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是古代西北青藏高源氐羌族的后裔,其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民間文學資源豐富,有創世史詩《牡帕密帕》、遷徒歌《古根》、祭祀歌《斯給納斯》、《哈空》、《開山禱詞》等;拉祜族的舞蹈“嘎克”(打歌)歷史悠久,名目繁多,風格獨特,舞姿古樸,豪放瀟灑,優美生動,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代表作有《大路歌》、《追山歌》、《簸米歌》等。拉祜族舞蹈目前全縣已搜集到86種,其中72種較為固定,拉祜族的“72路打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為完整的拉祜族民間歌舞文化遺存之一。拉祜族對苦蕎粑粑有特殊的感情,傳說天神厄莎把蕎種傳予拉祜族時授意蕎葉做菜、蕎面做食、蕎殼做枕、蕎桿做床,蕎對拉祜族來說全身是寶。為讓拉祜族記住蕎的功能,天神厄莎將天機表現在蕎粑粑上,當烤蕎粑粑時,表面會出現許許多多的美麗的星月圖案,貼近石板的背面會有山川、樹木圖案,寓意為表面敬天、背面敬地,讓拉祜族一吃到蕎粑粑就想到天神厄莎的授意,感恩大自然的饋贈。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是佤族人的口頭禪。佤族常見的舞蹈有“圓圈舞”、“甩發舞”、“舂米舞”等。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起房建屋,佤族群眾都會自發組織起來唱歌跳舞。他們唱歌的調子很多,主要有以《木鼓調》為主的哀歌,以《賀新房》為主的喜歌,以《蘆笙調》為主的歡歌,根據不同的內容唱不同的調子。雞樅陀螺為雙江佤族所獨有,相傳起源于“三國”時期,是雙江沙河東等村佤族最早祭祀活動用品之一。隨著歷史的變遷,形成了今天全國獨一無二、富有難度技巧的民間體育奇葩。佤族具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雞肉爛飯,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肴,因加工雞肉的方式和程序不同而分為手撕雞肉爛飯和刀剁雞肉爛飯兩種。其原料為大米、雞肉、茴香、薄荷、香蓼、阿佤芫荽,以及花椒面、草果面、辣椒面、鹽巴、味精等作料。其做法是將宰殺好的雞洗凈置于砂鍋內煮熟,并用手撕碎或者用刀剁碎待用,選上好的大米或糯米淘干凈入鍋內加大火煮爛,然后放入加工好的雞肉和其他各種佐料即成。佤族雞肉爛飯具有味辣香鮮,十分可口,大眾皆宜食用。
布朗族是一個總人口不到10萬人的全國特有民族之一。雙江的布朗族共有3213戶12475人。布朗族的詩歌、神話、故事、傳說,以質樸健康的思想內容,瑰麗多姿的藝術形象,反映了本民族的歷史和這個民族特有的生活、風俗和心理特質。布朗民歌總稱為“布朗調”,包括十余種曲調。民歌的類型主要有儀式歌、故事歌、情歌、頌歌等。布朗族的神話以講述和說唱的方式敘述,內容主要有關于創世說、人類起源說、人類與大自然搏斗的射日故事等。在神話故事里,最完整、最生動的是《顧米亞》。蜂桶鼓舞是雙江布朗族的傳統舞蹈,布朗族在春節、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及祭祀時都要跳蜂桶鼓舞。布朗族是心靈手巧的民族,至今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紡織、染布、竹編等古老手工藝,“牛肚被”因其做工精細,柔軟耐磨,冬暖夏涼等特點如今成了饋贈貴賓的重要禮物。雙江自制縣境內的布朗族,世居于江邊河個地帶,在他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飲食風味。在布朗族的菜譜中,除了與其他民族一樣配用油鹽、醬、醋和辣椒、生姜、蔥、蒜等佐料外,與其他民族菜譜的不同點在于他們將酸筍和橄欖樹皮加以妙用。布朗人以酸筍和橄欖樹皮作為菜譜的配料,可制作數十種美味佳肴。酸筍。布朗族村寨的江邊、河邊、箐邊盛產“江竹”。每年七八月至十月,收回竹筍,去皮、洗凈,放在杵臼中舂細(也有用刀切成絲的),裝在陶罐中腌,10至15天后即成酸筍,可以存放1至2年。食用時,將酸筍先入鍋用慢火焙干至發黃,再加油、鹽、辣椒等調料,即可配入各種肉類和蔬菜。酸筍香、脆、嫩,增進食欲。