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Swadesh list)列出了各種語言的基本詞匯。它由美國語言學家莫里斯·斯瓦迪士(Morris Swadesh)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提出,最完整的版本約包含了200余個詞匯。他認為,基本上所有語言的詞匯都應該包含這二百多個詞語,它也是用于判斷各種語言同源或親緣關系的工具。斯瓦迪士核心詞第一個詞是“我”,我們從“我”,也就是第一人稱代詞單數(shù),看漢、滿、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語的同源關系。
漢語的第一人稱代詞單數(shù),據(jù)文獻記載有“我”、“俄”、“吾”、“予”、“余”、“系”、“陽”、“已”、“朕”、“俺”、“自”、“鼻”、“某”等十余種語音各殊、形體各異的字(詞)。漢語的第一人稱代詞雖然很多,但它們是同源的。雖然“我”、“俄”、“吾”、“予”、“余”、“系”、“陽”、“已”、“朕”、“俺”、“自”、“本”、“身”、“鼻”比較常見,也為人熟知,但“某”這個詞作為第一人稱也很常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968頁,解釋“某”字為指示代詞,其中一個意思為“用來代替自己或自己的名字”。 如:“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見《群英會蔣干中計》); “今以半別公,公固知某不貪也。”(見《記王忠肅公翱事》);“某不才而棄于時者也,何足為人質其是非?”(見《答喬適書·穆修》)。更為口語化為:“某,張飛是也。”
“某”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單數(shù),與“俺”同源,其發(fā)音的變化應當是由“onga→nga→an→man→min→muo”的變化,也就是說“某”、“俺”都是來自于同一音“ONGA”。而維吾爾、哈薩克語的第一人稱代詞為“man”也同源“onga”,這不是巧合,而是同源。
而滿語中的mini—《滿蒙》:“mini minu(我的)”;《滿和辭典》:“Mini[我的]”;《滿漢》:“miningge[名]我的,是我的!”按《滿語語法》解釋:“第一人稱除主格外的其他格均以輔音m-作為詞首。”(愛新覺羅·烏拉熙春著:《滿語語法》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83年版143頁、86頁)這就是說,滿語第一人稱代詞詞首輔音m-,與漢語“某”輔音完全一樣。
再看一下《蒙古秘史》:“米訥(min-u)”,漢譯為“我的”?!?/span> 蒙古語詞典》:“mnü[代]領屬格第一人稱代詞,單數(shù)。”《蒙漢詞典》:minu[mini:].[代]我的。《蒙古語詞根詞典》:“mi我,bi。”“minu我的,第一人稱單數(shù)代詞”。
《藏緬語族語言詞匯》(以下簡稱:《藏緬》):“我:ηa/bdag” (《藏緬語族語言詞匯》:黃布凡等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2年北京版)。在拉薩、巴塘、夏河等地的藏讀音就是:“nga”。很明顯,滿、蒙古、藏語第一人稱同源于“onga”。那么“onga”就是原始部落人群在交流時,人與人相互之間的“嗚啊”的呼叫聲,加上相互間的揮手動作,很容易就被對方明白就是“我”之意,之后就被指代自身了,于是“我”這個第一人稱的音和意就出現(xiàn)了。
綜合上述,漢、滿、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語第一人稱是同源的,從人種說,都是蒙古人種,古代都是同部落的;從語言產(chǎn)生和交流上說,都是來源于原始部落內(nèi)部人與人相互之間交流的需要。漢、滿、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語不僅同源,而且親緣關系很親、很近,是一家親。
(中國民族語言研究 程浩)
上一篇: 從日食一詞看古漢語與阿爾泰語關系
下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