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水色淋漓 情景交融——著名畫家張德祥全國網絡聯展

2017-11-11 22:51:04 作者:陽希編輯 來源:輝煌書畫藝術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德祥的水彩畫集即將出版了,我有幸先睹為快,在他的畫集付梓之前,欣賞了畫集的全部畫稿,不僅獲得了水彩藝術的美感享受,也為他的藝術成就而感動不已。
水色淋漓 情景交融——著名畫家張德祥全國網絡聯展
開幕時間:2017年11月8日
參與媒體:鳳凰網、搜狐網、今日頭條、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中國書畫網、中國書畫研究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書畫藝術網、中國書畫資訊網、中國藝海網、中國美網、中國藝術之夢網、中國時代藝術網、中藝書畫網、中藝博雅網、文化中國網、水墨中國網、輝煌書畫藝術網、伍佰藝書畫網、藝棧網、齊魯字畫網、書畫村網等。
 \
                  著名畫家張德祥

水色淋漓 情景交融——張德祥的藝術世界
       德祥的水彩畫集即將出版了,我有幸先睹為快,在他的畫集付梓之前,欣賞了畫集的全部畫稿,不僅獲得了水彩藝術的美感享受,也為他的藝術成就而感動不已。
       德祥從小酷愛繪畫,五十年代初在安慶上初中的時候,每個星期天他都要到文化館學素描、苦練繪畫基本功,同時還協助文化館畫宣傳畫。他在初中和師范讀書時得到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家邢惕高的賞識和精心培養,加上他自己藝術天賦和刻苦勤奮,獲得了出類拔萃的優異成績。
\
      張德祥水彩作品《秋泉》(1988年)
 
       德祥畢業后被分配到貧困的潛山縣學校和文化館工作,他義無反顧地在那里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他愛潛山的父老鄉親和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挺拔、巍峨又千姿萬態的天柱山,更令他情有獨鐘而終身相伴。他不顧生活艱苦和條件局限,無數次地徒步登山寫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創作了不少的畫作在國內外展出發表。他曾多次邀請各地的專家學者登山創作,廣為宣傳天柱山。
\
張德祥水彩作品《隆冬之夜》(1984年)
 
       在藝術的天地里,德祥堪稱壯志不已,耕耘不輟。他堅持刻苦自學,勤于寫生。直至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潛心研究,創作了穰穰滿屋的水彩畫。德祥不僅在生活中處事低調、從不自我張揚,而且在藝術上也是一個虛懷如谷、從不滿足自己的藝術成就的藝術家。其實,從德祥作品的編年史看,他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筆融謹慎、刻意狀物(如《山村小路》),到八九十年代的恣意揮灑、酣暢抒情(如《秋泉》),到近期的變形換色、恣意揮灑的意象表現(如《孤立擎霄》)。這就清楚地記錄著一個藝術家的藝術探索創新、藝術風格一直在不斷變化的心路歷程。
\

張德祥水彩作品《心河記憶》(2016年)
 
       不同的繪畫體裁,應有它不同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有人概況地說“水彩畫就要姓水”,我覺得是有道理的。德祥在藝術實踐中始終堅持水彩的藝術語言,充分發揮水彩的審美魅力。他幾十年如一日地鉆研水彩畫的特征和技法,諸如噴、吹、滴、潑、撒、染、壓、刮等,無所不用其極又恰到好處。在他的作品中水與水的交融、色與色的滲透、光與影的變幻,以及水色的濃淡干濕和筆觸的輕重緩急的交叉應用,形成了畫面的韻律感與節奏感,使他的作品具有透明酣暢、淋漓明快、清新淡雅的水彩審美特征和鮮明、獨特的藝術個性。
\

張德祥水彩作品《清明時雨》(1986年)
 
       藝術是藝術家創造的,藝術家在反映客觀實在的同時也必然要表現主觀精神。在德祥的水彩作品中,他將寫意與寫實、表現與再現、抒情與寫景,自然地、天衣無縫地融匯在他創造的藝術形象中,它既是寫意的也是寫實的,既是抒情的也是狀物的,既是表現的也是再現的。如他早期作品《云海天柱》水色的浸潤、流淌、沉積,聊聊數筆,言簡意賅,瀟灑大氣,使擎天一柱、云煙氤氳的天柱山,躍然紙上。《天柱山中》的近景,濃彩、干筆疊加,中景濕筆、色塊的流淌,遠景則淡彩渲染,輔以纖細、流暢的線條,生動地表現了天柱山的峰嶺逶迤、氣象萬千的景象。《溪畔夜色》畫紙肌理的呈現與利用,水與色金融、碰撞與滲透,一派水鄉夜色,靜謐、迷人。《喀什古道》水色濃淡干濕的交錯應用,虛實的對比,創造了一條古道深邃的三維空間。《駝鈴》、《沙海行》則以大筆揮灑與小筆描繪的巧妙結合,滴、灑、擦、洗、染等多種水彩技法的應用,極為生動地表現了茫茫沙海的那種“大漠風塵日色昏”、“走馬西來欲到天”的崇高美和畫家壯懷激烈的精神境界

\
張德祥水彩作品《山溪之夜》(1987年)
 
       總之,德祥的作品既有豐富的內涵,又獨具水彩畫的形式美;既表現了大自然的客觀存在,又盡情地抒發了畫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正所謂“情以物興”,“神用象通”,“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全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縱觀德祥的藝術道路及其藝術作品,他也經過了這三種境界:他從小酷愛美術,努力學習,確立畫畫的志向;繼而廢寢忘食,刻苦歷練,百折不撓,耕耘不輟;如今熟練掌握水彩畫的藝術特色和豐富的表現技法,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隨心所欲不逾矩”地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水彩作品,達到了水色淋漓、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
張德祥水彩作品《老街》(1984年)

