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購物 交友 相冊 論壇 日志 Einglis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國學國學入門

《弟子規》解讀(六)

2015-08-17 10:51:44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

【親仁】

我們想到這一生每一個人都希望他所結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來的朋友當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養都很高的人,這是每一個人內心當中都有這樣的希求。有這樣的希求,我們就要有動作去尋覓這樣良好的好朋友。所以這里也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品質要逐漸的提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內在的涵養也要隨著人生的閱歷來增高。所以,此地講「親仁」是親近善知識,親近好師長。

我們曉得當今要找這樣好的人很難,不過沒有關系,我們可以效法孟子。怎么說?孟子他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經不在人間了,相差有幾百年的時間。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為老師,他就讀他的書,每天向他學習。所以,孔子成為至圣先師,孟子也成為亞圣。人在這一生,即使我們遇不到好老師,但是好的經典都可以成為我們最善良、這一輩子最忠實的好朋友。我們看第三十一條: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這里就講到在我們從小的范圍來看,從社會的階層來看,人的確有好幾種人;如果范圍把它擴大,從膚色來講,整個世界上膚色不同的種族都有。這里就告訴我們,無論層級,無論種族,我們不分族類,『流俗眾,仁者希』。我們普遍的看來,一般都是屬于中等階級,都是屬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較少,所以這里就講「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會上不容易見到。

所以這里就講即使在人與人之間,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個層級都不同。這個『不齊』就是不同,每一個族類它有等差。但是一般來講,「流俗眾」,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數,流俗眾。但是好的有如鳳毛麟角,這些好人、好老師雖然比較少,但是我們仔細一點,在周遭還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師益友。這里講到當我們有這樣好的朋友,有這樣因緣遇到的話,自己千萬不要錯失掉,千萬不可以錯過。這里講到: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果然是一個『仁者』,我們看到這樣的人,很多人從內心里頭就會敬畏他。這個『畏』,不是畏懼他的權勢,而是這樣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儀,內心里就會折服于他。我們曉得「仁」的定義,我們從古人的教誨當中,他說「仁者無敵」,內心有仁愛之人,他不會有敵人。因為有仁心之人,他肯定能愛人;他能愛人,他就能寬恕人;他能寬恕人,就能包容于人,就能與人和睦共處。

這樣的善人在世間上還是有,也不少,我們要睜大眼睛,有這樣的好老師,我們要記住,一定要跟他接近。因為我們跟他接近,一定會得到他許多的教誨。就好象孔老夫子,他所流傳下來的,他教導的這么多學生,幾千年下來代代相傳,像這樣的仁者,他真的能萬古不朽。這里也鼓勵我們,仁者,我們不要輕易的錯過學習的機會。

仁者,他還有哪些?他會『言不諱,色不媚』。我們看到仁者向他學習,他的言語當中,他的神態當中,他都坦蕩蕩。「言不諱」,就是他講話不會畏頭畏尾的,不會有所忌諱。他講話一定是真實之話,不會講不真實之話;他所講的言語也是很真誠,從內心真心流露;他的容貌,你看起來,可以說溫文儒雅。誠如孔老夫子的弟子,他贊嘆他的老師就是「溫、良、恭、儉、讓」,他具備有這五種的德性,有這五種的美德。我們看仁者,往往他也有具有這些德行,我們跟這樣的人在一起,我們內在的品德也會漸漸的提升。所以底下講:

【能親任。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這里講當我們有這樣的機緣,親近這樣的善知識,有無限的好處。我們想一想,歷史上我們文化可以代代相傳,尤其是儒學,它可以說是我國立國幾千年來,所賴以維系社會安定、國家繁榮最主要的根基,就是在于儒學。儒學所講的是一種恕道,寬恕之道。所以在《論語》里頭,孔子的學生就問他:有沒有哪一個字可以終身奉之,終身行之?孔夫子就回答:有,就是這個恕,寬恕。我們知道,寬恕就是仁的表現。所以這里講到『能親仁』,它有無限的好處,為什么有無限的好處?因為我們人的內在會逐漸的提升,每天都生活在真善美慧的世界。

