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寨位于貴州西南鎮寧縣的扁擔山,有48個布依山寨,石頭寨是其中之一。全寨石屋層層疊疊、依山修建,布局井然有序。房屋建筑均為木石結構,不用一磚一瓦,石屋經久牢固,冬暖夏涼,由寨民自行設計,自行修建,極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石頭寨還是聞名的蠟染之鄉。石頭寨婦女善蠟染的織錦。全寨白分之八十的成年婦女都會這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更有趣的是,游客可直接參與,自己設計,自己操作,做一回布依石頭寨寨民,體驗傳統工藝的無窮樂趣。
石頭寨旅游的最大景觀便是觀石頭建造的民居,它以石為墻,以石為廊,以石為柱,以石為瓦。石頭寨,當地布依語稱之為“板波森”,其意是“背靠石山,世居石屋”。石屋層層疊疊,沿著山坡自下而上,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門朝向一致,一排排并列;有的組成院落,縱橫交錯;有的石屋有石砌圍墻,有石拱門進出。寨邊竹林、樹下安置著石凳、石椅與石桌,可供休憩、娛樂。
石建民居,從外表看是一種以大小不統一、又各具有一定方正形的規則石頭,通過錯落有致的壘砌而成的堅固房屋。然而,這些民居在建造時卻是頗有講究的:石房依山而建,建房前看中一處地房后,就地開采石料。石屋屋基很高,一都在兩米以上,所以家家都砌有進門的石臺階。這里的房屋不用一磚一瓦,建房時先用木料穿榫作為屋架,也有先砌兩邊石墻,中間架木柱,房架立好后,砌石墻四面“封山”,有的用薄石板隔房間,有的用石塊壘砌,有的還要用石柱支撐。房屋無論三間、五間、中間總堂屋,左右兩邊為臥室。房屋均分為兩層,中間鋪木板,下層關牲口,上層住人。房屋的外墻體用大小不等的石頭來砌合,用石灰混凝 墻面上勾縫虎皮墻;砌石半縫緊密,線條層次勻稱。墻成樓畢,再又大小類似的不規則石板蓋頂,屋頂吸收了歇山頂的基本樣式建筑,規整中又有變化。這種木石結構的房屋造價低,經久牢固,冬暖夏涼,實用而獨具特色。全寨石屋久經見雨,則變得潔白如銀,自然好看。
石頭寨民居的建造外觀還十分注重修飾美觀,在石頭房的整體造型中,雖然受著傳統的影響,但能根據自然環境、生產力及經濟水平,創造出獨特簡潔的幾何圖形美。在石頭寨房屋的內部與外部結構裝修上,由于運用了大小不同材料的組合,很有肌理美,不規則的長方形、菱形、三角形及多邊形的石塊及圓表的卵石壘砌組合;石頭寨房屋的山墻石質榫頭上雕有圖案,有的是龍形、獸形,有的花卉紋樣,別具一格。
貴州蠟染名揚中外,石頭寨是著名的蠟梁之鄉,寨里寨外,橋上河,隨時可見點蠟、漂蠟的女性。全寨約百分之八十的成年婦女都會這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有一半人家有染缸;可以說,她們的一生都有蠟染制品伴隨;剛出世的嬰兒所用的小被巾、襁褓服、童裝、花帽、口水兜、花背扇都是蠟染制品,青年人戀愛、婚嫁時的手絹、腰帶、頭巾、披肩、背心、腳籠、便裝、禮 蠟染制品;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床單、被面、枕套、帳幔、桌布、包袱布、圍腰帕、傘套、藍頭巾、錢包都是蠟染制品:辭世時專用的老衣、長壽被面、長壽鞋、蓋靈巾和招魂幡巾也是蠟染制品。石頭寨是蠟染文化的世界。
|
|
圖片說明:身穿傳統服裝的少女正在制作蠟染服裝。
除了蠟染,石頭寨的婦女還從事織錦工藝的生產。同時她們都是唱歌、跳舞的 ,農歷六月六等布依族民族節日或趕場天,便是布依族男女青年歡樂的日子;場壩兩邊,男女各自為陣,相好的意中人,便到田間、樹下、河邊、崖畔,背靠背,以歌聲娓娓訴衷情――這就是布依族特有的“趕表”。
石頭寨住著純樸勤勞的布依人,居住史達六百年以上。好客是布依人的一大特點,一家有客便是全寨之客,每家都以隆重的禮節相等。隨著黃果樹景區的進一步開發,石頭寨也以她特有的魅力,迎來了許多中外游客。
石頭寨是美的,石頭是美的,牛糞和稻草是美的!
旅游攻略:
住宿:在石頭寨,有很多農家都有空余的床位提供給游客,價格很便宜,一般是十元左右。此外你還可以在鎮寧縣城或者黃果樹風景區內投宿。
寨門門票:40元/人
交通:在安順汽車南站乘坐中巴到鎮寧,4—5元。鎮寧運管處有開往大抵拱方向的班車,中途在石頭寨停,車費2元。(陳綺平)
|
|
|
|
上一篇: 贛南古村落吉安釣源村
下一篇: 古北口 Gubeikou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