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麥加朝圣
2013-08-26 10:14:19 作者:沈好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攀爬者</font>
朝圣現場
大清真寺夜色
靜寺正門
鳥瞰麥加朝圣現場
圣經
轉天房</font>
沙特阿拉伯的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是伊斯蘭教石造圣堂的所在地,傳統認為是亞伯拉罕所建造的。麥加是每個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須試圖朝圣的宗教中心。每年來此朝圣的人更加摩肩接踵,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說著不同語言的穆斯林來到此地朝圣。每年在伊斯蘭教歷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圣。這些各種膚色、各個年齡段的穆斯林來自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朝圣期間,他們聚集在“圣城”麥加周圍,一起祈禱,一起吃飯,一同學習。“麥加朝圣”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br />
麥加,是穆罕默德的誕生地和伊斯蘭教的發祥地。在阿拉伯語中,麥加是“吸吮”的意思。從穆罕默德率眾于伊斯蘭教歷10年(公元632年)組織第一次儀式齊備的朝圣到現在,這一重要的宗教活動已延續了一千多年。千百年來,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年復一年地來到這里,吸吮宗教的知識和珍貴的精神乳汁。<br />
麥加朝圣被全世界穆斯林視為最神圣的活動。麥加朝圣究竟是一個怎么的過程,為什么每年都有數百萬的穆斯林不辭千辛萬苦,選擇這個時候前往麥加圣城呢?筆者決定親自走一趟麥加。探秘這一具有1300年歷史的朝圣儀式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對穆斯林費盡千辛萬苦前往麥加朝圣的意義的體會。<br />
為期5天的朝圣活動。 然而首先我必須承認,正如一些沙特人一樣,我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并不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對一個從事報道的人來說,與來自世界各地至少100個國家的200多萬穆斯林一起用一周時間,在為同一個目的所舉行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集會上,舉行遠比伊斯蘭教年代久遠的儀式,這遠比穆斯林本身對我的吸引力大。雖然我對在沙漠中與真主“約會”的思想有懷疑,但內心還是充滿興奮。從穆斯林陽歷年最后一個月的第8天開始的朝圣活動,給人感覺這就好像是響應一個號召,堅守一種承諾。“我是這里的主人,隨時恭候您的差遣,我來了。”這句話來自宣布朝圣開始的圣歌。作為一個對伊斯蘭教充滿許多疑問的我非常想知道朝圣過程中每日所舉行儀式的含義:麥加天房(麥加大清真寺內的一座方形石殿)周圍的7個圈,重新上演了以圣瑪利之母夏甲在沙漠中到處尋找水源,在阿拉法特平原的仁慈山守夜的一幕幕情景。
禁寺坐落在麥加市中心,是伊斯蘭教第一大寺,總面積達30.9萬平方米,再加上周圍寬闊的廣場,可容納百余萬穆斯林同時禮拜。為了保持伊斯蘭教的尊嚴和神圣性,禁寺絕對禁止非穆斯林進入,即便是國家元首、外交使節,也不例外。禁寺建筑龐大,氣勢恢宏,結構嚴謹,裝飾華貴,莊嚴肅穆,典雅大方,充分體現了阿拉伯建筑的典型風格。64道拱形大門,95個出入口使禁寺四通八達。地面鋪以白色大理石,在陽光的輝映下,光彩奪目。圍繞禁寺的9座高達90米的白色宣禮尖塔,直刺藍天,極其壯觀,給人一種莊嚴神圣之感。<br />
禁寺的中心是天房──克爾白。鑲嵌在天房東南墻角上的黑褐色隕石(玄石),直徑約30厘米,是轉天房儀式的起點和終點。禁寺東南方有一金色圓頂小亭,連同基座約3米高,四周用透明玻璃封閉。玻璃內罩有一塊石頭,這就是著名的易卜拉欣駐足處。據說當年易卜拉欣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建筑克爾白天房,石頭上還有他留下的深深腳印。<br />