『德日進,過日少』。所以我們的過失,我們種種的缺點毛病,我們會因為老師的教誨能漸漸的觀照自己,能逐漸的一一改正過來,我們的氣質也會跟隨老師的熏習而潛移默化,我們的氣質也會愈來愈好。如果我們不能親仁,這里就講到,「無限害」。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這里也告誡到我們,如果人不能隨時提醒自己,不能每天進步;不能每天進步的話,就有無限的害處。這里也講到『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不能親近有道德,不能親近好老師,不能經常學習提升自己的內涵,有可能我們的心就會往外跑,往外奔馳,追求世間的名聞利養,追求世間的聲色場合,追逐欲望,追求享受。像這些很容易誘惑我們,為什么?因為你沒有接受這些道德的教育,我們的內心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外界的引誘。

所以親仁,最主要就是要鞏固我們內在的道德。你有道德思想,你有道德涵養,你就懂得明辨是非,你肯定不容易受到外界五欲六塵的干擾。所以它講「不親仁」,它有無限的害處,有講不盡的壞處。因為你只要一沾染社會上這種不良的習氣,就可以讓你一輩子墮落下去。有很多不好的朋友,他也會逐漸的來接觸于你。

「小人進,百事壞」。有這些不良的朋友追隨在你的周遭。我們就曉得,我們這一生朋友的影響力非常的大。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與你相處你會提升,不良的朋友跟你在一起你會墮落。尤其是賭、還有色,危害相當的大,所以『百事壞』。這里的「百事壞」,就是說這里世間的種種誘惑,它會圍繞于你,你一不小心,把持不住,就有可能墮落而自己不曉得。

所以「親仁」這一條也非常重要,告誡我們人在內在里頭,一定要有道德做為基礎,要有圣賢人的這些智慧,做為我們人生的一些歷煉,一些寶貴的參考。如果沒有得到這些熏習的話,我們在現今的環境里頭,就很難把握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影響,自己墮落不曉得。

所以親仁我們要記住,「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要鼓勵自己,每天都要進步,千萬不要受到外界五欲六塵的污染跟影響。

【余力學文】

第三十二條。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前面所講的無非都是我們的一些行儀,我們的言行,我們的態度,還有我們居家生活當中所應該注意的事項。從「余力學文」告訴我們,人要不斷的提升,提升自己的內涵,就要好好的用功讀書。當我們有空暇的時候,應該把空暇的時間用來充實自己。所以從三十二條到三十三條,都告訴我們讀書應該用什么態度來讀;一直到最后一條,都是告訴我們在求學方面,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什么樣的態度來學習,才會學得好。請看第三十二條: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這一條告訴我們,我們學習任何世間的一項學問,我們都要有恒心、要有耐心、要有毅力。『力行』就是要有恒心,一定要努力去做,努力去學習,你才能學得好。所以,它就講到『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如果你沒有好好的學習,你所學的就沒有辦法有成就,你所學到的只是很膚淺很表面而已。這樣對我們的學問,不但沒有辦法累積,同時你沒有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后你再學其他的東西,也一樣學不好。所以,此地告訴我們,修學態度要懂得恒心,還有毅力。

 

為什么說「不力行」,他會變成浮華之人?我們都曉得,現代的人,凡是學習任何事物,學問也好,他都希望能一蹴可幾;也就是說能用很短的時間,就把它學好。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學問它要累積,學才藝也是如此,我們看人家有一手好的功夫,只有羨慕,不曉得好功夫它的后頭需要堆積多少的努力,才有這樣的成果。所以古人有一句諺語,他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也是告訴我們,我們看到別人這么好的成就,也是下盡了很多的功夫,才有辦法學到。此地就是教我們學習當中,不要好高騖遠。因為我們學任何才藝也好,做學問也好,你不能深入去探究,你就沒有辦法學到它的精華,學到它的義趣、宗旨所在。所以學得很多,到最后都只有很膚淺而已。