布朗人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酸筍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一是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食用配有酸筍的菜,可以使你胃口大開。二是具有消暑作用,在炎熱的春夏季,人們容易中暑。只要食用配有酸筍的菜,中暑的你立即就會清醒。三是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布朗人居住于江邊河谷,蚊蟲叮咬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并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他們經常食用酸筍配的菜,總結出酸筍具有預防各種疾病的的功能。四是具有除腥的作用。布朗人歷史上是守獵民族,他們捕捉的各種野味一般腥味較大,有些家畜、家禽肉也會帶有腥味,在烹制時,以酸筍為配料,其腥味自然消除。布朗族在烹制各種家常菜時,都要放點酸筍。在布朗族的烹飪技術中,酸筍可以配各種肉食和蔬菜。布朗族的婦女坐“月子”時,也要用酸筍煮雞調養。因此,當地的漢族戲稱酸筍為“蒲滿油”。布朗人以橄欖樹皮作為配料的特色菜主要有:橄欖園子、橄欖生、橄欖滴水芋等10多個菜。食用以橄欖為配料的佳肴后,你會感到腸胃舒適。除此之外,布朗族的特色菜還有骨頭生、南瓜生、小飯豆生等等。
傣族被稱為水的民族,漢、唐以來,雙江境內就有傣族居住。其傳統文化具有宗教文化為顯著特點,每年過潑水節,各佛寺都要組織打鼓隊進城,給當地政府拜年,到白象寺賧佛。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男的打起象腳鼓,女的跳起了孔雀舞、麒麟舞、新嘎秧舞等,氣氛熱烈,場面壯觀。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佛教,佛事頻繁,他們的每一次佛事活動就是一個節日。勐勐鎮佛寺“白象寺”,是傣族傳經誦文的重要場所。傣族有大量的佛教經典、歷史、文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典籍。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醫藥、文學、繪畫,愛情敘事長詩《召樹屯》、《娥并與桑洛》是傣族民間文學中的瑰寶;傣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他們有雙手創造著甜蜜的生活,傣族同胞的竹編、制陶、紡織、刺繡、繪畫等傳統工藝,每一件作品,都讓人贊嘆不已。牛撒撇,是傣族款待賓客的名菜,也是各民族喜食的佳肴。其原料為牛厚肚、千層肚、肝、肺、心、瘦肉、牛苦腸(牛苦膽、刺五加葉也可),以及花椒、青辣椒、大蒜泥、野芫荽、香辣蓼、大黃菜葉等。制作時先將牛肚、腰里肉、直腸、肝、脾等洗凈后用水煮,煮時必須保持肉質鮮嫩。煮熟即撈出,切碎,撒上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腸汁和少許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許的肉汁,拌均勻就可以食用。這道菜的特色是辣、麻、苦、涼、甘甜、細膩、清鮮可口,香味純正,色澤誘人,具有健胃、清署去熱、增進食欲之功能
茶餐
雙江是全國古茶原鄉第一標志地,是馳名品牌“冰島” 茶的古茶鄉,境內的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積最廣、密度最大的古茶樹群落。說起雙江這里要特別提到的是深受群眾喜愛的“茶餐”。“茶餐”以茶葉味道為主味,主要分為:清香味和陳香味。特點是每道菜的味道都是以茶葉為佐料,茶葉佐料分為新鮮采摘的青茶和成年勐庫茶。輔助主菜精制而成“茶餐”。
“茶餐”主食(菜)肴有:1、茶飯:主料為,陳年勐庫茶和當地優質米。用陳年勐庫茶也用布包好放在鍋內與當地優質米煮成煮飯。2、青茶蒸魚。3、青茶豬雞。4、茶葉南瓜蒸雞。5、老茶壺肉丸子。6、八寶口袋。7、青茶香糯雞。8、醬豆腐涼拌青茶。9、腌茶。10、茶葉酥等等。“茶餐”主要特點:開胃、健胃、消食、通氣、消暑、養顏(不長痘痘)等。
上一篇: 做傳統手工 學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