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在北京,由中國美術館主辦,黔東南州文聯美術家協會、黔東南苗嶺畫院承辦,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支持的“中國美術館文化扶貧項目:守望鄉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中國56民族文化網特約攝影:文楓攝
2020年10月15日在北京,由中國美術館主辦,黔東南州文聯美術家協會、黔東南苗嶺畫院承辦,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支持的“中國美術館文化扶貧項目:守望鄉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當日觀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展出作品,共展出國畫和油畫等50余件作品,展現苗鄉侗寨的脫貧故事。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燕東升,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苗嶺畫院名譽院長李小可,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馬小玫,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張晴,中國美術館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百成,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黔東南州委原常委、副州長鄭秀全,中國畫院副院長、苗嶺畫院藝術總顧問、黔東南州委原常委、副州長唐柏飛,國家民委輿情中心主任、黔東南州委原常委、副州長趙至敏,國家民委一級巡視員彭澤昌等嘉賓出席開幕式。
吳為山表示,藝術不僅要立足于殿堂之高,更要聚焦于山鄉之遠。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文化和旅游部黨組的領導下,中國美術館積極踐行作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國家館的引領與示范作用,通過支持地方美術作品的展覽與研究,推廣地方文化,帶動地方美術創作,激勵美術工作者為本土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多貢獻,為脫貧攻堅凝心聚力、鑄魂育人、貢獻力量。此次展覽為中國美術館文化扶貧項目,展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文化和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美術作品。
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燕東升致辭 (文楓攝)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中央文史研究館員、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苗嶺畫院名譽院長李小可致辭 (文楓攝)
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馬小玫致辭 (文楓攝)
中國畫院副院長、苗嶺畫院藝術總顧問、黔東南州委原常委、副州長唐柏飛致辭 (文楓攝)
唐柏飛說到,黔東南藝術家伴隨著山歌降生,在歌舞蘆聲中長大,從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中汲取養分,從而創作出這些作品。本次展覽將激勵他們發憤圖強,用自己手中的筆、心中的情描繪錦繡黔東南,歌頌黨和人民對黔東南的關心、關愛。
本次展覽展出50余件作品,涵蓋國畫、油畫和版畫。這些精心遴選的作品訴說著美麗的苗鄉侗寨在新時代的脫貧之路上發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此次展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文藝作品凝聚力量,振奮精神,講好黔東南故事,講好民族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全面展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藝術的文脈,讓黔東南州的苗嶺畫派藝術群體從當代民族藝術的“缺席”轉為“在場”,以民族話語的表達方式,謳歌時代精神,展現“民族團結,共圓中國夢”的美麗圖景。
(中國56民族文化網特約攝影:文楓攝)
黔東南是一個讓人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來到這方苗、侗等民族的棲息地可以看到古樸村落里依稀的人間煙火,煙雨中若隱若現的老吊腳樓,溪水邊傲然挺拔的古榕樹,衣飾叮當作響的少數民族姑娘……黔東南有7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居全國地市級之最,在這樣的人文情境里,如詩如畫,詩畫相融,開出了絢爛多姿的黔東南苗侗風情藝術之花。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貴州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舉辦本次展覽,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黔東南州是國家幫扶的重點貧困地區,自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原本封閉落后的苗鄉侗寨逐步脫貧摘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奔向了致富之路,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開展旅游經濟,充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搞活周邊的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些來自黔東南州藝術家們的作品,將使各界人士全面了解這片神秘土地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苗侗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6號展廳,將展出至10月25日(周一閉館)。
編輯:陽希 攝影:文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