「成何人」,你會變成怎樣的人?還是一樣,沒有學到。所以古人有提到,如果你讀了《論語》之后,讀完之后,你的言行舉止、你的態度完全沒有受到潛移默化之下,就等于你白讀這一本書。所以此地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認真;沒有認真,你學得很多,還是一樣很輕浮很浮躁的。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這里又講到『力行』,你很用功、很努力。我們都曉得,學問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理解力會愈來愈豐富。如果你裹足不前,自以為我讀這樣就夠了,已經自己很滿意了,這里就提到『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你就會隨著自己的欲望,隨著你自己的想法、看法,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所以有很多事情的義理所在,你就沒有辦法再進一步的深入,還有提升。對于自己來講,也是很大的遺憾。

為什么?人的學問,應該隨著你閱歷的豐富,隨著人生的歷煉,相對的要提升才對。做學問如此,做人也是要如此,外在與內在都要同時的進步才可以。這里也勉勵我們,有空閑的時候,我們不忘展開圣賢的典籍,從圣賢的典籍當中,我們反觀自照,我們的內心與圣賢有何差距。如果覺得自己差太多了,我們可以見賢思齊,隨著圣賢的教誨,我們依教奉行。在我們的人生旅途當中,我們會覺得生活愈來愈美滿,愈來愈幸福。

所以此地最主要還是在提醒、勉勵所有的人,讀書要有恒心;沒有恒心,我們沒有辦法讀好。即使我們做學問,自己覺得已經讀得不錯,更不應該自滿;自滿的人很容易自傲,自以為是。所以這里「任己見」,就是自傲之后,你會任憑自己的意思來做一切的事情。這樣很可能有一些事理,你都會被蒙蔽,會障礙你自己個人的思想意見,這樣就失去我們「活到老,學到老」的真義了。接下來我們再看下一條,第三十三條: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我們都曉得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子女非常的用功,每天專注在課業上,你看他每天讀到三更半夜,可是考出來的成績卻非常的差,非常的低落。這時候我們要想一想,人為什么很用功,效果那么差,可以說事倍功半,原因就是不懂得讀書的要領。

所以此地古人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這三個要領都要同時具足,就是『心眼口』。但是我們看這三點,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如果沒有專注在課業上,也是白看白讀。所以即使「心眼口」這么重要,最主要的還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沒有專注,心有旁騖,心有罣礙,心里頭想著其他的事情,這些都會妨礙我們讀書的效果。

所以此地,從小我們要告誡學生,以前的人他們教導孩子讀書,通常他們還會觀察。譬如說過去的老師,他們看到學生雖然很專注在學習,眼睛也盯著老師,但是如果老師所說的學生沒有反應,也可以說學生完全不懂。所以在教學還有在學習的過程,或者我們在學習,或者指導別人學習的時候,我們都要特別注意到,他所學的有沒有效果?有很多人,他覺得他很認真,可是達不到那個效果,所以就灰心了,對自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這樣也非常的可惜。

所以,末后一句話叫『信皆要』。這個「信皆要」,有不同的解釋跟看法統統對,他認為這個「信皆要」,指前面三項都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做到的。但是末學覺得一個人在這世間上,不管我們學習任何一項學問,或者功課,對自己都要有信心,有堅定的信心,你就會有力量,還有精神,你會激發出來,勉勵自己好好的再接再厲。所以,此地如果用信心來解釋也可以通的。

這一條告訴我們讀書要有要領,這個要領是「心眼口」。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于你的心,你能這樣專注的學習,再加上你有堅定的信心,你讀書就會讀得很好。如果我們學習有障礙,這個時候應該要想一想,我是哪里犯錯了。下面一段就講到讀書很切忌的一些現象,什么現象?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這個現象就是你讀了這本書,內心又想到其他的一本書。就好比學生做功課,現在寫國語,他想到:我數學還那么多;寫數學的時候,又想到自然:我自然還那么多實驗沒有寫。如果你會這樣心里有旁騖,會惶恐,會想到說:我還有那么多還沒有做。你的心就起了很大的煩惱,就會起了很大的障礙。障礙你什么?障礙你不能專注做你現在的功課。

