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樂舞”俗稱“農樂”,流傳于吉林、黑龍江、遼寧等朝鮮族聚居區。其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是一種融音樂、舞蹈、演唱為一體綜合性的民族民間藝術
四物打擊樂是朝鮮族民間傳統器樂演奏形式,以其悠久的歷史淵源,宏壯的民族氣派和獨特的東方神韻著稱于世。
作品運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獨具特色的錦雞舞為創作元素,加以幽默夸張的擬人手法,生動的表現了一群錦雞比美炫美的風趣場景。
掛上蜂桶鼓、甩開胳膊、邁開步伐、邊唱邊喊……在云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早晨太陽剛出來時,勐勐鎮忙樂四組的10多位婦女就自發來到寨子里的大青樹下跳起了蜂桶鼓舞。
“搓梗仔采阿詩”漢譯意吹蘆笙跳玩祭,主要流傳于甕安縣玉山鎮白花村的苗族村寨。“搓梗仔采阿詩”由蘆笙手領舞,眾人伴舞的形式表演,屬蘆笙導舞,主要由“九龍鉆洞”、“五朵梅花”、“插花”和“打粑”等舞段組成。
“瑤族猴鼓舞”瑤語稱“玖格朗”,主要流傳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的白褲瑤地區。該舞由單人舞、雙人舞、群舞三個部分組成,舞姿以扣胸屈膝蹲顫、實踏、來回跳動擊鼓,伴以模仿猴子的各種姿態神情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