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項兆倫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6-01-20 22:11:18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我們在總結、交流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實施《文化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通知》作了具體部署
 \

同志們:

    這兩天,我們在總結、交流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實施《文化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通知》作了具體部署,對《文化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管理辦法》兩個文稿的征求意見稿和相關問題作了深入的討論。這里我講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非遺保護工作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從2001年昆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開始,我國由政府主導推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工作方針。十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矚目成就。

      一是非遺保護法律體系逐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于2011年頒布實施,全國已有22個?。▍^、市)頒布了非遺保護條例。文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就國家級非遺保護與管理、專項資金管理、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生產性保護等制定和發布了一系列文件。

      二是全面確認非遺保護對象的名錄體系基本形成。國務院批準公布了四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各省(區、市)批準公布了1104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已經形成。與此對應,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各省(區、市)批準公布了12294名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主體的核心力量得以不斷明確。我國共有38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名錄,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30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優秀實踐名冊”1項,是目前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

      三是非遺保護工作機構逐步完備。全國已有21個?。▍^、市)在文化廳(局)成立了非遺處,31個?。▍^、市)、223個市、1291個縣成立了本級非遺保護中心,全國從事非遺保護工作專兼職人員近2萬人。

      四是各級財政穩定支持的機制正在形成。中央財政設立了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已累計投入42億元。中央財政每年向每位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提供傳習經費補助1萬元,2016年將增至2萬元。2015年各地省級財政共安排非遺專項資金3.338億元。

      五是方式多樣、社會參與度不斷提高的保護傳承體系正在形成。2013年起,文化部陸續對318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了搶救性記錄工作,全面記錄、整理和保存他們掌握的知識和精湛技藝,為后人留下珍貴的文化基因。2015年,又啟動了新一輪搶救性記錄工程。在保護非遺本真性的前提下,對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和傳統醫藥藥物炮制等項目開展廣泛的生產性保護,支持非遺產品走進市場,支持運用非遺元素開發衍生品,增加傳承人群和從業者收入,促進非遺技藝的有效傳承。目前全國已設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00家,與生產性保護相關的傳習所、展示館8720多處。96所非遺保護利用設施列入了《國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建設規劃》。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參與積極性日益提高,非遺進校園廣泛展開。為了涵養非遺生存與傳承的土壤和空間,整體性保護非遺及其賴以生存的社會、人文生態環境,已在16個?。▍^、市)設立18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六是非遺學術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十大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已收集資料約50億字;已出版318卷,約4.7億字。《中國節日志》已出版39卷。目前全國有近200個課題組、1500多人參與了文藝集成、節日志、節日影像志、史詩百部工程等課題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和《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口述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文藏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等相繼出版。

      七是非遺宣傳展示氛圍日漸濃厚。全國各地每年都有利用各種文化場館、市民廣場等舉辦的大量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成都國際非遺節、山東非遺博覽會和“文化遺產日”期間的非遺系列活動已形成品牌。去年的成都國際非遺節,集中展示了非遺精品和運用非遺元素的各種衍生品,讓觀眾們更真切地體驗到非遺的魅力,也讓廣大非遺傳承人看到了非遺傳承的空間和潛力。

      八是可持續的工作機制正在建立。為提高項目實施情況和成效的可檢驗性,文化部正在著手建立跟蹤評估、動態管理的工作機制。2015年,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進行了新一輪審查,對不具備基本條件和能力的單位作了調整和重新認定。對第五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規則作了細化和完善,強化了責任和約束。對已設立的18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組織設立以來建設情況的評估。安徽、福建、山西三省的評估工作試點已經部署啟動。評估工作將逐步拓展至所有國家級項目,評估結果要向社會公示,接受公眾監督。

      在不斷深入的非遺保護實踐中,非遺保護的工作理念也在不斷深化。近年來,我們特別強調了三個理念:

      一是在提高中保護的理念。非遺保護的關鍵是傳承。只有不斷提高傳承水平,才能增強非遺的表現力和吸引力,維護和拓展非遺的生存與發展空間,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傳承行列,實現可持續的非遺保護。                    

      二是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理念。非遺是民族的文化印記,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鄉村和一個街道社區的生活方式。非遺是以人為核心、以生活為載體的活態傳承實踐。非遺的生命在生活。要促進非遺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地融入當代人的生活,讓非遺在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傳承。

      三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生態保護理念。我們在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和會同住建部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過程中,要求把非遺項目和其得以孕育、滋養的人文環境一起保護;要求在古村落和老街改造中保留原住民,保護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避免傳統村落、老街變成只有建筑和商鋪、沒有原住民的空心遺址,避免非遺失去傳承基因、環境和土壤。