所以,此地教我們怎么讀書?你這一本書還沒有讀完,你的功課這一門還沒有做完,你就專注。你專注之后,你就有智慧,你的聰明智慧不會被你這個心有旁騖給你分散掉。所以,你只要專心冷靜下來,就可以一一的把它完成。千萬不可以心里想著其他。這個『勿慕彼』,就是不可以心里想著其他。其他,「彼」就是其他,其他的課,其他的功課。

我們也曉得,成年人讀書,有時候看到這么厚厚的一本,心里就想我要何時才能讀完?往往也是虎頭蛇尾,前面看一點,中間翻一些,后面再看幾頁,這一本書囫圇吞棗就全部看完了。如果像這樣的話,這樣的讀書方式,我們要真正了解它個中的真理、真諦所在,往往沒有辦法達到。

所以古人他們勉勵自己,都是一部書讀完之后,再讀另外一部。我們看到歷史的記載,唐朝他們的科舉,太學里頭,他們有《論語》、有《四書》、有《五經》,幾乎每一部經典,他所學習的年限是一年。舉個例,他們《孝經》跟《論語》要用一年的工夫,才有辦法把它修學完畢。我們現代人,你叫他一本書讀一年,就只有讀那一年,那一年都是讀這一本書,往往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耐心。他認為我看一看,翻一翻,翻完了就算了。但是古人做學問就大不相同。所以有道是一經通,所有的經典也都會通達,但是前面的耐心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前面修學的態度在力行,在恒心跟毅力。此地來講也是告訴我們,當你看一部書的時候,你一定要從頭讀到完。慢慢的看沒有關系,你只要能通達理,其他也可以通達。

所以它講『此未終,彼勿起』。這本書還沒有看完,這們功課還沒有做完,你就不要心里羨慕其他的功課。讀書如此,做事也是如此。有的小朋友,不只是小朋友,很多成年人也是有這樣的毛病,這件事情還沒有做完,他想到另外一件事情,所以就把這一件事情丟著,然后又做另外一件。做另外一件,還沒有做完,他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情還沒有辦妥,所以又去做。結果到最后,你看三件事情都擱在那里。所以,這個也是很不好的習慣。讀書貴在能運用,此地讀書如此,要一部通達之后,再接著下一部,做事也應當要如此。我們再往下看: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這里也告訴我們,讀書要有次第,時間要會規劃安排。我們都曉得,做學生的往往會投機取巧。怎么說?每天下課回來,他不知道今日事今日畢,不知道要把今天的功課先復習,就累積了很多;累積很多,到接近考試的時候緊張兮兮。這個時候時間非常的緊迫,就開始很猛的用功,非常精進,非常勇猛。我們也看到很多圖書館,平常沒什么人,一旦快要考試的時候,真的是人滿為患,很多人都擠在那里拼命的讀書。這個也犯了《弟子規》里頭告訴我們,我們讀書求學應該每天都要讀,而不是把它累積在一起,為應付考試而讀書。

這里講『寬為限』,就是你讀書的時候要有一個目標,譬如說我們今年,我們要看哪些書,你把它訂下來,訂下來以后每天按照進度來讀、來用功。跟我們現在一般人完全不一樣,讀書是為了考試,尤其是學生。如果我們成年人,你是父母,如果每天把家事做完以后,你能開始展書來熏習,與古人在一起,或者看一些與知識領域范圍之內、你工作范圍之內的這些典籍,你能做很好的模樣。孩子在家里,他看到母親父親每天做完事情,就把剩余的時間都在讀書,你就樹立了非常好的模范,孩子從小也會很喜歡讀書。

