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安康,羌族瓦爾俄足節在北京中華民族園隆重舉行
2016-06-10 23:15:13 作者:陽希編輯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6月9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北京中華民族園隆重舉行羌族的端午節_——瓦爾俄足節,端午節用羌語說叫‘哦羅哦足節’,茂縣稱‘瓦爾俄足節’, 在羌族人的眼里,端午從農歷五月初五一直持續到五月十五。
(中華民族文化網訊)6月9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北京中華民族園隆重舉行羌族的端午節——瓦爾俄足節,端午節用羌語說叫‘哦羅哦足節’,茂縣稱‘瓦爾俄足節’, 在羌族人的眼里,端午從農歷五月初五一直持續到五月十五。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羌族同胞將在中華民族園羌族博物館歡驟一堂,共慶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為進一步把這項民俗文化傳承好,豐富北京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打造強有力的民族文化品牌,通過節目的開展,不斷加強民族間的團結,促進各民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這一節日打造成中華民族文化的品牌節慶活動,對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
瓦爾俄足節,漢語俗稱“歌仙節”或“領歌節”。因為是完全由羌族女性參加的習俗活動,又被稱作“羌族婦女節”。2006年5月20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申報的羌族瓦爾俄足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羌族民族當地過“‘瓦爾俄足節’ 當天使用的艾草必須由家里的女子割下。時至今日,在羌族阿爾村還保留有家家戶戶房頂平臺或房前屋后種植艾草的傳統,羌族人過節的重要儀式——點雄黃祈福。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四川省羌族男女老幼都要飲一點雄黃酒,并擦一點在耳邊鼻邊,灑一點在戶沿窗間,以防蚊蠅草虱蛇蝎以及穢氣進入,保佑家人無恙。凡能外出走動的人,盡可能到山上踏青染露,人們認為踏了端午露,強身又健骨。羌族地區不產糯米,因而節日不吃粽子,但卻要小孩子佩帶粽子香包。包內裝有艾草、菖蒲、香草,外用彩布、筍殼包裹,再用五色絲線編飾。除此以外,羌族的端午節也是茂汶縣曲谷鄉羌族婦女的傳統歌舞節。
傳說羊角花女神莎朗,變成美麗的羌族姑娘,在羊角花盛開的五月,來到曲谷鄉的西湖寨唱歌跳舞。動聽優美的歌舞,吸引了寨上的婦女們去觀摩。不久,萬惡的土司將莎朗姑娘氣走了。為了感謝莎朗姑娘傳授歌舞,每年羊角花盛開的時節,寨上的婦女們相約去女神梁子的塔子周圍歌舞,以表示對歌舞能手莎朗姑娘的懷念。天長日久,漸漸成了當地婦女的歌舞節日。
這一天從清晨起,身著艷麗服裝的羌族姑娘,迎著朝霞去采露水,扯艾蒿; 有病的人到“神泉”去沐浴,以消除疾病; 年輕力壯的男子們,這天在家操持家務,為婦女們準備好節日的食物;婦女們穿上結婚時的服裝,與妯娌、姊妹們去塔子旁或海子邊,向莎朗姑娘奉獻一年來自己編的新歌、新舞,并互相傳授切磋,提高歌舞水平。這種歌舞活動叫“ 祭山領歌”。婦女們縱情歌舞的活動,直至夜幕降臨,大家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寨子。寨上各家各戶備辦好豐盛的佳肴,專請婦女們去傳歌授舞。婦女們熱情地挨家挨戶傳教,這種歡樂而有益的習俗活動要持續三天。
羌族自稱爾瑪人,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記載。因依山而居,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平武縣等地。
地處茂縣北部的曲谷鄉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薩朗姐,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要登上女神梁子,舉行"瓦爾俄足"活動,漢語俗稱"歌仙節"或"領歌節"。因為是完全由羌族女性參加的習俗活動,又被稱作"羌族婦女節"。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www.56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