      2015年,文化部還重點推進了一項工作,就是開展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試點。為提高傳承水平,增強傳承后勁, 2015年上半年,我們委托中央美術學院為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位優秀傳承人舉辦了第一期研修班,讓他們接受專業指導,與學者們開展跨界交流,一起架設傳統工藝通向藝術、走進生活的橋梁。在總結這期研修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在全國范圍委托23所高校開展試點,利用暑期辦班,對來自20多個?。▍^、市)的近1700名傳承人和從業者開展了培訓。試點工作引起了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參訓者和學校的普遍歡迎。昨天的會上,參與學校和企業給大家分享了他們對非遺保護工作深刻的思考和生動有效的實踐,讓我們開闊了眼界。試點結束后,我們專門委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做了評估,著手研究擴大參與范圍。11月,文化部聯合教育部印發了正式實施這一計劃的通知,擴大了參與高校和企業的范圍。隨著計劃的穩步實施,我國非遺傳承人群的總體素質將有一個明顯提高,保護傳承水平將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同時我們也看到,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在取得矚目成績的同時,仍面臨諸多挑戰。 

      從現代化進程的視野看,非遺傳承正在受到多個方面的沖擊:一是孕育、滋養非遺的傳統村落、社區里井受到城市擴張、拆遷改造、撤并鄉村的擠壓,一些富有鄉土氣息的老街成了沒有原居民的商業街,一些雞犬之聲相聞的傳統村落成了沒有村民的仿古建筑群,一些文化遺產失去了生存土壤和空間。二是非遺特有的濃郁民族特色、鄉土氣息被當代流行文化所包圍。個別門類的項目找不到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后繼乏人,受眾急劇減少。在過去的60多年,20%以上的傳統地方劇種陸續消亡。三是不少體現精湛手工制作技藝的傳統生產工藝被機器大生產所替代。

      從傳統工藝的生存發展情況看,在豐富多樣、色彩斑斕、精品佳作層出不窮的同時,面向大眾的產品比較普遍地存在設計單調、制作簡陋、包裝低劣等問題,可以說是模仿傳統的多,創意創新的少;大眾的不精致,精致的不大眾。不少原本來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傳統工藝產品,存在日用性減退、脫離大眾日常生活的傾向,陳設把玩的多,實用日用的少,顧客群越來越小眾。這既背離了非遺的本真性,也影響了普通從業者提高收入,影響了優秀人才的進入和傳承人群的擴大,最終影響了傳承后勁。

      從工作上看,制度建設、責任落實等同樣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可持續的保護傳承機制還不健全,代表性項目保護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估。重申報輕保護、保護責任不明確、遺產保護為商業開發讓路的問題仍然較多存在。二是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還有部分地區沒有制訂非遺保護條例。三是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有的非遺大省一年省級財政只安排了270萬元資金。

      這些挑戰,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積極應對;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努力解決。

      二、積極探索,扎實工作,推動非遺事業再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黨中央、國務院對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建設的高度重視,多年積累形成的良好工作基礎,社會各界日益增長的對非遺保護的參與熱情,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非遺工作的有力保障。振興傳統工藝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對非遺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非遺保護水平的新契機。各地文化部門和非遺工作機構要深化對非遺工作新任務的認識,強化意識,進入狀態,積極主動開展實踐,創造和提供新鮮經驗。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非遺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鞏固搶救保護成果,提高保護傳承水平。要以人的培養為核心,以融入現代生活為導向,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督評估制度,繼續搭建各種傳承和展示平臺,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努力擴大社會參與,擴大傳承人群,不斷鞏固搶救保護成果,著力提高保護傳承水平,推動非遺事業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非遺工作制度建設

      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可以使各項工作更有明確的遵循,使實踐的經驗及時上升為政策規范?,F在一方面要做好補缺工作,繼續建章立制;一方面要建立常態化的評估督查機制,使政策和制度實施的有效性得到檢驗。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出臺本級非遺保護地方性法規的地方,要抓緊推動相關工作。文化部也將對現有的政策規章作全面梳理,對項目和傳承人名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搶救性保護和生產性保護、專項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文件規定進行必要的修訂,補充、完善相關條款。二是加強規劃編制。所有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和所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都要有可操作、可檢驗的保護工作規劃和責任規定,以明確保護目標、途徑和責任,提高保護單位和傳承人的責任感,提高保護工作的科學性,提高保護成效的可檢驗性。非遺司要集中力量,會同地方編好幾個范本,供各地借鑒參考。三是全面建立督查評估制度。對正在開展的各種建設,正在實施的各種項目,都要建立相應的督查評估制度。通過評估把握進度,評價效果,發現不足,及時修訂政策,調整部署,完善規范。評估結果可以公開的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強化對建設主體、保護單位的責任約束。四是加強非遺領域的廉政建設,完善資金分配和評審制度。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項目未行,制度先立。大范圍的項目實施和資金分配,事先要充分論證,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做到事先要方案,平時有跟蹤,階段有評估,成效可檢驗。一個階段的工作結束后,經過評估才能啟動下一階段工作。對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審,要明確和落實專家的責任。專家組不能只是投個票了事,還要出具書面意見,意見要與評審結果一起公示,接受社會監督。五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貫徹落實情況開展檢查,督促各地政府和文化部門提高重視程度。