假使做父母的空閑下來就開始看電視,孩子也會跟你一樣愛看電視。即使你在客廳看,孩子在房間做功課,他也會受到影響,他會經常開門看看,今天電視已經演到哪里。所以父母在家里能多看書,樹立好榜樣,孩子也會很喜歡看書的。

過去曾經有一位長官,末學就請教他,他年齡已經有六十歲了,但是他幾乎可以把一些法規法條背得滾瓜爛熟,非常的熟。我說:這些都很難背,我們年輕人記憶都不好,為什么你還可以背得這么清楚?他從右手拿出來一本小小的法規,左手拿出來,口袋又是一本,左上角拿起來又是一本。他就告訴我,在工作的領域方面,他凡是要了解的這些法規,他隨時隨地都在讀。我就問他:你怎么背?像有一些法規幾百條,你怎么次序不會顛倒?他就跟我說,每一條讀五十遍,口要念出來五十遍,五十遍之后,再慢慢用記憶的方式來想一想,回憶一下。不行呢?法規法條要隨時隨地都要看,一有空閑就要看。他說從孩子出生之后,孩子看到父親這么用功,所以兩個孩子也非常的優秀,從小讀書都不要大人盯他,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做為父母的,應該要有這樣為小孩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不但可以相得益彰,同時你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也會很輕松。為什么?你可以減少金錢,他不用補習,他認真,他就通達,所以何樂不為?

此地也講到,『工夫到,滯塞通』。我們讀書最怕遇到困難,遇到困難第一個反應就是說:好了,我不讀了。然后把這個困難就跳過去了,尤其是理科。很多小朋友通常也有這樣的毛病,遇到困難就不想去突破,就會覺得:好煩,我不會。再不然就把這個題目丟給父母。父母問他說:你會不會?他往往說:我會了。結果考試出來,一看到數學六、七十分,你問他,他好象會,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此地也告訴我們,「工夫到,滯塞通」。首先,我們要排除內心對這種困難的題目、困難的問題不要怕,面對它,就要想辦法解決它。

過去求學的階段,也曾經碰到很難的數學,這個數學怎么辦?沒得問,明天要交,所以當天晚上我就花了三個小時,慢慢的思考,去推理;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努力,終于我解出來,非常的高興。從此之后,我對數學不再害怕。為什么?我認為我可以做到,只是時間長一點。慢慢因為你解除自己內心的障礙以后,你對數學不怕,你就會興起這種興趣。興趣一旦建立以后,你多做了,慢慢這個解答就開始快了。從三個多鐘頭,后來漸漸進步,到最后數學就不怕了。

所以最主要還是在我們內心,你有心去做,這個問題你就有能力去突破。可是你無心去做,你功夫沒有下到底,你就沒有辦法通達。所以此地講只要「工夫到」,你下的功夫足夠,你的努力夠的話,肯定你一些不能通達的也能通達。假使做學問當中,學習過程當中,我們心里有疑惑,應該怎么辦?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此地就講到,當我們有疑惑,沒有辦法了解的時候,就應該隨時隨地請教會的人。如果是同學當中,先請教同學比較優秀的,這一科比較專門的,我們請他幫忙。為什么?你不能通達,你累積的會愈來愈多,尤其是數理這方面的,前面不懂,后面連帶的這些都沒有辦法通達,因為很多數理它是有連帶關系。所以,此地只要心里有疑惑要把它記下來,『隨札記』,隨時要把它記下來。

『就人問,求確義』。你應該要不恥下問,別人比較了解,比較清楚,我們應該要很虛心的求教于別人。也有很多人,他不愿意替別人解答。有時候碰到這種情形怎么辦?我們可以參考其他的資料,譬如說參考書,工具書,它同時也可以替我們解決疑惑。但是最主要還是要靠自己,自己先去探究,沒有辦法的時候,再請問別人。

