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道訊(王兆雷 報道)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既要經濟發展,更要綠水青山。經濟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綠色資源富集地區以有機產業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鮮明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這一重大判斷,不僅為新時代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而且為實施新時代“兩步走”戰略提供了決策依據和理論支撐。解決新時代主要矛盾同樣離不開大力發展有機食品產業。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產業正逐步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產業,有機產業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向社會提供無污染無公害的安全環保食品,貢獻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前景大有可期。
有機產業對社會的貢獻
北京華夏沃土有機農業研究院有關負責人指出,隨著化肥、農藥等化學合成品的使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農業發展面臨著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威脅,有機農業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之一。目前,全世界面臨著資源短缺、低劣農產品過剩等困境,率先發展以“回歸自然、保護環境”為目標的有機產業,不僅是積極適應新形勢、破解新難題的需要,也是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滿足國際國內市場對環保安全食品的現實需要,更是不斷適應人民群眾對安全健康消費的客觀需要。只有充分認識發展有機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適應消費升級的新需求,向高門檻高標準看齊,我們才可能與世界接軌,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有機農業是傳統農業、創新思維和科學技術的結合,它有利于保護我們所共享的生存環境。有機農業強調農業發展的生態本質, 以健康、生態、公平、關愛為原則, 尊重生態經濟規律,強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優化和統一。我國有機農業起源于20 世紀90 年代初,目前,其發展卻處在生產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的現狀。隨著我國有機產品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以及對有機農業生產、認證、貿易全過程的嚴格監管,我國有機產業已經進入規范化、法制化的快速發展軌道。
有機農業是在解決石油農業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和食品質量問題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具有一定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有機農業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如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土壤碳儲藏。從有機農業對水環境、土壤環境、生物多樣性和大氣環境以及人類健康的影響角度研究發現,有機農業有利于保護水質,增進生物多樣性,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有利于土壤健康和人類健康。有機農業能提高物種豐度、生物多度、土壤有機質,降低氮損失和氧化亞氮排放。此外,有機農業可以改變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組成,進而影響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如碳循環和養分礦化。Aparna 等的研究也發現土壤中的放線菌、細菌和真菌在有機農業系統下都有大幅提高。有研究表明,與常規農業相比,有機大豆種植對于全球變暖、環境酸化、資源消耗、生態毒性的環境影響綜合指數都小于常規大豆,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小。在水稻種植的研究中發現,水稻有機種植對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環境酸化、富營養化、人體毒性、水體毒性方面小于常規水稻。此外,有機生產的全球變暖潛力比傳統農業低20.57%。
有機生產增加了物質的內部循環,減少了外來物質的投入,因而相比常規農場更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農戶經濟效益來看,有機農業的經濟效益也顯著高于常規農業。有調查數據顯示,有機水稻種植中單位面積土地凈利潤是常規農戶的2 倍以上。有機農業能夠明顯提高大規模有機農戶的家庭收入,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有機農業減少了化學農藥和肥料的使用,相應地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勞動力,因而有機農業可以促進就業。有研究發現,有機農場中的勞動力比常規農業多20%;同時有機農業因不允許使用化學農藥也為勞動者創造一個相對健康的工作環境。另外,有機農業還能夠穩定農村人口,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促進農村的發展。
