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通?
2015-08-17 13:40:43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一般將《通典》、《通志》、《文獻通考》三部政書合稱“三通”、“前三通”。
《通典》
《通典》,唐杜佑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十通”之一。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編成,歷時三十馀年。本書記錄上起黃虞時
一般將《通典》、《通志》、《文獻通考》三部政書合稱“三通”、“前三通”。
《通典》
《通典》,唐杜佑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十通”之一。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編成,歷時三十馀年。本書記錄上起黃虞時代,下迄唐玄宗天寶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其中于唐代敘述尤詳。全書200卷,附考證1卷,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等8門。
杜佑著《通典》確立了典制體政書的體例,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專史,對後代政書的編撰影響極大,接下來的“三通”、“續三通”、“清三通”,乃至于“十通”完全仿照了《通典》的體例,而且制度史的另一個寫法——“會要”,也是受了通典的影響。
《通典》的體例仿效正史紀傳體中的志、書,將斷代體改為通史體,專門記載歷代政經等制度沿革變遷的典志體史書。杜佑在篇首加上序言,篇中遇有需要進一步解釋或申明的地方,特標出“說曰”、“議曰”、“評曰”。馬端臨對《通典》評價極高,他認為《通典》“綱領宏大,考訂該洽,固無以議為也”,“肇自上古,以至唐之天寶,凡歷代因革之故,粲然可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通典》:“每事以類相從,凡歷代沿革,悉為記載,詳而不煩,簡而有要,元元本本,皆為有用之實學,非徒資記問者之可比。”
《通志》
《通志》,宋鄭樵撰,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體例仿史記,記錄上起三皇,下迄隋唐各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十通之一。全書200卷,附考證3卷,包括本紀、年譜、世家、列傳、載記和二十略,其中以二十略價值最大。
《文獻通考》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撰,以杜佑通典為藍本,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歷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十通之一。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書。全書348卷,附考證3卷,分為24考,以經籍考最有成就。
此書材料較通典翔實,體例較通志嚴謹,于宋代制度尤為詳備,因而是政書中最有價值之作。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