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購物 交友 相冊 論壇 日志 Einglis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民族新聞文化資訊

獵獵飄舞的藏族經幡文化

2015-09-22 23:21:37 作者:高城 來源:中國西藏 瀏覽次數:0

在藏區走訪,我們發現無論逢年過節還是別的大大小小的喜慶事,如婚嫁、建新房、外出朝拜等等,人們都會插掛五彩風馬旗,以表達自己的求吉心愿,祈求神佛的庇佑。因為,在藏民心中,插掛風馬旗象征著與神佛進行溝通
   進入青藏高原,引人注目的風景之一便是在高原勁風中獵獵飄舞的風馬旗。青藏高原上這種獨特的人文風光風俗,傳達著藏民族人與神佛交流的神秘信息。

  風馬,藏族人叫“隆達”,就是風和馬的意思。“風是傳播、運送印在經幡上的經文遠行的工具和手段,是傳播運送經文的無形的馬。”藏族人以五彩的旗子當風馬,與雪域守護神即天上的贊神和地上的年神交流,來保護各部落的安寧祥和。風馬旗(經幡)中心印有一匹背馱象征福祿壽財興旺的“諾布末巴”(圓錐形火焰圖案)飛奔的馬,還有一些圖像、咒語、經文或祈愿文等。

風馬旗 來自昵圖網
風馬旗 來自昵圖網

  在藏區走訪,我們發現無論逢年過節還是別的大大小小的喜慶事,如婚嫁、建新房、外出朝拜等等,人們都會插掛五彩風馬旗,以表達自己的求吉心愿,祈求神佛的庇佑。因為,在藏民心中,插掛風馬旗象征著與神佛進行溝通,可達成天、地、人、畜的和諧吉祥。而且經幡串結的越長越好,掛的越高越好,以至有長達百米多的經幡串。

  風馬旗是藏族人生活須臾不能離開的。游牧的藏族人,每每遷徙搬家,搭好帳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周遭和帳篷頂上系掛風馬旗,以祈愿神靈和佛陀的許可和福佑。固定居住的人家也是不例外地要在屋頂插掛上祈求吉祥平安的風馬旗。而且插于房頂的風馬旗,每年都要更換新旗。春暖開犁時,耕牛的頭角上也要綁上小小的風馬旗,表示向地母致敬和感恩。懸掛在山口、橋梁處的風馬旗,是祈望舟車平安。眾多宗教節日,也是滿山遍野插掛風馬旗。藏區各地的神山圣水,更不能沒有風馬旗幡,因為這里是神和佛陀的神圣駐地,也表達人們對山水神靈的敬畏與供奉。我們還看到,轉山轉湖朝圣的人,會扛一面醒目的大風馬旗,為的是祈求平安。在宗教圣跡古剎地,常年張掛著五彩的風馬旗幡,表示對神佛和賢圣的崇拜與禮贊。天葬臺懸掛風馬旗,是超渡亡靈并寄托后人的哀思。如遇活佛、尊者圓寂,當地信眾會將房頂上的風馬旗斜著置放,以示對其的敬仰和哀悼。藏族人還有將自己或逝去親人的手鐲、帽子、須發或一團羊毛系于風馬旗上的習慣,這是希望能借助風馬旗的神力讓運氣升騰天際,以獲人生吉祥如意。