有機產業作為以認證手段為媒介的生態健康產業,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引導農民管理體系建設,已迅速成為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同時也是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貧富差距的根本途徑。農戶除了生產有機農產品的收入外,還可以獲得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的部分利潤,從而增加農戶的整體收入。有機農業產業化可以集中分散的農戶,集中為農戶提供優良的有機種源、有機肥, 進行技術指導與培訓,形成規模化、集約化有機農業生產,提高資源報酬率。利用分工協作原理可以提高有機農業產業各個環節的勞動生產率。有機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通過有機農業公司、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有機農場等組織將有機農業中小生產者與有機農產品的高端需求市場相連接,增強有機農業生產者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他們的競爭力,使有機農業產業化獲得外部規模效應,實現有機農業的社會效益。
一片片桃林郁郁蔥蔥,一棵棵桃樹碩果累累……走在河北省行唐縣城寨有機山莊現代農業園區的林間小路上,到處都是一片瓜果飄香的繁榮景象。在園區的一片精品中華壽桃果園內,油綠繁茂的桃樹底下長滿野草,幾乎每棵桃樹上都掛著黃色的粘蟲板,間或設有殺蟲燈。樹下草地上,偶爾能看到野兔跑過。“樹下種植雜草、放養野兔,是為了增加土地肥力;粘蟲板、殺蟲燈,是為了以物理除蟲代替藥物除蟲。”園區負責人錢根皂說,園區以綠色、有機為發展理念,在中國農大專家的指導下,采取小分子誘導劑技術防治果樹病蟲害,不但綠色安全,還能有效提高果樹的防病抗病能力。2017年,園區的中華壽桃通過了國家認監委的有機產品認證。園區的果園全部按照有機產品標準來種植,用有機肥養地,山泉水灌溉。近年來,園區依托河北省農科院、河北農大、市農廣校等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發展新、優、奇、特等高端綠色果品,傾力打造標準化果園、種植標準化品牌和營銷產業化的有機高端林果基地,不斷致力于果品質量的提升,在獲得綠色無公害認證后,2017年園區中華壽桃,蘋果,核桃,杏全部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目前,中華壽桃、清香核桃等農產品已經通過網上平臺,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而且,連續四年成功舉辦中華壽桃采摘節。紅薯是行唐縣的重要產業之一。依托北京中國農大申琳小分子團隊、河南薯道科技有限公司做技術支撐,提供秧苗、種植、追肥、除蟲除草、脫毒、儲藏等一系列國內最頂尖的種植管理技術做保障,全程一站保姆式服務,日前,園區已開始申報紅薯有機認證,力爭使其成為行唐第二大有機品牌,打造現代有機農業新的增長極。
湖北襄陽南漳縣清河管理區是全省農墾唯一一家承擔全國農墾系統實施水稻綠色高效創建的示范農場。2018年,全區2.2萬畝水稻全部實施綠色高效創建。“2014年開始,我們探索有機農業種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區取得有機產品認證種植面積達6萬余畝,正全力打造“全國農墾有機農場”,堅定綠色有機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這里四季氣候分明,清涼河自北向南流經全區,有獨立的灌溉水系,水資源豐富,具有小麥、水稻生產所需要的充足水源。沿河兩岸地勢平坦開闊,東西雙側崗地蜿蜒起伏,構成了典型的河畈崗地。全年良好空氣指數達300天以上,平均氣溫18.5℃,為發展生態、有機農業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2014年,清河管理區佳侖糧油有限公司聯合貴州省習水縣鑫航糧油購銷有限公司、遵義縣天豐健糧油購銷有限公司與該區農技站緊密合作,先行先試,探索有機種植。2014年至2016年,該區三個村選擇不同的地塊進行了小麥、水稻有機產品種植,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有機轉換產品認證。2014年至2016年,有機轉換產品認證地塊品種——鄂麥596,直接送到貴州茅臺酒廠做制酒的原料。由于實行有機種植,每斤收購價高于市場價0.04元,每年為該區農民增收150萬元以上。
去年,山西靈丘縣東河南鎮在古之河、三合地、古樹三個行政村建設了占地1000畝的東河南鎮有機蔬菜示范園區,委托天宇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露地蔬菜種植,采取“合作社+村委會+產業”的扶貧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扶貧效益。今年春季,該園區投資18萬元,開工建設了18棟塑料拱棚,并與北京平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合作生產銷售協議,向精細、高效、有機方向發展。一棟棟大棚里,各種蔬菜長勢旺盛,菜葉鮮嫩,果實誘人。大棚蔬菜底肥使用的是牛糞羊糞,生長期間絕不用農藥,需要施肥,就把黑豆黃豆煮熟發酵鋪在地里,或者用菜籽油。這些大棚除了管理人員其他人都不能進去。北京平仁公司的技術人員經常來實地技術指導,大棚內設置了測試濕度、氣溫的裝置,在北京就能檢測到棚內的濕度溫度。據了解,該項目可使全鎮12個村230戶570名貧困人口受益。
