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公,就是社會或社會利益。所謂的私,就是個人或個人利益。公有與私有,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制度。為公還是為私,又是兩種殊異的人生追求。為公者,為國家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志存高遠,心胸寬闊,心底無私,自然知足常樂,心存快樂。為私者,總以自我為中心,追逐個人利益,甚至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為官者公權私用,以權謀私。他們雖獲一時之利,卻生活在斤斤計較、追名逐利、患得患失中,只能是小人常戚戚,惶惶不可終日。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意思是說,處事公正就能夠明辨是非,能夠做到秉公辦事,能夠獲取群眾的信任,做人廉潔就能夠形成威力,能夠讓人心服,能夠得到百姓的厚愛。這六個字被后人稱為“官箴”,成為歷代為官清廉者的座右銘。 2014年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系,都與公款、公權有關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公是廉的載體,私是貪的溫床。做為一名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從走上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臨著公與私的考驗。每個黨員干部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必須加強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公私觀, 自覺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 首先,要公私分明,不徇私。一個干部只有公正無私,才能公私分明。蘇軾說:“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意思是說如果不是該我擁有的,即使很細微的東西我也不會索取。南宋文學家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李氏家族有一人為官廉潔,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燭光下辦理公務,有人送來一封家書。他當即滅掉公家的蠟燭,點燃自家的蠟燭。因為在他看來,公與私之間不能越雷池一步。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的一些親友提出要他推薦到北京工作,被他一概拒絕。他認為這樣做,“人民會說話”。為此,毛澤東還為自己立下三條規矩: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正因如此,才鑄就了毛澤東一生清正廉潔、勤儉節約、一心為民的高尚品質和廉潔作風。相比之下,現在有些領導干部公私不分,是非不明,以權謀私。他們身居官位,人民賦予他們一定權力,掌管著公共資源理,理應為民謀利,卻利欲熏心,唯利是圖,干著假公濟私、以權謀私的勾當,公款消費,公費旅游,公車私用,甚至公款私吞,貪污受賄。久而久之,他們習慣成自然,結果就一步步滑向了腐化墮落的深淵,最終成為人民的罪人。這說明,領導干部走向貪污腐敗往往都是從公私不分開始,從貪公家一點便宜演化成索賄受賄,從為個人辦私事演化成有目的的“權力尋租”。所以,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潔,必須從公私分明做起,始終堅持原則,做到一身正氣,勤政為民。必須加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必須增強廉潔意識,培養廉潔奉公的良好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權力觀和公私觀,做到不貪、不占、不徇私、不浪費。 其次,要克己奉公,不謀私。明代嘉靖年間無極縣知縣郭允禮在《官箴》中說:“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意思是說,官吏不害怕我的嚴厲而是害怕我廉潔,百姓不是對我的才能心服而是對我的公正心服。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決定了我們黨沒有任何的私利,而作為黨的干部也要自覺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公私觀,始終將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這就要求我們要增強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堅守不因私廢公、不以權謀私的底線。不管權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應當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西漢儒家學者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說:“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意為明智的人不做不應做的事情, 廉潔的人不追求不應當有的財物。宋代理學家朱熹說得好:“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個公。”事實證明,那些一心為公的人,必定是清正廉潔的人,必定是無私心雜念的人,必定是心胸開闊、志存高遠的人。作為人民公仆的黨員干部,應有更高的境界,也就是要有一個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的境界,要把“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作為一條底線來堅守。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胸懷,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講奉獻不講索取,比工作不比待遇,自覺做到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自覺做到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要堅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反對和防止把權力私有化,把權力作為為自己和親朋好友謀取私利的工具,反對和防止把權力商品化,進行權錢交易、等價交換;防止把權力庸俗化,奉行有權不使,過期作廢,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要增強群眾觀念,懂得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懂得黨員干部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為自己謀取私利的權利。黨員干部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再次,要嚴格自律,不偏私。自律是一種境界,自律是個人在遵紀守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高度自覺性,更是廣大黨員干部自覺的價值追求,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必修課。自律的實現來源于個人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內心深處的認可,化為外在自覺的行動。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要求黨員干部要“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期好干部標準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闡釋,是當前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的方向,是各級干部遵循的行動指南。黨員干部要要忠實踐行“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要求,必須增強自律意識,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做到干干凈凈、坦坦蕩蕩、公正無私。一要加強學習,堅定理想信念。自律首先是思想上要做到自覺,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就是要堅定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每位黨員干部都要自覺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武裝頭腦,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二要用權為公,掌權為民。要正確對待和行使權力,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陽光用權,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明末清初史學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黃宗羲在《原君》中說:“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意為不以自己一個人的得利為得利,而要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自己一個人的有害為有害,而要使天下人都解除危害,也就是要求人們利天下不圖私利。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要淡泊名利,樂于奉獻。《晏子春秋》上說:“薄于身而厚于民,約于身而廣于世。”意為自己甘于淡薄而厚施恩賜給人,修身約束自己而對人以寬容之心,就是要求人們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樂于奉獻。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就是要有正義感,要有同情心,要關心群疾苦,要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時時刻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淡泊名利,依法行事,戒貪戒欲,恪守本色,時刻牢記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情趣健康,遠離低俗,防微杜漸,保持個人干凈。四要大公無私,堅持原則。要處理好原則與人情的關系,增強對黨和人民的責任意識,不要被各種各樣的關系網束縛自己,堅決反對拉拉扯扯,只講人情不講原則,只講關系不講黨性的庸俗作風。要對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親友要嚴格管理,嚴格教育,嚴格要求,要擺正大家與小家的關系,頂住“枕頭風”、“人情風”,不為親情謀私,不為私情偏私,做到大公無私、堅持原則、一身正氣。五要守紀律,講規矩。要嚴格遵守黨章及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管住自己的手,做到不該拿的堅決不拿;管住自己的腿,做到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做到常懷律已之心,常排非分之想,常修為官之德,不為私利所為,不為金錢所誘,不為享樂所惑,始終做到立場堅定,心澄如水,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