  走訪藏區各地,我們發現甘南藏區在每年傳統的祭戰神或山神等地方保護神的插箭節上,有大量往空中拋撒紙風馬的習俗。這種紙風馬約半個手掌大小,長方形,彩色,上面印有背負寶珠的飛馬和虎、獅、鵬、龍等圖案,象征好運亨通、得佑順吉。煨桑開始后,伴著濃香的桑煙,法螺號從山頭“嗚嗚”響起,人們一邊喊著“拉加羅!拉加羅(天神勝利了)!”一邊向東方的空中拋撒紅紅綠綠的紙“風馬”,寓示著人與神的愉悅會合。青海藏區也有類似的在山頂放紙風馬旗的習俗。另外,在青海的重要宗教圣地,多見大幅、成串并拉掛很長的彩色風馬旗,如文成公主廟從入山口到廟殿后山,成串的彩色風馬旗遮天蔽日,滿山滿洼,十分壯觀。在云南迪慶州金沙江兩岸藏區,一處處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結合在一起的巨型經旗,甚至全是以整匹整幅棉布印成的,非常獨特和神圣。拉薩布達拉山與藥王山之間,那一串串隨風飄舞的風馬旗,尤顯得宏大神圣。林芝工布、米林等地的風馬旗多是直接懸掛于古柏上,五六個一簇,迎風招展,遙遙可見。

  林林總總的藏區風馬旗,其形式究竟有多少種?經過考察調研,我發現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布印的“風馬”旗。長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上面印刷有紅色或黑色的圖案和經文,一般有佛像、菩薩、護法神、寶馬馱經、寶塔、曼陀羅(壇城)、經文章句、六字真言、符咒等。其中,“寶馬馱經”最多見,其圖象為:中心一匹寶馬,背上馱著象征財運興旺的“噴焰末巴”,其象征意義是轉變一切惡為善,并讓善意像駿馬一樣急馳如飛,傳遍世界宇宙。風馬旗四角分飾“達”(猛虎)、“森”(雪獅)、“瓊”(神鵬)和“珠“(祥龍)。風馬旗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不等,主要用于懸掛或插掛。一般白、黃、紅、藍、綠五色為一組,按照順序一組組、一排排系掛于樹上或懸掛在橫空的繩索上。色彩的象征意義為:白色象征人純潔的心靈,黃色為大地,紅色為火焰,藍色為天空,綠色為江河。拉掛風馬旗,視環境地勢需要,可長可短,長的有達百米以上的,短者猶如片片活脫鮮亮的小彩旗,插于草原帳篷、農家宅院和城鄉居民的屋頂上。

  另一類是紙印的“風馬”片。主要用作對天神、山神、贊神和龍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動時祭獻拋撒的吉祥物,也可作為供奉物成組懸掛或張貼于室內外。最常見的就是風馬圖像印在四五公分見方的紙片上,可成千上萬地大量印制,祭祀時用作向空中拋撒。每每這時,祭祀者邊向空中拋撒風馬紙片,邊口中念著祝誦詞:“風馬升起來,飛向空中!快快與神佛相會!吉祥如意!吉祥如意!”筆者在拉卜楞寺的宗教節日上,在塔哇民間插箭節的煨桑儀式上和拉薩大昭寺前的煨桑灶旁,多次見到過信眾和僧眾們向空中大把大把拋撒風馬紙片的盛大場面,那種各色風馬在空中飄舞翻飛的壯觀場面,令人震憾!

  還有一類就是各種經幡。按色彩,大致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用黑色或朱砂色將經文圖符印制在整匹白布上的;一類是同“風馬旗”一樣,在藍、白、黃、紅、綠布塊上用經文圖符相間組合成的。這種經幡,一般都是在重要的宗教場所構建大型經幡城時使用,規模非常宏巨和壯觀。

  根據其地點場景、信仰儀軌、祈禱功能的不同,風馬旗又分為懸掛式、插掛式、經幡塔和經幡立柱等。懸掛式的,可長可短,可疏可密,長者達數百米以上,密者數十上百層懸掛,有的還組合形成經幡城。插掛式的,一邊縫在旗桿上,另一邊綴上很多直條的飄帶,主要插在村口、屋頂、十字路口、山頂或山道上。經幡塔,在四川藏區多見,用絲質風馬經幡層層系掛、片片重疊成為撐天大傘般的經幡塔。立柱式經幡,常見于寺院、佛殿、經塔、山頂、宅院、神山、圣湖等地,如阿里岡仁波齊神山下的經幡柱、江孜白居寺“十萬吉祥多門塔”前的經幡柱等。