      (二)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

      今年要編制和印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16-2020)》及相關工作指南。我強調七個要點:

      第一,計劃的總體考慮是,2016年至2020年,每年在全國范圍選擇并委托部分高校和企業及相關單位,組織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群參加研修、研習和培訓。參與人數爭取達到10萬人次。現在第一批確定了57所高校,后面還要根據振興傳統工藝計劃的實施,繼續增加學校,組織更專門的研修和培訓。我們歡迎更多的高校和企業及相關單位加入到計劃中來。

      第二,我們從試點時就將傳承人的概念拓展至傳承人群,意在讓傳承成為人群的傳承,而不僅是單個的傳承人的傳承。

      第三,計劃的基本要求是,“強基礎、增學養、拓眼界”,也就是中央美術學院喬曉光教授總結提出的:知情、知藝、知辯。要通過多種形式的研修、研習和培訓,通過同業與跨界交流,幫助傳承人群提高文化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傳統戲劇、傳統音樂等代表性項目的表現力,提高傳統工藝項目的設計、制作及衍生品開發能力。在部署試點時,我們對每所學校的教學安排一個個地作了過堂討論。希望新參加計劃的學校認真考察研究借鑒試點學校的經驗,認真細致地制訂好教學計劃。

      第四,組織招收學員要強調跟項目、整建制、成氛圍。這個氛圍是長期的,可持續釋放的。即一個班的學員盡量來自一個代表性項目或一個項目類別,來自一個地區甚至是一個街區或一個村落。他們在班上可以一起學習交流,回去后仍可以在一起切磋,回顧學校里接觸到的各種新的觀念和知識,激發思想火花,形成新的創意。這就有了持續的沙龍效應。

      第五,今后文化部直接組織的培訓,主要側重兩個方面,一是跨省的培訓,二是起示范作用的專項培訓。現在部里正在實施專門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組織的系列培訓,范圍涉及傳統工藝、藏戲表演、餐飲文化、文化設施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就是探索一種新的系統培訓方式,給各地以示范。

      第六,希望各地積極參與這項計劃,安排專門資金,制訂專門計劃,組織實施本地區的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和培訓工作。我們希望有條件的地方參考我們對果洛的做法,對非遺項目比較集中的地區,組織開展較大規模的系統培訓,以幫助這些地方迅速提高非遺保護傳承的整體水平。各級都動起來,傳承人群的受訓面可以大大提高,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七,要密切跟蹤評估計劃實施情況。非遺司要一個一個學校幫助落實招生和教學安排。教學進程開始后,要對教學效果安排早中期評估,及時作出調整和完善。要利用并開辟多種平臺,及時介紹各參與學校和企業好的做法與經驗,促進交流互鑒。除了及時做好宣傳報道工作,也希望各參與學校和企業注意平時的信息采集,及時做好重點課程的錄像錄影和成果收集整理工作。適當時候,我們將協調組織將部分優秀非遺研修培訓課程推出網絡公開課,讓精彩的課程為社會公眾所分享,成為對全社會的培訓。各參與學校在實施研修培訓時,就可以將優秀課程推出公開課。

      (三)制定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地域性強、民族印記鮮明,是非遺的共同特點。而傳統工藝既是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個獨具特點的領域。其手工實踐和豐富又有個性的各種產品,可以跨越地域、民族、語言和風俗,為世界各地所接受、欣賞和享用。正因其鮮明的民族印記和跨民族的廣泛受眾,也就最有可能從中培育和形成有民族特色的國家品牌;正因其源頭遍布各族各地,又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作支撐,也就在非遺所涵蓋的各方面中最能覆蓋千家萬戶、帶動就業、促進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民眾增收。正因其在非遺構成中的獨特地位,近年來我們把振興傳統工藝作為非遺保護的重要方面,開始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包括支持西藏林芝地區改造提升傳統毛紡工藝,組織漆藝行業的研討交流,以傳統工藝傳承人群為重點啟動實施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鼓勵支持設計企業參與傳統工藝精品和衍生品的開發。

