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紅色馨香之新婚
銀發飄飄的朝鮮族舞蹈家順姬沉醉在鮮花的馨香中,腦海中浮現出一組組畫面:少女時對舞蹈藝術的癡迷、青年時與愛人的生離死別、晚年時為民族舞蹈傳承付出的艱辛……在回憶中,順姬翩翩起舞。
8月30日,由吉林省代表團選送、延邊歌舞團創排演出的中國朝鮮族原創舞劇《阿里郎花》在北京民族劇院激情上演。伴隨著特色鮮明的朝鮮族音樂,觀眾在舞者的帶領下走近了盛開的《阿里郎花》。在運用4D技術、燈光形象呈現的多維舞臺空間里,農樂舞、長鼓舞、象帽舞、假面舞等多項被列入“非遺”項目的舞蹈,隨著劇情的展開輪番上演,朝鮮族舞蹈藝術在舞臺上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從《序幕·花兒飄香》《第一幕·藍色馨香》《第二幕·紅色馨香》《第三幕·白色馨香》《第四幕·金色馨香》到《尾聲·千年馨香》,舞劇《阿里郎花》以藍、紅、白、黃4個色調,將一個藝術家、一個民族的夢想進行了藝術再現,并以情為線貫穿全劇。
該劇以中國朝鮮族舞蹈家為原型,運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女舞蹈家順姬一生所經歷的磨難坎坷與精神洗禮,弘揚了中國朝鮮族藝術家為傳承、發展民族文化而默默奉獻、堅守信念的執著精神和民族情感。
“女主人公順姬的人生,也是許許多多中國朝鮮族藝術家人生的真實寫照。他們的舞蹈人生和藝術追求就是一朵永遠盛開的民族之花——阿里郎花。”《阿里郎花》文學編劇金榮健表示。
《阿里郎花》自2013年開始編排到此次進京會演,歷時近3年時間,起用180多人的演職人員陣容,先后經過3個階段的修改提升和5輪排練,組織了20多場熱身演出。創作團隊先后赴北京、上海、云南紅河、湖北恩施等地以及韓國、朝鮮等國家進行采風,從劇目的主題、劇情到音樂、舞美等,都進行了反復醞釀、精心構思。
“該劇的最大藝術特色,就是以中國朝鮮族原汁原味的文化藝術資源為背景,從結構到鋪排、串聯方式,都滲透著朝鮮族獨有的民俗、民風、民情。 ”《阿里郎花》劇目策劃、總導演金姬說。
在音樂表達上,整個劇目將朝鮮族民樂與現代管弦樂相結合,并配以民俗說唱形式,彌漫著濃濃的“阿里郎”情結;在舞美設計上,運用4D技術構建立體空間,巧妙地把時間與空間有機結合起來,在觀眾、劇場、演員之間形成共鳴。
首演當晚,民族劇院座無虛席,特別是當振奮人心的長鼓舞登臺表演的時候,全場觀眾的情緒都被調動了起來,掌聲、喝彩聲持續不斷。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在觀舞后表示,該劇的最大特點是堅持了本民族的傳統,從舞劇表達的情感以及對動作、音樂的處理上,都能感覺到民族藝術的力量。在結構上,該劇也不是一個單純的舞劇,而是以人的情感為線索來展開的。
白族文藝工作者董麗馨認為:“這部劇非常好、非常新穎。從舞臺布局到燈光都很出奇。希望能多演幾場,滿足普通觀眾的需求。”
“特別美!”在京工作的朝鮮族法律工作者嚴文激動地說,“朝鮮族人民能獻給全國人民這樣一臺精彩的演出,我感到非常自豪。”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專業研一學生金笑雪也是朝鮮族,她說劇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勾起了她的思鄉之情。“這雖然是一場表現民族傳統文化的舞劇,但舞臺現代手段運用得很好、很時尚,我們年輕人也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