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母愛如天》
◇冰潔
我驚訝于向明從理科畢業生到文字工作者的轉型。
幾年前,我們一起在詩歌莊園里相遇。那時,他還是在校大學生,學的是理科,但卻瘋狂地熱愛著詩歌,并不斷有新作發表。他的詩歌,寫家和親情的居多,多真情流露,純凈如水,令人心舒氣清。短短這幾年來,他寫作的進步不時帶來驚喜。“母親啊,就讓我成為你的眼睛/當陰霾意欲闖入明凈的天空/拂去骯臟的記憶/你的眼前/遠山,還是山/近水,還是水”(《成為母親的眼睛》),一口氣讀完,就能明顯地感覺到一股火熱的赤子之情撲面而來,甚至有驚鴻一瞥之感。大學畢業后,他卻“果真”轉型做起了文字工作。在北京時,我們仍時常保持著聯絡。
突然有一天,向明告訴我他母親已仙逝。“啊,媽媽/喊一聲親愛的媽媽/是你不舍的目光/送我離開這個家/無論到海角還是天涯/我心永遠安在家……”(《再喊一聲媽媽》),我與世界一同在靜默里震驚。這個時候,向明感覺到詩歌的單薄,他需要更淋漓盡致的訴說,因此寫就了這部大散文《母愛如天》。他誠請我作序,我自無法拒絕。因為我深深贊同他以此方式緬懷母親的“驚人之舉”。
在《母愛如天》里,透過溫存的文字,我看到一個母親佝僂著身子,用痙攣的雙手,吃力地張羅著生活的每處旮旯,不停地在屋前屋后忙碌。她滄桑的臉上,總掛滿笑容。母親原本是一個美麗開朗的女人,因為命運的玩笑,成了一個手腳痙攣的殘疾人。但她頑強地與命運驚心動魄地搏斗著,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她的家園夢,是他一生的糧食,也將是兒女們一生的糧食。
讀《母愛如天》,似乎有點像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在波瀾不驚中的行云流水,散發出人間最美的大愛。但丁說:“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便是母親的呼喚。”在《母愛如天》里同樣得到了印證。在《媽媽的微笑是最好的獎勵》里,面對獲獎歸來的兒子,貧窮的母親拿不出任何獎勵,唯有用最燦爛的微笑,給其一生成長的動力。在《兒大方知報母恩》里,他幫媽媽洗衣做飯、挑水澆菜,用兒子的成長映襯母愛的溫暖。在《我給媽媽過生日》里,他寫了一次幫母親張羅壽宴而樂此不疲的喜悅,切蛋糕、送蛋糕,瑣碎平靜的細節,沒有驚天動地,卻讓人熱淚盈眶,為之動容。
生動的方言和濃郁的湘西南文化色彩加重了整本書的抒情。“今日我要給你一個記性疤”(《赤腳逃學的記性疤》)、“伢子噶莫怕丑啰”(《嘴巴甜,是本錢》)等,湘西南韻味躍然紙上。在《游子最念媽媽味》里,通過最有媽媽味的家鄉特產豬血丸子、臘肉、糍粑等的獨特故事,深切懷念母恩。在《悠悠“慈粑”情》里,他借字諧音,巧妙意會,“每至冬日,我依然會時常夢見,母親用手背按糍粑的情景。而我,依然會在旁邊傾聽母親給我講著大道理,完了沖著母親說,這糍粑呀,其實應該叫‘慈粑’,心字底的‘慈’。”又如,他在《一頭是兒子,一頭是女兒》里這樣寫道:“母親每次出門干活時,總是挑著滿滿的一擔,一頭是兒子,一頭是女兒。腳下路,一頭是汗水,一頭是希望。”而在《我們搬新家》中,即將見到新房時,這樣表達他的心情:“我的心跳總在不斷地加速,竟像是馬上要見到夢中的新娘。”似乎沒有比這更好的妙喻。他把詩意和修辭完美地融匯在深深的感動之中。
故事、抒情、議論,天馬行空的想象,別具一格的布局,不按套路的寫作,成就了文體大家沈從文、張承志、余華、韓少功、王安憶、高爾泰、北島、王振忠、馮象、李皖、格非、李陀、翟永明、西川、黃裳等等,也成就了向明這個“文體小家”。讀《母愛如天》,讓我想起了彭學明的《娘》,更讓我想起自己鄉下的母親。這字里行間,流淌出的不僅僅有母愛的溫暖與偉大,更有作為兒女對母愛的深刻體悟與融會、深情贊美與反哺。是啊,母愛是天下兒女的天,而兒女又何嘗不是天下母親的天呢?
母愛如天,祭奠如歌。如歌的行板,行板中的慢板。黑白交替間的歲月,淚光中浮現驚艷的畫面:青山綠水的小村莊,太陽、月亮、小溪、油菜花,被一次次特寫;村前村后,母親的微笑,母親的呼喚,被化作刻骨銘心的溫暖長存。
那么,偉大的母親,兒女已長大,詩歌已輕輕地唱響。家恒在,愛恒在,祭如在。
上一篇: 視野開闊 境界高遠
下一篇: 第十四屆中國瑤族盤王節將在廣西平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