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金色馨香之鶴舞。
第三幕白色馨香之扇子舞。
第一幕藍色馨香之農樂舞。
由吉林省代表團選送、延邊歌舞團創排演出的中國朝鮮族大型原創舞劇《阿里郎花》于8月30日、31日在北京民族劇院亮相,并成功打響“叫好又叫座”的招牌。截至8月30日,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網絡投票中,該劇所獲票數已近60萬,目前排在43臺劇(節)目的第一位。
“觀眾和網友的期待與認可,對我們既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也是動力和壓力。”《阿里郎花》劇目策劃、總導演金姬的話語中充滿了欣喜,但也掩不住感慨之情。身為一名中國朝鮮族舞蹈人,在30多年的舞蹈生涯中,金姬辛勤耕耘、成績斐然,創作并演出了許多優秀節目,十余次獲得國內外獎項。
“回首我們舞蹈人的昨天,我們的老師、前輩們在民族藝術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為社會和后輩留下了豐富的財富。作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舞蹈人,我們該如何為現在、未來的社會和后輩們留下沒有愧疚的記憶?”金姬時常在思考。
“面對當今加快挖掘、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時代要求,通過藝術舞臺廣泛地展示我們的傳統文化,通過舞蹈共享我們民族文化的濃厚馨香,是我們這一代舞蹈人所應發揮的作用。”金姬說。
滿懷著一腔抱負和激情,2013年底,金姬毫不猶豫地接過了中國朝鮮族原創舞劇《阿里郎花》劇目總導演的重任。“這個舞劇可以幫我圓夢。”金姬說。
從一開始就抱著打造精品的信念,金姬和編劇共同探討,完成了文學劇本和導演臺本的創作。力求從對朝鮮族傳統文化的再認知中,尋覓和挖掘民族文化基因,使傳統民族文化特別是朝鮮族舞蹈在《阿里郎花》中得到形、情、意、韻的全方位展現。
“我們希望在《阿里郎花》中,用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形體語言描繪一幅美麗的民俗圖畫,讓觀眾能夠直觀、形象地了解中國朝鮮族舞蹈,了解朝鮮族民族文化藝術和風土人情,也期待中國朝鮮族的舞蹈歷史從《阿里郎花》開啟新的篇章。”金姬表示。
為了達到理想的舞臺藝術效果,金姬的字典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她對自己的要求極度嚴苛,而對演員們也有著“魔鬼般的嚴厲”。
從2013年底開始編排,直至在舞臺上演出的最后一刻,金姬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創排、修改、再創排,“滿腦子想的只有這臺劇目”,就是她3年的全部生活。在這3年間,《阿里郎花》的180名演職人員,特別是舞蹈演員,也都每天在排練場上揮汗如雨。
為了一個長鼓舞的高難度動作,演員們每天都要練習幾個小時,每個人的背上、肩上都磨出了血泡。一些演員的腰部、腿部、頸部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但他們依然忍著傷痛堅守在排練場上。
“我們就是希望能夠把最優秀、最精美的中國朝鮮族的民族舞蹈藝術展現給廣大觀眾,能夠代表延邊歌舞團的藝術水準。”金姬說。
“就像舞劇《阿里郎花》講述的昨天的舞蹈家人生一樣,今天的我們,就是明天的主人公。我們都會以主人公的使命感,不辜負觀眾的支持和期待。”金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