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導向毀了一代民族品牌
發布時間:2012-12-06 23:52:21
兩面針總部場景。CFP供圖
超六成牙膏已被外資掌控。CFP供圖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譚德波
12月1日,兩面針的董事長馬朝梅將結束本屆任期。此時,曾經的“民族牙膏第一品牌”早已被外資巨頭拋于身后,和每年銷售牙膏5億支的巔峰年代相比,兩面針業績近年一直不斷下滑。2012年上半年,企業虧損額超過450萬元。
在快消品領域,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多數都是外資。奧妮、大寶、中華牙膏等一系列民族品牌曾耳熟能詳,但如今要么銷聲匿跡,要么被外資收購。其背后原因何在?本報記者做了深入調查訪談。
調查
兩面針淡出市場
“兩面針已退出。”昨日,新洲路一家超市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超市已經不再做兩面針品牌,主要以外資品牌為主。記者好不容易在另外一家超市找到了兩面針的貨架,但和佳潔士、高露潔、黑人等品牌相比,其“規模”看起來明顯要小很多,導購人員熱情也不高。記者在現場調查發現,貨架上一盒90克的牙膏,價格基本上都在5元至10元之間,各品牌的差距并不大。其中一些外資品牌還要比兩面針、云南白藥等內資品牌便宜。
“價格不是首要考慮因素,一盒牙膏能貴多少?主要是用著習慣就好。”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自己“鐘情”外資品牌主要是因其“口味多”,每次可換一種。一位從事牙膏和洗滌用品導購的肖小姐補充說,10多年,一瓶玉蘭油就是“奢侈品”,但現在已經價格“平民化”,而品牌知名度卻沒有衰弱,這是消費者愿意買它們的原因。牙膏也是一個道理。
“一口好牙,兩面針。”這樣簡潔而健康的廣告語曾喚起中國人的牙齒護理意識,讓中國人意識到牙齒不光是拿來吃飯的,它還關乎個人品牌。但如今的電視屏幕上,內資牙膏的廣告無論從量還是質上已遠遠被外資趕超,中國人每天都要在黃金時段忍受外資牙膏廣告的狂轟濫炸。
“沒有特點,銷量不行”。福田區一位日化產品經銷商說,兩面針曾以中草藥為特征,但現在外資也做中草藥牙膏,很多時候消費者會點名要某個外資旗下的中草藥牙膏,而非中國的兩面針。目前,兩面針在電視臺的廣告遠不如佳潔士、高露潔這樣的品牌頻次高,一些“90后”消費者甚至不知道這個牌子。
訪談
品牌衰落的原因何在?
嘉賓簡介:
王高,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加入中歐前,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系主任。回國之前,曾在芝加哥的信息資源有限公司(IRI)和休斯敦可口可樂分公司分別擔任高級咨詢師和戰略分析部經理。王教授持有耶魯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
外資快消品的“平民化”沖擊
深圳特區報:外資牙膏現在已搶占主要的市場份額。10年前,內資外資牙膏的價格差距會很大,現在已幾乎持平。價格變化背后是否隱藏著力量變化的根源?
王高: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之初,由于渠道、人才和資金所限,主要走利潤較高的中高端市場。內資品牌在其高速發展期,其市場幾乎都不和外資對手有重疊。但現在的外資巨頭開始“市場下沉”,希望“通吃”,直接搶奪了內資品牌的市場。
一方面,中國人收入提高,消費者不會在乎幾元錢的差價;另一方面,外資的品牌力量越發強大,對消費者的拉動遠比內資強。因此,外資勝出的機會更大。
深圳特區報:內資品牌也不缺乏名氣,外資品牌“技高一籌”的關鍵在哪里?
王高:在部分營銷人員眼中,品牌就是出名。但事實絕非如此。比如外資巨頭的每個洗發水品牌都有獨立形象,去屑、滋潤、柔順,每種功能就是一個牌子,這就是強大的美譽度,可以不斷強化消費者重復消費的信心。內資做到這個程度的太少。
曾經,部分內資品牌還會認為自己在渠道上有優勢,會采取一些“灰色手法”拉攏經銷商,比如高額個人回扣等。但隨著對品牌經營的忽略,原有渠道“優勢”逐漸難以發揮作用,經銷商后來“反水”轉做外資并不奇怪。
品牌不是“出名”這么簡單
深圳特區報:所有企業老總都知道品牌重要,但真正愿意花力氣做的卻不多。對快消品行業來說,做品牌的挑戰和障礙有哪些?
王高:最現實的挑戰是成本。信息渠道越來越多樣化,網絡的沖擊讓電視營銷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電視臺單位時間廣告費卻并未下降。因此,總的營銷成本在大幅攀升。
第二個挑戰是“犯錯誤”。品牌最大的敵人之一是犯錯,比如質量危機、定位多變。一個塑化劑和一個三聚氰胺危機,對白酒行業和乳制品行業的打擊是可以想像的。同時,一些企業的營銷部時常經常變換自己的品牌,造成品牌混亂和模糊,最后也就沒了品牌。
第三個挑戰是缺乏堅持。按照“創新擴散曲線”理論,擴散一開始比較慢,當采用者達到臨界數量后才會有效果。就營銷而言,投入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有品牌效果,但很多內資企業達不到這一步。為什么?因為營銷部門的預算在到達臨界點前已被拿去搞“多元化”。
本土品牌真的沒有機會嗎
深圳特區報:在新興國家,快消品市場很容易被外資搶占,因后者擁有“先天”的品牌優勢。本土品牌真的沒有機會嗎?
王高:外資巨頭并非坐享已全球化的品牌,而是不斷強化品牌。以我曾供職的可口可樂為例,它在全球新型市場也經常面臨各種“誘惑”,比如不動產、礦山、油井,但它并未涉足。它堅持著“瓶裝”和“液體飲料”兩個基本要素,這樣一來,品牌一直在不斷強化之中。當它每推出一款飲料,消費者多半都不會懷疑。
以亞洲國家為例,本土快消品牌能“抵抗”外資的,一定是產品質量世界一流的國家,比如日本。國民首先要相信本土品牌的產品質量,這是基本條件。
深圳特區報:中國企業的“機會導向”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實體企業熱衷于進軍房地產,還有企業把上億資金拿去買理財產品。種種現象,我們一般會從公司管理層面去理解,但缺乏對社會根源的反思。
王高:中國人沒有經歷過西方工業企業的“大工廠”階段,我們古代的商業基本上是貿易型而非生產型,這就決定我們容易缺乏“產品基因”,也缺乏“營銷導向”。很多中國商人崇拜胡雪巖,他的商業邏輯基本上是低買高賣和特許經營,這種機會型的商業并非嚴格意義的工商文明。
手記
內資快消品
為何“旁騖”多?
聯系方式
- 公司名稱:湖北特產企業有限公司
- 聯系人:小田
- 聯系電話:
- 電子郵箱:
- 公司類型:個體經營
- 地 址:鄭州
- 公司網站:http://www.56china.com/yp/web/?13297
- 查看公司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