      振興傳統工藝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積極開展多方面的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這項工作的基本目標是:發現和弘揚中國的手工精神,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形成品牌,走進生活,增加就業,促進非遺領域形成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乃至國家品牌。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尊重非遺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的前提下,搭建起傳統工藝與藝術、學術、現代科技、現代設計及當代教育的橋梁,明顯提高傳統工藝從業人群的傳承水平,明顯提高傳統工藝為現代大眾的接受程度,明顯提高傳統工藝制品的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傳統工藝對城鄉就業的促進作用。 

      振興傳統工藝,從歷史和國內外的經驗看,有兩個要素是關鍵的。一是要有一個視作品和產品質量如生命的技藝精湛的手工藝群體,這是傳統工藝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二是要有一批尊重傳統、尊重手藝、善于創新的企業與手工藝人的密切合作,在遵循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規律的前提下,實現現代科技與傳統精湛技藝的有機結合,這是傳統工藝成為知名品牌、走向大市場的必要條件。為在這兩個關鍵要素上取得進展,當前要重點推進三項工作:

      一是以傳統工藝為重點實施好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我們將進一步選擇能夠充分反映手工精神、生活化程度高、產品可成系列的項目,協調高校和企業開展更加專門的研修、研習及培訓,幫助傳統工藝從業者開闊眼界,提高設計和制作水平。這種更加專門的學習,可以從已參加過一輪研修、研習或培訓的傳承人群中挑選學員,自愿報名與學校推薦相結合。針對傳統工藝的研修研習和培訓,要著重培養一個意識,激發一個精神:

      意識,就是走進生活的意識。從非遺的本原上看,傳統工藝制品的絕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用品。只有普通大眾成為傳統工藝制品的使用者,傳統工藝才能真正獲得發展、繁榮的土壤,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傳統工藝要在大眾生活中振興,在日常生活應用中振興,在當地社區居民的需求中振興,在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中振興。

      精神,就是追求精致與完美的手工精神。不僅是自己親手制作的部分是精致無瑕的,而且整個產品的集成也應當是完美的,原材料、配件、包裝等都應該是優質、精致和美觀的。要在傳統工藝領域提倡拒絕粗制濫造,讓手工精神在現代生活中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F在影響非遺尤其是手工藝品融入現代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不少手工藝品的整體品質不佳。一方面是手工藝人傾注了大量心血,為一個產品或作品花了數天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一方面是產品或作品存在明顯的瑕疵,設計不合理,原材料和五金件品質低,加工粗糙,致使相關制品整體品質低劣、品相不佳。這些問題比比皆是,既影響觀感和使用,更影響手工藝價值的實現,將手工藝人的心血和汗水打了很大的折扣。因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提出的要提高傳承人群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十分重要。

      二是鼓勵和支持優秀文創企業、設計企業和高校到民族地區及傳統工藝項目所在地,包括各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工作站。工作站的主要任務是,緊扣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結合,緊扣手工精神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幫助傳統工藝企業和從業者改進設計、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提高品質、策劃品牌,開發體現精湛手工、面向大眾的傳統工藝品及運用非遺元素的各種衍生品。同樣,我們也鼓勵和支持企業開辟充分運用傳統工藝的新業務,在非遺領域發展出新的系列產品和知名品牌。目前,云南藝術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都在民族地區建了工作站。雅昌文化集團與新疆哈密市的合作已經啟動,產品和品牌設計已見雛型,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故宮博物院、上海大學也將到民族地區建立工作站。我們鼓勵高校將建立工作站與設立田野調查基地、科研實訓基地等結合起來。我們還鼓勵和支持高校、企業與非遺源頭地區的多方合作,并在實踐中探索形成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益分享機制。

      三是支持商業網站與相關專業網站設立傳統工藝展示和手工藝品銷售平臺,幫助傳承人推介傳統工藝產品特別是創新產品。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要用好各種媒介,擴大傳統工藝的社會認知,讓傳承人群在市場需求的變化中檢驗和改進自己的作品與產品。

      與上面幾項措施相配套,我們還有幾項工作將逐步推進。一是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申請設立文化部重點實驗室,解決與傳統工藝相關的關鍵技術問題,為提高傳統工藝設計制作水平提供科研和技術支撐。二是以民族地區和18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重點,依托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街區,再增設一批非遺傳習中心,促進形成濃厚的傳習和交流氛圍。三是在具備條件的歷史文化街區、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自然、人文景區,支持設立非遺展示、展演和產品展銷基地。四是利用非遺節、非遺博覽會等平臺,舉辦多種形式的傳統工藝比賽。

