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蒙學教材
2015-08-21 23:05:13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我國古代不僅注重家庭教育,而且十分重稅家教教材的編寫。由于家庭教育,要以識字啟蒙教育為基礎,所以編寫蒙學教材就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一件大事。
總觀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發展的歷史,自西周時期,或者更早一些,統治階級就開始
我國古代不僅注重家庭教育,而且十分重稅家教教材的編寫。由于家庭教育,要以識字啟蒙教育為基礎,所以編寫蒙學教材就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一件大事。
總觀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發展的歷史,自西周時期,或者更早一些,統治階級就開始著手家教的教材編寫。至于蒙學教材的編寫,先秦時期就很重視,但流傳下來的不多。漢魏六朝時期,蒙學教材的編寫和應用比較普遍,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唐宋時期,由于家庭教育相當發達,所以對蒙學教材的建設很有成就。
概括說來,在唐宋以前編寫和被保存下來的蒙學教材有李斯的《倉頡》,趙高的《爰歷》,胡母敬的《博學》,文字多取自《史籀篇》。漢初的閭里書師將它們合編為平民之家的識字教材,統稱為《倉頡篇》。爾后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長《元尚篇》,揚雄的《訓纂篇》,賈紡的《游喜篇》,張揖的《埤蒼》,蔡邕的《勸學》,《圣皇篇》、《黃初篇》、《女史篇》,班固的《太甲篇》、《在習篇》,崔瑗的《飛龍篇》,朱育的《幼學》,樊恭的《廣蒼》,陸機的《吳章》,周興嗣的《千字文》,束晰的《發蒙記》,顧愷之的《敏蒙記》,以及《雜字指》和《俗語難字》等。這些蒙學教材大多是為了滿足皇家和仕宦之家子弟識字教育的需要而編寫的,屬于所謂的「小學」(即識字)教材。有的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被淘汰,有的可能屬于皇家所私有或為仕宦之家所家傳,所以后世流傳于世的只有《急就篇》和《千字文》兩篇。其中《千字文》的留傳,除了它的編排出色之外,主要的還是因為它是南北朝梁人周興嗣在編排時,拓取的是王羲之遺書不同的1000個字,書法與識字的結合,適應了小學教育的需要。
唐宋以后由于科舉制的推行,平民之家的文化教育興起,所以蒙學教材的極類由單一的識字課本,逐步拓寬到綜合知識型、道德教育型、提高閱讀能力型、陶冶兒童性情型等各種門類。
以識字為主的綜合知識型的教材有《開蒙要訓》、《百家姓》、《三字經》、《對相識字》、《文字蒙求》和「雜字」書等?!堕_蒙要訓》流傳于唐朝五代,全書1400字,均用四言韻語依次介紹自然名物、社會名物、衣飾寢處、身體疾病、器物工具等內容。所用文字多屬生活常用字,對后世雜字書的編寫有影響。《百家姓》是集漢族姓氏為四言韻語的蒙學課本。成書于北宋?!度纸洝废鄠鳛樗未鯌胨帲蠼浢髑尻懤m補充,至清初該本收字1140,三字一句地敘述了人生教育的重要、三綱五常十義、五谷六畜、四書五經、歷朝史事,以及歷史上勤奮學習而「顯親揚名」的事例等。該書知識寬泛,句法靈活,語言通俗,是古代中國蒙學中最著名的家教教材之一,受此影響的有《文字蒙求》,它是清朝教育家王筠從許慎《說文解字》中選輯常用的2000余字編成的,并且以漢字造字規律帶動識字的教材。《對相識字》是宋末出現的一本圖文對照的識字課本。實用的雜字書歷代都有,但圖文對照,講究直觀教學效果的識字課本,《對相識字)堪為首創。后來,(三字經》、《千家詩》等亦仿照此類,圖文并茂。
以封建倫理道德為主的蒙學課本,除了長期使用的《孝經》、《論語》之外,唐代佚名者著的《太公家教》;宋代朱熹的《小學》,呂祖謙的《少儀外傳》,呂本中自《童蒙訓》,程若庸的《性理字訓》。這些蒙學教材,對后世影響也很大,如明代呂得勝的《小兒語》,呂坤的《續小兒語》,朱升匯編的《小四書》;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規》,王相匯編的《女四書》,以及流傳的《昔時賢文》、《圣訓廣諭》等。它們以宣揚「三綱五?!?、「三從四德」、「禮義廉恥」等封建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這些書有被北方少數民族譯成該民族語言使用的,也有流傳到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
以社會和自然常識為主的蒙學課本也很多,它濫觴于唐代的《兔園冊》,創始于李翰的《蒙求》?!锻脠@冊》相傳為唐代虞世南為皇家子弟學習而編,五代時為鄉村塾學所廣泛采用?!睹汕蟆芬酁樘茣r的上層統治者家庭教育的教材,全書講述的多是歷史典故,每句四字,上下對偶,各講一個歷史人物或傳說人物的故事,如「匡衡鑿壁,孫敬閉戶,孫康映雪,車允聚螢」。宋代以后陸續出現了各種《蒙求》和同類的讀本,如《十七史蒙求)、《廣蒙求》、《敘古蒙求》、《春秋蒙求》、《歷代蒙求》、《名物蒙求》等。明末程登吉原編,清代鄒圣脈增補注釋的《幼學瓊林》,曾在清代風行全國,影響頗為深廣。《幼學瓊林)簡稱《幼學》。原名為《助學須知》,《成語考》和《故事尋源》等。它共四卷,按內容分成天文、地理、人事、鳥獸、花木等三十余種類編排。它的成就超越了唐宋,但又基于唐宋。
以提高閱讀能力為目的的趣味讀物,有宋代胡繼宗的《書言故事》開創先例,后來此類教材大有發展,如元代虞紹的《日記故事》,明代蕭良友的《蒙養故事)<后經楊臣諍增訂改名為《龍文鞭影》上下卷,;清代李暉吉等續編有《龍文鞭影二集》,丁有美的《童蒙觀鑒》,此外還有《二十四孝圖說》等以封建倫常故事為主的富有趣味的讀本,均先后在乎民之家的小學和塾學中使用。
此外,還有用以陶冶兒童性情的詩歌讀本。最著名的有《千家詩》和《百家詩》,其主要內容取材于唐宋時人的作品,今仍流行。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