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購物 交友 相冊 論壇 日志 Einglis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民族新聞文化資訊

近十年來羌族文化研究綜述

2012-12-25 13:54:03 作者:劉箏箏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內容摘要】羌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近年來對羌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羌族的思想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研究比如釋比、婚葬之俗研究方面有很大成就。但亦有不足之處,如對羌族遺址文化的研究較少,較強專業性的著作不多,對于羌族的剪紙等民族傳統工藝文化的研究也較欠缺。<br />
  【關 鍵 詞】羌族;羌族文化;民俗特點<br />
  【作者簡介】劉箏箏,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化史。<br />
  中圖分類號:K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5912(2008)03-0040-03  

  羌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從1998年以來,對羌族的研究碩果可謂豐碩。在此,筆者擬對近十年來有關羌族文化的研究作一簡要概述,不足之處,在此肯請各位學者指正。<br />
  一、思想文化方面

  在研究羌族思想文化方面,高恒天、湯劍波兩位先生通過對秦漢時代羌族人民的道德生活方面的研究認為,羌族分離和分立其部落的風尚在促使其支分、繁多、廣泛分布的同時,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現為以崇尚“豪強”為特色的功利主義和&ldquo;窩里斗&rdquo;。在政治權力繼承方面,嫡長子世襲已成為新的道德規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轉房現象等具有道德合法性[1]。楊健吾先生卻認為,羌族社會倫理思想具有獨特的氏族形式,主要是通過民間文學作品和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言傳身教,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社會觀念以及倫理觀念,這些構成羌族社會倫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2]。<br />
  徐銘先生從解析羌族白石鐘信仰方面入手,得出羌人在與漢人的接觸過程中,多數人受漢人民間信仰影響,信仰的神靈增多(以前只是白石鐘信仰),祭祀也以原來的部落為重轉變為以家庭為主,但是其宗教制度與祭儀仍保留羌族固有的特色[3]。鄧宏烈先生從西方傳教士的眼光進行考查認為,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傳播可謂是基督教在華傳播事業中的一顆流星,基督福音的&ldquo;圣靈”與羌族原始宗教的“神靈”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價值取向和經驗認知,對羌族原始宗教的神靈信仰分別做出不同的闡釋[4]。<br />
  在羌族生活中,法律的研究方面亦取得一定成就。龍大軒從歷史長河中來考查羌族訴訟習慣法,他將習慣法的歷史進程分為獨立運行、國家法對訴訟習慣法的介入、國家對訴訟習慣法的擠壓、彼長此消長等四個階段[5]。李鳴通過分析羌族繼承習慣法得出:無論是繼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還是對繼承關系的法律調整,都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并得到羌民的普遍承認和嚴格遵循,在羌族地已發揮積極作用[6]。龍大軒得出羌族民約的習慣法特征:首先具有濃郁的民族獨特性;其次,相對國家制憲法而言它具有依賴補充性;最后,它也具有執行性[7]。在我國,對羌族習慣法的研究顯然處于嘗試階段,但研究成果卻較為顯著。申秀清認為:羌族宗教文化中蘊含著大量的生態保護思想,在羌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能為解決當今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供一些啟示和價值[8]。<br />
  二、民俗研究方面<br />
  釋比,是羌語對羌族民間經師的一種稱呼。于一先生認為,釋比是羌族社會歷史、文化的主要傳承者,在羌民族社會生活中具有極高地位。依照羌人的生死觀,人死后其靈魂永不消亡,生者要為其送別,釋比自然成為喪葬禮儀不可缺少的角色[9]。余躍明則將釋比看成是羌族文化的《大百科全書》。釋比文化與羌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釋比也同普通人一樣娶妻生子,但由于釋比收徒和蓋卦的施受內容規程的嚴格而保密致使釋比及釋比文化凸顯一種神秘性[10]。周毓華對在羌族原始宗教及其民族文化、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釋比”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得出,羌族原始宗教中的&ldquo;釋比”是羌族中最權威的文化人和知識集大成者[11]。<br />
  在舞蹈研究方面,楊莉女士認為,幾千年來的羌族民間舞蹈文化是以“體態符號&rdquo;的形式傳承至今,是&ldquo;舞蹈活化石&rdquo;[12]。羅雄巖先生得出,羌族許多民間舞蹈形式多是在“釋比”主持下的民俗活動中進行的,并提出一系列動態保護和開發羌族舞蹈的思想[13]。秀花、劉偉兩人認為,羌族舞蹈具有的歷史沉淀、文化特征及其風格提醒我們,如果對之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就能使這項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財富,為羌民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作出貢獻[14]。<br />
  關于羌族的工藝文化,張犇從羌族人民生活中的&ldquo;云云鞋&rdquo;來談起,認為其既有精神訴求和實用性,還含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等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它形成的獨有的屬于羌民族心理的文化品格,是羌族生存觀總思想的延續[15]。王世琴鐘情于羌繡,認為羌秀是我國民間工藝中的一朵奇葩,它所獨有的羌家風情及其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16]。羅徠從刺繡和剪紙兩個方面來談羌族的民間藝術產品的功能、文化意義和藝術價值,并且指出民間刺繡和剪紙在現代文化中還有提升的前景空間[17]。<br />
  羌族的婚葬習俗亦具有文化內涵。馬寧先生從羌族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和羌族婚禮的形成及其特征來看羌族婚俗的深層文化內涵認為,其婚俗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民俗現象,而且是羌族宗教意識的體現物、民族精神的象征物、倫理道德的寄托物[18]。王國基先生認為,歷史上居住在今甘肅隴南境內的宕昌、參狼、白馬、鄧至等羌氏民族普遍存在著火葬、石棺葬和懸棺葬等喪葬習俗,它們始終是作為一個象征系統而存在,反映著人們對已知和未知世界的觀念和看法[19]。馬寧先生又從羌族火葬中得出其習俗的來源、演變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20]。<br />
  另外,馬寧先生還發現羌族有&ldquo;掛紅”習俗。他從宗教人類學的角度來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認為這是羌族特有的、厚重的民族文化習俗[21]。<br />
  蔡文君、杜學元二人著眼于民俗與教育的關系,論述了羌族民俗所蘊涵的豐富的教育特質。在此基礎上二人還闡述了羌民俗教育對羌族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等幾個方面的適應性、局限性及它所面臨的現時挑戰[22]。楊國君先生親自進行調查,從丹巴羌族的居室、飲食、服飾、刺繡、民歌、舞蹈等方面進行第一手調查,證明了丹巴羌族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民風民俗,與其他民族有顯著區別[23]。<br />
  三、其它方面<br />
  馬成富、郭婭二人對羌族的傳統藝術釋比戲和花燈戲進行了考查,考證出釋比戲產生于羌族早期的慶祭活動中的“慶演神戲”,進而派生出羌族花燈戲,并探討了兩種戲的藝術特色[24]。康保成先生將羌姆與藏戲進行了比較得出。藏戲是典型的佛教戲劇,而羌姆(也即金剛舞)是佛教戰勝苯教的產物,所以兩者有著淵源關系[25]。<br />
  劉家強、楊立壯等人通過對羌族生育文化的歷史與現實考查認為,羌族原始宗教中所蘊含的現代生育文化理念受到嚴重挑戰,國家法與羌族的習慣法、民族信仰形成了直接沖突。他們提出應從歷史的視角與現實的基礎為基點構建利益導向機制[26]。<br />
  莊春輝先生對藏羌古碉群進行研究后認為素有“碉的世界,碉的海洋&rdquo;之稱的川西高原,沉淀著許多現在還活著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國民族文化原生態保留最好、歷史沉淀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極高的民族、歷史、考古等科研價值[27]。<br />
  綜上所述,近年來對羌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亦有不足之處,對羌族遺址文化的研究較少;較強專業性的著作不多;對于羌族的剪紙等民族傳統工藝文化的研究也較欠缺。但隨著學科向邊緣方向發展的大趨勢,一個立體的羌族文化全貌將會呈現放在我們面前。<br />
  【參考文獻】<br />
  [1] 高恒天,湯劍波.秦漢時代之羌族道德生活[J].青海民族研究,2006,(4).