曾經有一個母親,她這樣跟我反應,他說他的女兒當班長,可是家里電話每天她幾乎要講一兩個小時,母親就要我來告誡她的女兒。后來有機會,我就單獨找她女兒:你為什么電話這么多?是不是妳的朋友很多?她說:不是的,是因為同學有很多的問題都來請教她。我說:那這樣會耽誤妳的功課,對不對?她說:對。我再問她:這些同學平常他們的學習態度情形怎樣?她說:有的人在抄作業的時候,故意不抄,反正回到家里還有同學可以問。有一些應該解答的,應該把這些重要的題目抄下來,有一些他也不愿意再去抄下來,他就專門依賴學生。我問了這個同學,我問她:這些同學平常在校的情形如何?學習的情形如何?她告訴我多半都有這些毛病。所以他想:我回到家里,我請教班長就好了,我何必在學校很認真。他完全以自己的自私的心,不愿學,然后就把這個問題去請教別人。這樣也不對。

也曾經碰到這樣的一個賢明的母親,她就講有一次她檢查她女兒的聯絡簿,發覺她有多樣的作業好象沒有寫,也沒有做。因為看到老師的評語之后,她開始對女兒多加的追問,后來她女兒就說:我要問同學,今天應該做哪些。母親就禁止。她說:我禁止,我絕對禁止,妳今天所應該要做的,妳竟然沒有做,然后要把責任再去推給別人,再去抄別人的,妳有靠山,這樣不行,學習不能靠別人,一定要自動自發。所以這個母親她寧可隔天女兒被老師處罰,而且聯絡簿上也寫了幾句:請老師嚴格執行,不守法、不守規矩,一定要處罰。這個孩子被母親這樣教導,以后她就不敢用這樣的方式,投機取巧的方式;把所有的作業,還是老師交代的,在學校不愿意做好,回到家里電話一撥,全部找靠山,這樣是很不對的。

后來,我就跟這個班長講:這樣的話,長久下來,不但妳的功課受到很重的影響,同時妳也不是在幫忙他,妳也是在害他。為什么?妳害他沒有辦法自力更生,沒有辦法自己好好的學習。所以從此之后,妳應該婉轉的跟他講,妳要做功課,你很忙,要拒絕他。因為妳這樣的幫他,長久下來不是正確的。所以在此,我們也建議家長對子女的功課,我們要把它加以查證一下,是不是有這樣的毛病;有這樣的毛病,一定要及時的來制止他。

此地『就人問,求確義』。也有很多人裹足不前,譬如說不懂自以為懂,不明了自以為明了,結果以訛傳訛。因為自己以為明了了,又教了別人,就誤導了別人。所以在此地古人告訴我們,要有不恥下問的這種精神,要精益求精,做學問一定要以通達明了為主。這個通達明了要自己有所悟處,才算是真正明了。我們再看三十四條: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我們讀到這一條,我們也反省自己,自己的書房、自己的臥室是不是也經常保持很干凈。在教學過程當中,也曾經問卷調查學生,會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整理自己書桌的有多少?往往非常少,寥寥無幾,幾乎都是父母替他整理。由此可知,小孩從小這種家庭教育幾乎都喪失了,這些學習的機會都被父母把他給剝奪了。所以,我們讀到『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做父母的應該要讓孩子學習,要教導他怎么整理。

我們這里講到「房室清」,就是你要整齊清潔,墻壁也要干凈。有很多小朋友他很喜歡畫圖,甚至在墻壁上畫了一排的火車,畫完以后,自己非常的高興,請母親看。說:爸爸,媽媽,你看我畫的火車漂不漂亮?父母看到孩子這么天真,也舍不得打他,只好再把它粉刷干凈。所以從小我們對于孩子要教導他,除內心要清凈之外,我們外界的環境也要保持干凈。首先父母就要做良好的榜樣,子女才會向你學習。

「幾案潔」,幾案就是書桌。我們曉得有很多人看書,他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東一本,西一本,凌凌亂亂。只要讀書的時候,他自己的桌上,只要有一角還能放一本書,他自己就覺得很滿足了,從來不會整理自己的書桌。像古人朱熹,每一次在書房讀完書之后,一定要把它收拾得干凈,他才離開書房。我們說一分誠敬得一分的利益,有十分的恭敬,你就能得到十分的利益。所以此地講「幾案潔」,就是要保持我們書桌的整齊與干凈。

