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傳書”的典故
2015-08-21 22:53:52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典出《史記·伏生傳》。
漢文帝時,天下初定,偃武修文,重視學問的風氣漸漸形成,有學問的人也吃香起來。
有一次,文帝想找到一個精通《尚書》的人,各地都找遍了,也沒找到。原因是因為當時離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情只隔了幾十年,讀
典出《史記·伏生傳》。
漢文帝時,天下初定,偃武修文,重視學問的風氣漸漸形成,有學問的人也吃香起來。
有一次,文帝想找到一個精通《尚書》的人,各地都找遍了,也沒找到。原因是因為當時離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情只隔了幾十年,讀書人的元氣還沒有恢復,連書都很少見,更不要說能精通的人了。
漢文帝苦苦尋找了很久,好不容易聽說濟南有個老書生叫伏生,很有學問,在秦朝時他就是博士,他可能懂《尚書》,便急忙派人征召。
派去征召的使者來到濟南一看,伏生已經九十多歲了,行動不便,肯定無法應召。使者回京把情況說了。
漢文帝就派太常掌故晁錯去拜伏生為師,跟他學習《尚書》。
那么,伏生為什么會精通《尚書》的呢?
原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伏生冒著生命危險將《尚書》全部藏進墻壁里。楚漢相爭時,兵荒馬亂,伏生也流亡在外。等到天下太平,伏生回來發掘,發現丟了幾十篇,只剩下二十九篇了。
伏生對這幸存的《尚書》愛如珍寶。為了不讓這些書中的經義從此埋沒,他在齊地課徒授書,教出一批精通尚書的人。
晁錯奉旨登門求教,但伏生年老,口齒不清,便讓自己的女兒轉述。由于伏生和他女兒說的都是齊地方言,晁錯聽不懂的地方甚多,他學成回京時,僅僅能夠讀懂,大致理解而已。
在伏生的學生中,以張生和歐陽生兩人學得最好。張生被拜為博士,歐陽生的學生兒寬后來因精通《尚書》而官至御史大夫。
后來,“伏生傳書”這一典故,用來指傳授學業。
重點閱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