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孫輩
1927年6月2日,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一代大師王國維在其人生最輝煌之時,投湖自盡,其死因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世紀之謎”,至今未有定論。
王國維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學者,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于一身,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梁啟超稱他是“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郭沫若評價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王國維離世后,留下7個子女,但他的后代很少被人提及,也有人稱“國學大師后繼無人”,感嘆沒有子孫繼承他的衣缽。2011年6月9日,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在上海見到了王國維的孫子和曾孫,聽他們講述了王家幾代人的坎坷。
悲觀的人生哲學
王國維的孫子王慶山住在上海虹口區赤峰路一棟普通的民宅中。兩間小臥室,一個門廳,房間很緊湊,但收拾得干凈整潔。王慶山是王國維次子王高明的兒子,老人已年過七旬,看上去卻非常年輕,身板筆挺。他兒子王亮,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館員,被認為是王家第四代中唯一繼承祖業的人。談起幾代人的興衰,老人很感慨:“可能還是遺傳,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我們家的人都不能順應潮流,把名利看得很淡。”老人拿出收集的歷史資料,對記者談起祖父和父親的事情。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寧鹽官鎮,16歲中秀才,被譽為“海寧四才子”之一。王慶山對記者說,海寧是個文人輩出的地方,徐志摩、穆旦、金庸等文化名人都是海寧人。環球人物雜志記者曾特意走訪海寧的王國維故居——坐北朝南的建筑,經過修葺的粉墻黛瓦,前有王國維的中年雕像,瓜皮帽、寬邊眼鏡、長衫馬褂,很有老學究味道。故居前廳正中懸掛著一幅“蒼松萬年春”圖,兩邊是筆力遒勁的對聯:“發前人所未能發,言腐儒所不敢言”,這是郭沫若先生在《評魯迅與王國維》一書中,對王國維的評價。
然而,王國維的性格卻影響了他的人生。王慶山說:“祖父3歲喪母,29歲時喪父,繼母和妻子隨后又相繼去世。本來他從小就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家庭的變故又增添了許多悲傷的人生體驗。同時,那個年代國難當頭,他在舊的科舉制度下找不到出路,便只身去了上海?!?/p>
1899年,22歲的王國維進入上?!稌r務報》,在那里,他接觸到了西方的哲學思想,并被德國唯意志論哲學家叔本華的悲觀人生哲學深深感染。1904年,在經歷了痛苦的思索后,他發表了《紅樓夢評論》。文章中,他運用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詮釋了《紅樓夢》人物的悲劇命運。在他的解讀中,隱含了對人生苦難的體驗、對國運衰亡的憂患以及對人民麻木的慨嘆。在他看來,人生的本質就是欲望,是生活、欲望、苦痛三者的結合。有了欲望,求而不得痛苦,得到后產生厭倦也是一種痛苦,所以,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追求一種解脫。
1901年,王國維隨著名學人羅振玉東渡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學、音韻學的研究,尤其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漢晉簡牘和唐人寫本的考釋。王國維是新興學科甲骨文、敦煌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所著的《流沙墜簡序》、《殷墟書契考釋序》、《宋代金文著錄表》等,被稱為“劃時代之作”。
上一篇: 周有光 半路出家的語言學泰斗
下一篇: 顧誠:一位大師的堅持與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