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手藝:獨特的鄂倫春狍皮文化(組圖)
2015-09-09 21:36:12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狍角帽是她的拿手絕活,一天能做一個。
滿古梅指導兒子“熟”皮子。別小看“熟”皮子,里面有不少學問。
一個個狍皮制品彰顯著鄂倫春族人的智慧和淳樸。
諸多的榮譽讓滿古梅倍感責任的重大。
狍皮制品成了狩獵文化的傳播載體。7月17日,鄂倫春族民間藝人們在鄂倫春文化節上盛裝表演
鄂倫春自治旗民族博物館里陳列的狍皮制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狍皮制品更多的走向博物館、展覽館和舞臺表演。
二十幾歲的外孫女阿敏開始對狍皮制作技藝感興趣,向姨姥姥仔細請教。
狍皮制作看似簡單卻是個精細活,制作需要耐心和細致。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著勇敢的鄂倫春,一呀一匹獵馬一呀一桿槍,獐狍野鹿滿山遍野打也打不盡……”
說起鄂倫春族,人們往往想到這首歌里所描繪的鄂倫春生活。
走進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滿古梅老人家,老人抱著孫子、哼著小曲兒,兒子何國志正在旁邊“熟”皮子。屋子里擺放著正在制作或已經完成的各具特色的狍皮手工制品,還有一張張滿古梅老人身穿民族服裝到各地參加活動的照片,無不凝聚著鄂倫春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解放前,鄂倫春人長期以游獵為生,在特定的生產、生活環境下創造了狍皮文化。由于鄂倫春族沒有本民族文字,狍皮制作技藝及制品也就成了狩獵文化的傳播載體,反映著鄂倫春族人的生活觀、審美觀和宗教思想。
鄂倫春人生活中80%的獸肉和皮張來源于狍子,用狍皮制作的被褥和衣著達幾十種。各種狍皮在心靈手巧的鄂倫春人手里會變成精美的手工藝制品,經久耐用,防風御寒。
61歲的滿古梅是自治區級鄂倫春族獸皮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之一,二十幾歲就開始跟隨母親學習狍皮制作技藝。據老人介紹,目前所用的狍皮均來源于狍子養殖場。狍皮制作工序較為復雜,“熟”皮子就需要一定的技術。首先將皮子頂在膝蓋上,用帶齒的鞣皮工具刮去皮板上的污垢,用不帶齒但有刃的鞣皮工具復鞣皮子,直至鞣軟為止。鞣好皮子之后,就可根據需要剪縫制成各種制品。縫制用的線是狍筋線,更為結實耐用。
滿古梅對狍皮制作精益求精。她說:“狍皮制作看似簡單卻是個精細活,制作需要耐心細致。狍皮哪個部位做什么都很有講究,材質好的料要放在什么地方、如何鑲邊才能美觀又實用,需要細心琢磨才能不浪費材料。”2010年,她被評為自治區級非遺項目鄂倫春族獸皮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如今老人將自己傾注大量心血制作的精美手工制品拿到歐美亞世界各地以及國內諸多省市展覽,向世人展示鄂倫春族手工制品的精湛與絢麗。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鄂倫春人民沐浴著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光輝雨露,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隨之,狍皮制品更多的走向博物館、展覽館和舞臺表演,會這項技藝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人們擔憂,隨著一些鄂倫春老人的離去,一些鄂倫春族的文化、民族工藝面臨失傳。為了拯救、保護、傳承瀕危的技藝,滿古梅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她說:“誰想跟我學狍皮技藝,我都免費教,直到學會為止。”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滿古梅老人心愿依舊:把自己掌握的民族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使傳統的鄂倫春民族文化在弘揚的同時得以傳承。(記者包葒攝影報道)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