  [2] 楊健吾.羌族社會倫理思想簡論[J].社會科學研究,2005,(4).

  [3] 徐銘.羌族白石信仰解析[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3).

  [4] 鄧宏烈.西方傳教士眼中的羌族神話信仰[J].貴州民族研究,2006,(5).

  [5] 龍大軒.羌族訴訟習慣法的歷史考察[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6] 李鳴.羌族繼承習慣法試析[J].政法論壇,2004,(3).

  [7] 龍大軒.羌族民約的習慣法特征[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1999,(1).

  [8] 申秀清.簡論羌族宗教文化中的生態保護思想[J].宗教學研究,2006,(2).

  [9] 于一.羌族釋比與喪葬[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4).

  [10] 余躍明.釋比——羌文化的《大百科全書》[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

  [11] 周毓華.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釋比”[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

  [12] 楊莉.論羌族民間舞蹈的原生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3).

  [13] 羅雄巖.羌族舞蹈文化傳承與發展規律的探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3).

  [14] 秀花,劉偉.論羌族民間舞蹈的多元化特征及其社會功能[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1).

  [15] 張犇.論羌族“云云鞋&rdquo;的裝飾紋樣與其生存觀的關系[J].裝飾,2006,(5).

  [16] 王世琴.羌繡——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

  [17] 羅徠.談羌族民間刺繡和剪紙藝術[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5).

  [18] 馬寧.羌族婚俗探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

  [19] 王國基.古奇異趣羌藏俗[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

  [20] 馬寧.羌族火葬習俗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

  [21] 馬寧.宗教人類學視野下的羌族“掛紅”習俗[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22] 蔡文君,杜學元.羌族民俗與羌族教育[J].貴州民族研究,2005,(6).

  [23] 楊國君.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調查[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4).

  [24] 馬成富,郭婭.羌族釋比戲和花燈戲的源流沿革及藝術特色[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9).

  [25] 康保成.羌姆角色扮演的象征意義及其與藏戲的關系[J].民族藝術,2003,(4).

  [26] 劉家強,楊立壯,蔣華,唐代盛.羌族生育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1).

  [27] 莊春輝.川西高原的藏羌古碉群[J].中國西藏(中文版),2004,(5).

  (來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藝
  •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