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民間工匠以當地所產的野生山核桃為原料,利用其獨特的紋理和自然鏤空的效果以及堅硬的質地,經過洗選、切片、剔果仁、干燥、粘接、定型、拋光、細雕等二十多道工序,制作成虎、象、馬等形狀的工藝品,以及各式瓶、筒。由于整個加工過程系純手工操作,產品完整保留了核桃的原始外形和自然花紋。殷春永攝 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民間工匠以當地所產的野生山核桃為原料,利用其獨特的紋理和自然鏤空的效果以及堅硬的質地,經過洗選、切片、剔果仁、干燥、粘接、定型、拋光、細雕等二十多道工序,制作成虎、象、馬等形狀的工藝品,以及各式瓶、筒。由于整個加工過程系純手工操作,產品完整保留了核桃的原始外形和自然花紋。殷春永攝
馬小平用刀子將固定在核桃片上的鐵釘一顆一顆拔下來,熟練而輕巧。擺弄在他手中的物件,在甘肅隴南徽縣被稱為山核桃民間手工藝品,小小的核桃記錄了他和父親兩代人的藝術夢想。
記者日前來到該縣高橋鄉高橋村,傳統的青瓦房屋間隙交錯,透著一股人文氣息。走進馬小平的山核桃手工藝品工作室,地上擺放著大小不一的花瓶擺件,還有栩栩如生的動物模型。
民間自古就有核桃木辟邪之說,早在公元1778年,清乾隆皇帝就曾用核桃工藝品作為“驅邪呈祥、保佑平安”之物,擺放于帝王的神龕旁。核桃,原名胡桃,又名羌桃、萬歲子或長壽果,有果中之王的美譽,而其果殼則是制作工藝品的上等材料。
馬小平今年45歲,父親也是當地一位民間老藝人,對根雕、手工藝品很有研究。馬小平傳承了父親的山核桃手工技藝,2002年在當地開了一家山核桃工藝廠。
該廠的手工藝品均以該縣所產的野生山核桃為原料,利用其獨特的紋理和自然鏤空效果,以及堅硬的質地制作而成。需洗選、切片、剔果仁、干燥、粘結、定型、拋光、細雕等二十幾道工序制作而成。
馬小平說,父親已82歲了,基本不參與工藝品制作,但偶爾會對他制作的產品提出意見。“核桃看似簡單輕巧,但是他卻記錄了我和父親兩個人的對藝術的喜愛。每一件作品都是我們心疼的孩子”。
“最初的模型全部都是用泥土堆砌而成,不利于成品定型。”馬小平說,現今的模型都是父親用樹根雕刻出來的,發揮了他精湛的根雕技藝。隨著時代發展,雕刻的模型不僅有常見的花瓶擺件,還有雄鷹、獵豹、小狗等復雜的動物圖案。
20歲的陶辛未來廠里4年了,她也是廠里唯一的一位“90后”。她說,整個加工過程是純手工操作,工藝品完整保留了核桃的原始外形和自然花紋,實現了時尚與傳統、古樸與典雅的巧妙結合。
談及山核桃的手工藝術傳承,馬小平告訴記者,他的加工廠是該縣唯一一所山核桃手工藝術品加工廠。除了陶辛未,其他人全部都是40歲以上的婦女。
馬小平說,山核桃手工藝術是甘肅徽縣的一項傳統民間藝術,亦是他和父親的夢想。中國的文化不只是通過青銅器、陶瓷等記錄,還可以利用具有自然花紋的核桃作為載體,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丁思)
上一篇: 馬岳思:《英雄》斫琴師
下一篇: 老曹的皮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