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公務員辭職并不是新鮮話題,哪怕是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時代,亦有在太平盛世的官員辭職現象,當前之所以成為熱點應該是與中央推行公務員職業化、破除公務員終身制、打破養老金雙軌,從而促進體制人才與企業人才的正常交流有關。
那么這會不會是引起一波公務員辭職潮呢?會不會導致體制內的優秀人才紛紛流失呢?在筆者看來這屬于人才的正常交流,特別是隨著當前公務員體制的完善,體制內人才與社會人才的正常交流,更好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企業需要政府內人才幫助了解政策變化,而政府體制內也需要企業人才幫助更好地服務于企業。
隨著體制系統的不斷改革,公務員隊伍的能上能下、能出能進機制的不斷完善,特別是當前政府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強,政府高壓反腐、強調清廉從政,“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已成為歷史;而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政府部門身份將不斷從審批型向服務型、監管型政府轉變,政府職權將向市場放權、向社會讓權、橫向分權、縱向移權,政府職能從籠統化向精細化、多元化格局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的公務人員的觀念需要轉變,需要切實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牢記在心中。
而企業作為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而獲得盈利的法人組織,相比體制系統,在待遇上、特別是經濟待遇上必然是更豐厚。對于那些感覺到體制內的待遇無法匹配自己的價值的人,進入企業光明正大地賺干凈錢,相比在體制內行賄受賄豈不是更好?這不正是對體制內的人才的“過濾”?真正將切實為人民服務的人才留在體制內。
政府職能的不斷改革與完善,公務員職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特別是公務員聘任制的不斷推進,對于政府體制吸收高素質人才提供了一個渠道,特別是一些專業技能要求高的政府部門職位,通過在社會企業中吸收,節約了政府對人才的培養時間與成本;同樣,對于體制內企業需要的人才,通過交流也節約了人才培養成本。
對于人的自身價值的實現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部分人想求得的是精神上的價值,而部分人則需要的是經濟上的價值,只要取之有道,我們都需要給予贊揚與支持。然而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到底需要哪種價值的體現?適應哪種類型的工作都是在工作中發現的。而有了企業人才與體制內人才的交流,有了交流通道,對于人才的價值實現多了一條途徑。
再看我們的媒體報道的辭職的官員,大多是在單位擔任一官半職的人員,在他們擔任領導職務的時候,身上承受這巨大的經濟發展壓力、社會管理壓力,通過與企業的交流,也算是讓他們放下了在行政工作中承擔的巨大壓力,得到了放松。而且相比于我們的公職人員,這僅是一小部分群體而已,對于承擔了政府部門大部分基本職能的人員,由于手中沒有一官半職,也沒有一定的人際關系,在沒有找到新的出路之前,他們并沒有選擇辭職道路,這很好地維持了政府部門的正常運轉。
綜上所述,此次的所謂的公務員辭職潮,在筆者看來就是正常的體制內人才與社會上的人才之間的交流。正如克強總理所說: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人才的正常交流,特別是公務員職業化,破除公務員終身制,對于政治體制改革、經濟改革從而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有著更大的價值。
上一篇: 黨風廉政建設務必抓好從嚴治黨
下一篇: 如何抓好社會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