在對禁寺有了大致了解后,我依照儀式規定,同其它人一道開始副朝功課。首先是以玄石為起點,轉天房7圈。因為幾十萬人同時轉天房,所以十分擁擠。為了怕出意外,我上到禁寺的二樓長廊。這里人雖少些,但長廊的柱子及其它建筑物又使人邁不開步子。最后,我上到禁寺三層的平臺上,在這里圍繞天房一圈有1400米。平時缺少鍛煉的我,赤腳走在堅硬的大理石地面上,還不到4圈,就感到兩腿發酸,舉步維艱,有些堅持不住。可看看別的哈吉,不分男女老幼,無論強壯瘦弱,都在口誦祈禱詞,虔誠地轉行著。為何自己就受不了這點磨難,不能完成朝圣功課呢?想到這里,我鼓足勇氣,堅持轉完了7圈天房。然后,去易卜拉欣駐足處附近,禮了兩拜。接著,又按規定在位于天房東北的薩法和麥爾臥兩山之間奔走7趟,總共行走12000多米。雖然兩腳都起了血泡,但也有生以來第一次嘗到了完成副朝功課后的自豪與歡欣。禁寺周圍有500多個飲水處,轉完天房的哈吉們可以任選一處,痛痛快快地喝杯“贊目贊目”(滲滲泉)水,不僅充滿了對安拉的感激和對先知的懷念,而且甘冽的泉水沁人肺腑,讓人勞頓盡消。<br />
洗天房的儀式非常隆重,只有參加朝圣的國家元首、沙特王公大臣、宗教領袖、駐沙使節和朝圣團長中的少部分人才有機會參加。有幸作為記者我也特別例外的體驗了一把洗天房。當我登上階梯,雙腳邁進天房時,看到一些人激動得小聲啜泣著叩頭禮拜,我則睜大眼睛,先環視天房,盡量看個明白,看個夠。原來天房內是空的,里面沒有任何崇拜物。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軍收復麥加后,就搗毀了克爾白殿內360尊偶像及多神崇拜的祭臺,只留下那顆玄石作為轉天房起點與終點的標志。真主無形無像,但又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就更加凸顯了天房的神圣性。天房由彌足珍貴的三根沉香木柱支撐著屋頂,頂上有很多有規則的方格,用阿拉伯文書寫著“清真言”或歷次修建的記錄。四面墻壁用青綠色大理石貼面,地面則鋪滿白色大理石。一盞水晶吊燈把天房照得通明,幾案上香爐內薰香裊裊。整個天房顯得那么溫馨、和煦、肅穆與圣潔。<br />
眾所周知,世界任何地方的穆斯林禮拜必須朝向天房。而在天房內禮拜,則朝向東南西北任何一個方向都是可以的。我選擇了朝東的方向,因為我的祖國在東方,那里有我的13億各族同胞,在天房里我祈求真主賜福給我的祖國和人民。洗天房只是象征性地擦拭天房墻壁或地面,并不是用水去洗。一進天房,有的人就用事前準備好的白布擦拭,有的用阿拉伯頭巾或阿拉伯袍,有的則脫下西服、解下領帶擦拭,然后當作圣物加以珍藏。我沒有這樣做,而是用雙手輕輕撫摸、拂拭光滑的墻壁,用自己的手在天房內抹去自身的污點與過錯,借以洗滌個人的靈魂,使它純凈、完美、高尚,用自己的語言、善行努力做出善表。當我完成洗天房儀式,戀戀不舍地走出天房。<br />
按照朝圣規定,伊斯蘭教歷正朝的日子中,在規定的日子里完成所有規定功課的人,才能成為哈吉。一些來自中國的哈吉再次受戒后,進駐麥加城東南七公里處的米那。翌日晨禮時,再由米那到距麥加東南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阿語“相認”之意)站駐一天,是為大朝日。這是興奮、敬畏、贊頌和知覺的一天,是朝圣的要素。缺少這一天的功課,整個朝圣被視為無效。在阿拉法特站駐到黃昏時分,動身返回米那途中,要在一個叫穆茲得里法的地方停留,按規定做完拜功,抽空在地上揀拾49顆或70顆花生大小的石子,準備射石打鬼。晨禮后返回米那。這一系列活動中,哈吉們都要赤腳或穿拖鞋,同樣披戒衣,在同一夜空下宿營或住在30多萬頂帳篷的沙地上,這里沒有貧富、尊卑的區別,人人一律平等。<br />
從這次親身經歷中,我體會到,朝圣體現了伊斯蘭教的團結、和平與平等,有利于提高穆斯林道德修養和遵紀守法觀念。朝圣者要在同一時間沐浴、受戒、轉天房、站駐米那和阿拉法特、射石、宰牲等,超過200萬人在同一地方,完成同一儀式,這是全世界穆斯林團結與力量的集中展示。朝圣也反映了伊斯蘭教的平等精神。朝圣者必須受戒,這是天命。上至國家元首,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男性皆著兩塊白布,同樣赤腳或穿拖鞋,不分貧富貴賤,沒人搞特殊。大家以哈吉相稱,表現出真正的平等、謙讓與互濟的精神。圖為:沙特阿拉伯麥加朝圣的震撼場面。(圖片共計33幅。需要更多更大的圖片請聯系我。)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