在新疆烏蘇市八十四戶鄉麥家梁村,村民朱幫武將寧杞7號引種到新疆烏蘇,研究發展綠色有機枸杞種植。2013年5月,朱幫武和合伙人馬占山聯合幾位枸杞農戶成立了宏通枸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致力于打造純天然綠色產品,2018年合作社占地面積達到1650畝。2018年,他將目光轉向餐桌食品安全。在朋友的支持下,朱幫武在占地60畝地的迎杏園開始試著進行有機蔬菜的套種,他將玉米、辣椒和巴楚留香瓜進行混種,不經熱的香瓜在玉米的遮陽作用下生長得更健康,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產量。與此同時,朱幫武在其他幾個朋友的地里發展西紅柿、白菜、大蔥等蔬菜的有機種植。這些生產出的有機蔬菜采用訂單的方式,線上線下進行銷售,每公斤價格只比市面上的轉基因蔬菜高出0.5元。除了蔬菜種植,朱幫武還在進行雞、鴨、鵝的有機養殖。2018年,朱幫武與烏蘇鴻貴垂釣莊園達成合作,將生產出的有機食品帶到游客的餐桌上,實現有機農牧業與鄉村旅游業的互動發展……
有機產業在我國的未來
2003 年以來,我國有機農業處于規范化的快速發展階段。無論從發證數量還是市場規模,我國有機產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截至到2015 年12 月31 日,共有10949 家生產企業獲得了依據國家標準GB/T 19630 《有機產品》頒發的認證證書,23 個省、5 個自治區、4 個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均有分布。我國有機種植總面積在全球有機生產中位列第5。
從2012 年開始,國內市場銷售的有機產品實行“一品一碼” 管理制度,所有在貨架銷售的有機產品,其最小銷售包裝上均需加貼由認證機構頒發的在我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備案的有機標簽。
按照我國標準認證的有機生產規模隨著我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等發展倡議,以及國內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健康、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我國食品進出口貿易逐漸由以出口為主向進出口同步增長的模式過渡,我國也日益成為進口有機產品的重要國家。
據統計,全球有170多個國家在進行有機食品的生產。目前經過認證的有機農田卻依然不到全球農業用地的1%,有機食品的消費也不到全球食品消費的1%。盡管我國有機農業面積不斷增加,但比例仍較低,只占我國耕地面積的0.3%,我國發展有機農業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
北京華夏沃土有機農業研究院權威專家認為,我國發展有機產業,一要科學定位。發展有機產業必須尊重有機產業貢獻生態保護的特性,要根據區域環境實際,綜合種養習慣、優勢特色等條件,精準選擇主導產業,切忌盲目跟風,更不能以破壞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發展有機產業。二要依靠科技。應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專家團隊的技術力量,建立從基地建設、維護管理、生產加工到運輸營銷一體化的有機產品標準化體系;同時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指導有機產業標準化發展和按標準化生產的能力。三要完善機制。通過建立扶持制度,對有機基地建設、有機產品銷售價差等進行獎勵補貼,扶持有機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通過完善監管體系,建立專業化的監管隊伍,對有機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各環節實行全過程監管,持續保障有機產品質量;通過創新發展模式,結合精準扶貧,探索“有機企業+建卡貧困戶”的扶貧路子,申請有機扶貧認證,既持續擴大有機產業發展,又促進農民長期脫貧致富。四要創推品牌。按照“做有機產品就是做文化品牌”的理念,充分挖掘各地有機產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為有機產品注入文化內涵,賦予其生命力,打造名優品牌,搶占市場制高點;要拓展營銷網絡,采取“傳統營銷+互聯網”的方式,讓更多的有機產品走出去,占領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由于大部分群眾對有機概念的了解還不夠深入,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向群眾宣傳有機農業和有機生活的理念,促進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了解。同時隨著“互聯網+”的大力推進,有機農業應該借力互聯網,完善網絡端口銷售。
由于當前技術投入水平低,有機農業生產技術人員匱乏,導致有機產品產量相對較低,有機產品價格過高。因此相關部門和高校應該致力于研究有機農業的生產技術,培養有機生產技術人員,提高有機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目前,政府對有機農業的政策支持則略顯不足。歐盟共同農業政策中就實行了生態補償政策,我國也應根據有機農業發展的自身情況制定出適當促進有機農業發展的農業政策。
有機產品代表著人們追求品質生活的方向,有機產業承載著生態涵養的功能。在黨中央“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戰略指引下,有機產業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推手,未來需加強有機產業各環節的透明度,包括生產、認證、產品信息、價格體系等環節。同時,建立多樣化的誠信體系,支持和推動透明度很高的參與式保障體系和社區支持農業等各種形式的有機農業的發展。
在各方努力下,將單一注重經濟增長為目標、轉變為打造可持續的生物圈的“共同福祉”,有機產業必將成為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上一篇: 走進有機農場 體驗沃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