振興傳統工藝,是非遺工作的新課題、新任務。我們希望各地積極探索,將振興傳統工藝與發展繁榮本地文化事業結合起來,與扶貧幫困、增加就業結合起來,與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創造出更多好的做法和新鮮經驗。各地不要等,要積極行動起來,制訂并實施好符合本地實際的振興傳統工藝計劃。我們將通過多種形式介紹和推廣各地的經驗。

      (四)促進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辦出鮮明特色

      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核心在非遺得以孕育傳承的生態,表現在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吸引力在環境氛圍,是遺產與載體、環境的有機結合??匆粋€地方生態區建設得好不好,工作有沒有說服力,必須看整個文化生態是不是得到有效保護,遺產氛圍是不是更加濃厚,遺產特色是不是得到弘揚,社會認知是不是得到擴大。當前的重點是三件事:一是對已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情況開展評估,對項目實施的效果拿出一本明白賬。二是在評估的基礎上,做好各個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三是在總結經驗基礎上,梳理、找準每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支持措施,幫助各個生態保護區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各個生態保護區真正成為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生態區。

      (五)辦好遺產日、非遺節和非博會,為非遺傳承提供更多更廣闊的展示交流平臺

      今年9月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的非遺博覽會,要突出非遺與生活的融合,重點做好七大板塊。一是學術板塊,集中反映多年來非遺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二是歷史傳承與當代精品板塊,充分反映非遺的本真性與歷史演變,反映非遺走進當代生活的潛力與成果。三是創意作品和衍生品板塊,反映非遺傳承人群的創造活力,反映非遺衍生品開發潛力的廣闊空間。四是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學員作品板塊,反映計劃實施成效和學員的最新體驗。五是傳統工藝大賽,為身懷絕技的傳承人提供一展精湛技藝的平臺。六是國際文化交流板塊,反映國際非遺保護實踐的經驗和手工藝的演變與發展成果。七是展演和互動體驗板塊,為各種非遺項目提供展示平臺,為參觀者提供體驗互動空間。成都國際非遺節與山東非遺博覽會要辦出各自特色,辦成非遺領域最好的會展品牌。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我們要組織相關高校回訪受訓學員,促進高校與非遺項目源頭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我們也將積極支持各地舉辦具有區域特色的、專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活動。

      (六)精心實施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

      這項工作,要有部署,有檢查,有評估,成果要可檢驗,可利用。要按照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規范的要求,選好選準記錄對象,有序開展搶救性記錄工作,真正把精華記錄下來,讓社會能永續利用。對2013年實施的搶救性記錄工程,要總結評估,檢驗成效。對2015年啟動的工程,要密切跟蹤,完善工作規范。對工程分配的資金,要評估使用效果,進一步完善管理辦法。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必須繼續著力做好各個門類的非遺項目保護工作,在實踐中探索出符合當地實際、符合項目實際的保護傳承辦法。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要逐步覆蓋其他非遺門類。要繼續推進非遺進校園。目前一些高等藝術院校、職業院校已開設了刺繡、雕刻、蒙古族長調民歌、呼麥等非遺相關專業,培養了一批有學歷的傳承人。我們將配合教育部門,繼續加大對非遺學歷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非遺傳承人參與院校教學的工作機制。我們還將繼續支持各地中小學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課程,將民樂、民歌等納入音樂課,將腰鼓、秧歌、鍋莊等納入舞蹈課,將書法、剪紙、年畫等納入美術課,將傳統工藝納入手工課,將非遺的宣傳普及、傳承保護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要將非遺保護與公共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地博物館、文化館、文化站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展示非遺。要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和依托海外文化中心、中資企事業單位等駐外機構,推動優秀非遺項目走出國門;一方面學習非遺保護傳承和振興傳統工藝的國際經驗。繼續做好我國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和履約工作。

      非遺的歷史很悠久,非遺事業還很年輕,很多事應該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好,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實踐。非遺工作戰線要特別提倡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提倡加強學習,潛心鉆研。要經常性地深入基層,與非遺傳承人、與企業、與學校、與各方面的非遺參與者,面對面地交流,了解實際情況,發現新鮮經驗。要多讀書,多研讀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和非遺研究學術專著,了解和把握非遺工作規律。要多與各方面專家交流,多向專家學習,碰撞火花,啟發思想,提高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深度。

上一篇: 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

下一篇: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開啟

已有0條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