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慶期間,央視新聞推出大型直播系列報道《江山多嬌》,央視記者登上名山之巔,探尋大川之源,深入大海之中,拍攝山河壯美的中國,記錄走向復興的中國,展示綠色發展的中國,抒發筑夢路上的愛國情懷。
從古到今,我們的文明從來未曾中斷,不論是古老的運河、長城,還是如今一座座跨越天險的大橋、一年一千萬人的脫貧偉業,承載的是民族的夢想。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跨越千年并邁向未來的中國夢。
△京杭大運河大規模的開鑿始于隋朝,到元朝最終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從北京到杭州,全長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
雖已沐浴千年風雨,但這條連接我國南北的生命之河,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滋養呵護兩岸的人民。現在杭州人吃的糧食,用的建材,燒的煤炭,80%還是來自于運河。
△修建于公元前214年的靈渠,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東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后,轉而揮兵南下,受困于兵餉糧草的轉運,三年而不能進,于是開鑿了這條專門用于軍事目的的運河。現在,靈渠已經被國家 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靈渠上空的金戈鐵馬,如今早已成為久遠的歷史,兩千多年過去了,古老的靈渠依舊橫亙在這里,滋養著這里的土地, 養育著這里的人民。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與我們熟知的水利工程不一樣,坎兒井是建在地下的,也被稱作“地下運河”。在吐魯番,這樣的坎兒井有1110多座,總長度超過了5000公里。
吐魯番地區是極其干旱的地方,然而在這個酷熱少雨的地方卻有著豐富的雪山融水,當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了水從山中來、水往低處流的特點,創造出了這一 灌溉工程。“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雪山融水躲過了烈日的蒸烤和風沙的糾纏,從地下源源不斷地流進村莊,流進田野,成就了馳名天下的吐魯番葡 萄。
△北京八達嶺長城以其工程浩大、雄偉壯觀而聞名于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建筑工程之一。當年的軍事工程,今天看來更像是與大自然巧妙融合、渾然天成的建筑奇觀。
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在這里得以完整詮釋。不論風云如何變幻,始終屹立在世界之林。不論遭受多少苦難,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未間斷。不到長城非好漢,這絕不僅僅是指攀登者,建造者豈不是更值得敬佩的好漢?
下面,請您將手機橫置▼
△這一段長城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漢長城,最高處可達3米多。它由芨芨草、沙礫、黃土逐層夯筑而成,這樣夯筑的土墻不懼風雨,千年不倒。綿延曲折的 長城,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宛如一道屏障,保護著絲綢之路。可以說正是因為修建了長城,才有了穩定、安全,才有了人煙、城郭,才有了絲綢之路的繁華,漢唐的興 盛。
如今,距離古長城100米的地方,與古絲綢之路并行就是連霍高速公路,從千里之外的江蘇連云港一直連接到新疆的霍爾果斯,走出國門,一個新的絲綢之 路經濟帶已然興起。這短短的100米,卻是一個千年的跨越。當年的絲綢之路依靠晝夜不息的駝鈴聲,連接了中國和世界,連接了東方與西方。如今高鐵,高速公 路,用一種更為快捷的方式,帶領我們走向世界。
燦爛文明
夢想不止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延續不斷的文明,共同的夢想讓我們不斷創造出燦爛的文化、美好的家園。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無數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才有了我們今天的輝煌,而這樣的追求從未停止,新的夢想也在不斷實現。
▲港珠澳大橋總體效果圖。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是一項把香港、珠海、澳門完全連接起來的宏偉工程,人稱“超級工程”。
▲北盤江大橋。杭瑞高速公路畢節至都格段北盤江大橋,坐落于云南宣威與貴州水城交界處,橫跨云貴兩省,全長1341.4米,橋面到谷底垂直高度達到 嚇人的565米,相當于200層樓高,成為世界第一高橋。2016年09月10日,北盤江大橋實現合龍,畢都高速公路全線預計2016年底可建成通車。
我們的先人們面對一個個高山峽谷,只能感嘆“難于上青天”,跨越天塹只能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正是有這樣的夢想,經過一代代努力,才有了今天天塹變通途的美麗景象,古人沒有實現的夢想在我們的手中變成了現實。
我們的生活會因夢想的實現而改變,變得美好。這改變不僅僅是橋,還有路。目前我國的高鐵里程、高速里程都已經是世界第一。每年通過公路、鐵路運送旅客的數量超過30億人次,這幾乎相當于運送這個星球上一半的人。
悠久而寧靜 智慧與時尚
烏鎮,一個典型的江南小鎮。有著千年的歷史,悠長的小巷,簡約的民居,古樸的石橋,橋下是脈脈流水,生活在這里感覺時間都是慢條斯理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遠離喧囂的小鎮,因為互聯網,這里的生活卻悄無聲息地改變著。這里的餐廳你只需要刷一下二維碼,不僅可以點菜,手機還會根據你過往的點菜習慣和身體狀況為你推薦適合你的菜品搭配。
最具江南特色的藍印花布,它的染制工藝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如今藍印花布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這樣的老手藝,也和新潮的互聯網連接在一起。布店里從收錢到查賬,都能在手機上完成。60多歲的店主人說:互聯網這玩意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
在烏鎮,一部手機,就能解決所有的衣食住行。人類用智慧加速了互聯網技術的革新,互聯網也用智能和便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深山到新區 脫貧奔小康
秦巴山區是我國貧困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位于秦嶺深處的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竹林關鎮,全鎮共有人一萬八千多人過去就住在大山深處,山高溝深,交通不便,屬于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地方。對于這里的人們來說,擺脫貧困的第一步就是搬出大山。
下面,請您將手機橫置▼
上面這些整齊的樓房就是2011年開始建設的丹水社區,這個社區住了2358戶移民,共九千多人。搬得出,穩得住,才能脫貧致富。
從10月1日開始,小區的很多人家都掛起了國旗,自從搬到這里,每年的重大節日掛國旗,就成了這里一個不成文的約定。改革開放后的30年里,我國共有6.6億人告別了貧困,這是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成就。
目前,我國還有五千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他們將全部告別貧困,奔向小康。
探浩瀚宇宙鑄航天強國
上海市崇明區奚家港是上海市最大的漁業村,今年59歲的楊勝利,祖輩幾代都是船老大。16歲,老楊第一次出海就遇到了大風浪,差點回不來。從那時起,老楊就有一個心愿,出海能有個可靠的保障。
此后的43年,老楊多次因為風高浪大迷失方向,屢遭險情。現在老楊終于可以實現多年的夙愿,不再為出海擔心了,北斗衛星系統實現了老楊的夢想,北斗衛星不僅能定位,還具有主動尋找的功能。老楊常說,遠在太空的北斗衛星,已經成了護佑他乘風破浪、避開險情的秘密武器。
北斗衛星的發展正是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1970年,我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進入太空,從此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中國人的聲音。2003年, 神州五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任務,自此太空中有了中國人的身影。2016年9月15號,隨著“天宮二號”發射成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進入了最后一 個階段,太空中將有我們自己的家園。
長征、神舟、天宮、嫦娥,每一次的點火發射,都承載著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每一顆在太空中飛行的衛星,都是我們探索宇宙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