「筆硯正」,古人所用的文具,就是文房四寶。今天沒有毛筆,也沒有硯臺,但是我們的文具,我們所用的這些筆、橡皮擦等等,這些用具、文具,我們也要把它擺好,排得非常的整齊。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此地就講到古人他要寫字,他要讀書,旁邊一定要備好文房四寶才有辦法寫。此地說,墨磨歪了,就表示你心里有旁騖,你心里不專心。我記得小時候,父親如果要寫書法的時候,就會叫我去旁邊磨墨,一池的清水要把它磨得恰到好處,總要半個鐘頭到一個鐘頭。他示范給我看的時候,我牢牢的記住。他也有要求,第一個手要握好,不能握歪;第二個不能碰到你的手,這個墨水不能噴出來,手不能碰臟,同時也不能溢出來。不能溢出來,不能溢到紙,不能溢到你的衣服,這個條件也可以說相當的嚴格。但是我也可以做到,因為我按照父親所教的方法,握好以后就慢慢的磨,磨的力量要平均,要均衡。如果你的力量不均衡,你磨的速度有快有慢,你的墨條就會歪了。所以到最后,磨好了之后,請父親來檢查,他會看你的墨有沒有平?有沒有歪?你有歪,就證明你在磨的時候不專心;你有溢出來,就表示你的眼睛沒有看到這個墨磨的速度,還有它的快慢,所以它才會溢出來。

古人教導子女,從小由磨墨的功夫當中來訓練他的耐心。我們現在沒有這種機會,學習到可以用磨墨來訓練自己的耐心。但是我們可以從小朋友的字來觀察他有沒有耐心。有很多人都抱怨說字很丑,我就會反問他:字為什么會很丑?你是不是眼睛沒有看,你怎么寫?他說:對,干嘛看?就手一直寫下去。我說:不對,寫字要意在筆先,你的心意要在下筆之前就要有,心里就要胸有成竹。你要知道我這一畫這一筆要走到哪里?你不能筆拿起來就寫。不管是毛筆或者硬筆字,都是如此,你要專心,要有耐心。首先就是要有耐心,一筆一畫清清楚楚的交代好,不要糾在一起 

所以『字不敬,心先病』。這個字寫得歪七扭八的時候,首先要檢查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有沒有靜在那里,有沒有很專注就在寫字這個功夫上。如果你打從心里就不想寫,怎么會寫得好?所以字寫得丑,我們先要想一想,我是不是有不專心?你很專心,你眼睛盯著你的手,你的心意在你的手之前,它要寫到哪里,到哪里該停,到哪里該頓,你心里有個底,再加上你有美感,你寫出來的字就會很漂亮。所以「字不敬,心先病」,是因為你心里有毛病。什么毛病?就是不專心的毛病。所以這一條告訴我們,不論你寫字做功課,都要反躬自省,自己有沒有專注在里頭。你有專注,你肯定會寫得很好,讀書也會讀得很棒。我們再看下一條:此地就講到: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讀到這一條,我想很多人都會會心一笑,有這樣的感覺。過去末學還沒有教《弟子規》的時候,都是書看到哪里放到哪里,所以家里除了廚房沒有書以外,幾乎到處都有書。這里也可以說,這是每一個人經常犯的毛病。 

此地告訴我們,『列典籍,有定處』。我們要把書籍,家里所有的書要排列好,把它放置好,放在書柜上面,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要沒有固定的地方,經常在找書。尤其子女如果很多,家里的書也很多的時候,往往你會聽到叫聲:媽媽,我什么書不見了;爸爸,我哪一本書放在哪里,你可不可以幫我找。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毛病?都是犯了讀看畢沒有還原處,都是讀看畢隨便放。