       當然,藝無止境,我們相信從不滿足自己成就的德祥一定會不停地鉆研和探索,拓寬視野和畫路,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將水彩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
      黃匡憲  2016年于合肥師范學院
    (黃匡憲,原安徽省教育學院藝術系主任、省造型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全國美學會會員)
\
張德祥水彩作品《茶鄉春早》(1991年)

后記
    我是小時候看著母親在手帕、枕頭和鞋上刺繡的花樣開始愛上畫畫的,后來見到新奇好看的東西便不停地涂鴉,漸漸癡迷并不離不棄,一路趔趔趄趄地走到今天。
    在習畫的途中,我有幸得到方君默、鮑加、張英洪等高人的指點和扶持,而對我影響最深是邢惕高、烏以風兩位老師。刑老師常以“畫如其人”告誡之,將我扶上美術之路;烏老師贈我“師天地、法古人、寫自己”三句話,讓我投身天柱山。他們都熱切地期望我能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和宣揚這座名山,讓世人知曉和鐘愛,恢復天柱山往日的榮光。
\

張德祥水彩作品《春》(1997年)
 
    我自知才疏學淺,恐難完成老師的囑托,因此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堅持美術自修,從不敢懈怠。在困難的條件下學習藝術理論和各種繪畫的知識技能,廣取博采,到中年后始能確定專攻水彩。我敬仰近現代一批美術先驅為融合東西方藝術,創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現代審美意趣且具鮮明個性的畫作,推動了美術的發展和變革。受到傳統文化的長期濡染熏陶,我對民族藝術懷有深情。我喜歡水的潤澤,色的透明,光的燦爛和筆的心性,在水色交融變化中呈現獨特的美感,所以水彩成了我的最愛。我不斷地探尋水彩語言,用寫實、寫意乃至意象手法表現出的陰陽向背、陰晴雨雪的形質和瞬態,表達自己的感受,尋求詩意和哲理,力求在作品中融會中西而達到雅俗共賞之目的。
\

張德祥水彩作品《江南春雨》(1995年)
 
    六十年前,當我登上人跡罕至、荒廢已久的天柱山時,見那奇峰峻拔、怪石嵯峨、巖壑幽邃、泉瀑縱橫的景致,恍若置身仙境而驚嘆不已,從此入之愈深而見之愈美,對名山的敬畏之心和迷戀之情油然而生。即以“山木”作為筆名發表畫作,愿自己化為一株小樹,日夜與天柱相伴,決心窮畢生之力來描繪和宣揚這座歷史名山,創作出我心中的天柱。
\
張德祥水彩作品《漁歌唱晚》(1987年)
 
       在我擔任行政工作的二十多年期間,由于事務繁忙,創作時間極少,雖內心焦急,但心存希望,總是懷揣小本子,利用工作間隙畫些速寫來練手練心,延續我對畫的摯愛。就這樣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隨著歷史的變遷,記錄了不少行將消失的山村遺跡,以備未來創作之用。當改革開放到來之際,我便斷然沖破阻力,急起直追,頻繁地登山寫生,并赴江南、新疆等地采風,拓展視野,全身心地投入創作。
\
張德祥水彩作品《天柱山中》(1982年)

 
       直到退休時深感壯志未酬而童心憂存,我急迫于創作而心手未停,期冀開掘進深,擺脫成法束縛,然所得甚微,作品仍存在很多不足,所描繪的天柱美景難免掛一漏萬。在很多親友的鼓勵和催促下,我鼓足勇氣將歷年來的水彩和速寫編選出這本畫冊,告白我對藝術的虔誠,實現多年的夙愿,以此感恩滋潤我的天柱山和培育我的父老鄉親,告慰恩師并向同好求教,期望在藝術探索中能有新的進展。
\

張德祥水彩作品《峰巒臥云》(2016年)
 
    此書在編輯過程中,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得到導演汪孟淵同志的關懷指導,并為畫冊作序,得到畫家葛立中同志的精心設計和反復排版,得到天柱山旅游協會學者鄭炎貴同志幫助潤色文字,得到天柱山管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丁憲清、朱康寧、曹曉林、范也同、徐而緩等很多友人的熱情幫助,謹在此表示感謝,以志不忘。       張德祥  2017年春
\
張德祥水彩作品《天柱山鄉》(1963年)

張德祥藝術簡歷
        張德祥,安徽桐城人,1937年生于南京。自幼酷愛美術,1946年參加南京美術比賽中創作的兒童畫獲獎并送印度展覽。1948年隨家人遷居安慶,畢業于安慶師范。1955年在潛山縣從事美術教育和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培養了一批美術人才。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不斷地深入天柱山寫生創作,以宣傳天柱山為己任。堅持美術自修,在研習國畫、油畫、版畫、雕刻的基礎上,致力于水彩藝術的研究和創作,八十年代后,深入江南、新疆、京滬粵等地寫生創作。其作品在馬來西亞、保加利亞和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展出發表。
\

張德祥水彩作品《梅寨冬日》(1963年)

1989、1992、1997、2011年分別在合肥、安慶、潛山和澳門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987年被聘任為副研究員,1992年獲市自學成才一等獎,應邀為安慶師范學院等多所美術院校教授水彩。2017年著作《仰止天柱 張德祥水彩畫集》出版。歷任潛山縣文化館副館長、文化組長、市美協副秘書長、市水彩研究會副會長、省水彩研究會理事。現為天柱山畫院榮譽院長、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領導干部安徽書畫研究院院長、文化部中國鄉土協會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
\
張德祥水彩作品《歸》(1992年)
\
張德祥水彩作品《孤立擎霄》(2016年)

上一篇: 他的寫意花鳥畫,有形有意!

下一篇:無

已有0條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