圍滿了男女老少,除了本村的,還有鄰村來的,跳&ldquo;啞巴”舞隊將各戶送給的豬肉在場邊一口大鍋里煮熟,切成方塊,分給在場的群眾,不論大人小孩每人三塊。據說吃了這三塊肉,能保人四季平安、身體強健。</p>

  吃過肉,撤去方桌,大家開始圍在一起跳起葫蘆笙,慶賀村中驅疫逐邪的勝利。跳葫蘆笙時,仍由春官樂隊奏樂領舞,在場的本村人、外村、外鄉人,不分男女老幼,愿意跳舞者,就可以加入進去手拉手跳起來。隨著樂隊演奏的各種曲子,人們跳起不同的舞蹈動作并變化著隊形,人越跳越多,氣氛異常熱烈,通常要跳到天亮才散去。跳葫蘆笙結束后,整個跳“啞巴”活動才算結束。</p>

  跳&ldquo;啞巴”在特定的民俗中傳承和發展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易門縣地方文藝研究專家李貴良編導的彝族民間舞蹈《跳啞巴》曾參加過第三屆中國藝術節的展演,曾赴北京參加&ldquo;首都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五十周年&rdquo;演出。對于這一瑰麗多姿的民間藝術,我們不能因其濃郁的鄉野氣息而等閑視之,它還有待于做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走出大山,被更多的人所認識。<br />

 

關鍵詞:易門啞巴一塊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