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一詞并非指前三名
2015-08-21 23:25:26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0 網(wǎng)友評論 0 條
有關(guān)各種比賽特別是體育比賽的報道,“三甲”這個詞使用頻率很高,但都是把“三甲”當作前三名——用錯了。
“三甲”源自我國始于隋唐的科舉考試制度。以清代科舉為例,分四級:童試包括縣、府、院試,考中者為生員,通稱秀才;鄉(xiāng)
有關(guān)各種比賽特別是體育比賽的報道,“三甲”這個詞使用頻率很高,但都是把“三甲”當作前三名——用錯了。
“三甲”源自我國始于隋唐的科舉考試制度。以清代科舉為例,分四級:童試包括縣、府、院試,考中者為生員,通稱秀才;鄉(xiāng)試是省級考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全國性考試,考中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在會試后舉行,由皇帝在宮中主持,也叫廷試。貢士均可參加,以成績高低分為“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若干名;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若干名。
《辭源》有“三甲”條目,引用《宋史·選舉制》指出“三甲”的由來:“太平興國八年,進士諸科,始試律義……進士始分三甲。”
“三甲”人數(shù)各個朝代不盡相同,以清光緒癸卯科為例,共錄取進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如此看來,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試中榜進士中的末等即三等。
重點閱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guān)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