  風馬旗的印制地,主要在川西德格印經院、拉薩的傳統作坊和寺院,還有后藏日喀則,這是風馬旗的三大著名雕版印制地,以德格印經院為最著名最經典。制作雕版及印制并不復雜,但充滿肅穆感,所用布、紙和油墨必處理得非常潔凈,印工匠人工作前必焚香、凈手和誦經,以保證風馬旗的圣潔和法力。

  那么,風馬旗源自何時呢?據考證,最初的風馬旗是藏地軍戶的標識,后來逐漸演變為藏族人祭祀神靈、祈祥祛難、帶有宗教色彩的物品。

  宗教界和學術界一般認為,風馬源于苯教原始祭祀文化。藏族原始宗教認為,山神是地方保護神,它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本地區眾生的安全,常騎馬巡視轄區,保護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藏族人認為,在靈氣聚集之處如神山圣湖地,掛置印有敬畏神靈和祈求護佑等愿望的風馬,讓風吹動,有利于愿望向上蒼神靈的傳達和實現。為報答山神和上蒼神靈,每到祭日,人們便虔誠地舉行煨桑儀式,獻上“隆達”。

  后來這種風馬祭祀文化受佛教傳入影響,與之融合,約在公元十二世紀初,最早由噶舉派寺院廣泛使用,用以傳布其教義,一直延續至今,成為藏傳佛教僧俗信眾精神世界與佛神溝通的一種媒介物。
 

  在民間,關于風馬旗,還有一些美麗的傳說。有一種說法是:當年佛祖坐在菩提樹下,手持經卷閉目思索,忽然一陣大風刮來,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經書。被風吹刮成千萬碎片的經書片,飄落到四方信眾手中,于是這些人都得到了幸福祥和。之后,人們為了感恩佛祖和長久地消災祈福,便用彩布制成三角形旗幡,上面印有經文和佛祖像,并高高地掛在空中。另有傳說是:一位藏族僧人從印度取經回來,過河時把經書弄濕了。上岸后他把經書一一攤開涼曬,自己坐在一棵大樹下打坐入定。突然間,天地響起法鑼、法號,陣陣梵音回蕩,天宇盤旋。僧人感覺渾身通泰,大徹大悟。他睜開眼睛看,原來一陣風起,刮得經書滿天滿地滿河面。據說,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僧人的頓悟和頌揚佛經,就把經書印在布上,直接掛于天地之間,這就是經幡。

經幡 來自百度圖片
經幡 來自百度圖片

  風馬旗一般分白、紅、綠、黃、藍五色。在藏族民眾心目中,五色風馬旗的象征意義是代表天地萬物眾神。風馬旗的祭祀活動,與其圖像象征內涵有關。經幡的中心是一匹駿馬,駿馬形象是神速的象征,意為由惡轉善、由兇迅速轉吉。經幡四角畫的四獸圖像,老虎棲息在森林中,象征著木或風;獅子居于山上,象征著土;鵬鳥飛翔在天空,象征著火;龍生活在大海中,象征著水。風無處不在,風即天。整個經幡融情感與理性為一體,表現人們美好的愿望。

  和藏區其它藝術一樣,風馬旗的創作與傳播,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驅使并為之服務的,它是僧俗信眾精神世界與神靈交通的一種載體。當地藏族人樸素地認為,經幡每被風吹動一次,就等于獻幡人吟誦了一遍經文,旗子動的次數越多,誦經的遍數就越多,就越能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吉祥。風馬旗的存在含義,正如高原雪域上的繪畫、雕塑和壇城等一樣,藏族人把盡可能多的宗教意念和樸素愿望融入風馬旗這個載體中。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隆達”上還出現了牛和羚羊這些普通動物形象,擴展了生靈圖象審美視野,也讓民俗學的內容升華融入到神圣的風馬旗中。




關鍵詞:藏族經幡文化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藝
  •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