所以在此地我們做父母的大人,也應該要深深的檢查自己,當你的書看完之后,你有沒有把它收好。你沒有把它收好,有時候家里弟弟妹妹很小的,哥哥姊姊沒有及時收好,弟弟妹妹不分青紅皂白,會把他的書在那里亂畫。所以有很多小朋友,他們在家里為什么會吵架?有時候這個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所在,吵架、打架很重要的因素所在。

所以從小子女看完書,一定要告訴他,要愛護書籍,要把它放好,而且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同時也要指導他,教導他,書要怎么排列比較整齊,比較好看,比較好拿。做父母的從小就要做很好的榜樣,來教導自己的小孩。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這里講到我們讀書讀到一半,可能有人找我們,有人叫我們,這個時候我們要隨時把這個書收齊好,收拾干凈,把它收拾整理好以后再離開。我想時間再趕,也沒有差那個一分鐘、三十秒,三十秒我們可以把書落好。也有很多人因為很急,他可能要出去辦事,所以讀到哪里,他就把它折角,把書那個頁碼折起來,這個也是不好的習慣。

古人告訴我們,書要好好的愛惜,不要讓它有缺損。如果你把它折角,這個折久了我們會覺得書好象很舊。我們愛惜書,我們就要讓它保持得整齊美觀。所以書讀到哪里,不應該把它折角做記號,應該用書簽把它夾起來,不要讓自己輕易的用折角的方式來記讀到哪一頁,這樣對書本是不恭敬的。

『有缺壞,就補之』。我們都曉得,古人的書,他們的書籍往往都是用針線所縫制的,這樣來把它固定。今天科技不同,我們的書可以說相當的緊固,所以當我們如果書經常讀,它可能會有磨損;尤其是工具書,像字典這一類經常翻,我們對這樣的書,我們也要愛惜它。翻的時候,有很多人動作非常的粗魯,這些也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愛惜課本,在翻閱的時候要輕輕的,不要很粗魯;你很粗魯的翻書,我們會覺得很心疼。我們想一想,古人把這么好的書籍留下來,到了我們今天,雖然得到書很容易,但是我們也要存著恭敬之心來愛惜這些書籍。

也有一些小朋友書本拿來以后,他很珍惜,他會把它先包好,用了一學期以后,還是非常的新穎。也有一些小朋友,他就比較隨便,很草率,他會在課本里頭東畫西畫,把課本涂得臟兮兮的,這樣也非常的不好。如果讀書時候,我們看到每一頁都非常干凈整齊,我們的視覺也會覺得很舒服。所以做父母的,當你的子女喜歡在課本上亂畫的毛病,我們也要及時的制止,讓他從小就建立愛護書籍、敬愛書籍的這種觀念。接下來我們再看下一條:

【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這里就提到書,并不是天下的書、種種的書都能看。好的書可以讓我們受益良多,不好的書也會污染我們的心志。所以此地講不是好書,『屏勿視』,「屏」就是拋棄它的意思,就是不能看,要丟棄,不可以看它。『蔽聰明』,它的壞處在哪里?它會掩蓋你的聰明,它會掩蓋你的智慧,它會讓你的智慧蒙蔽,它會破壞你內心的清凈。所以『壞心志』,會破壞你的內在,你會污染到。

康熙皇帝他在對他后代子孫的庭訓里頭,他就交代,交代什么?他交代二十歲之前,不要給他讀小說,他說很容易染習到這種權謀智巧。尤其他們涉世未深,不懂得明辨是非之下,你這么小就給他看這些人心態上惡的這一面,小說里頭都是杜撰的;有這一面的污染,從小就應該要禁止。康熙皇帝他同時也自我要求勉勵,他怎么講?他說:朕貴為天子,有很多話聽不到,因為很多人不敢跟他講實話。他如何來警惕自己,到底有沒有犯過失?他說他唯一每天都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讀古書。讀圣賢的經典來檢查每日所作所為,是不是哪里有過失、哪里有缺失?施政方面哪里有缺失?他完全按照圣賢的經典來檢點自己。

我們也曉得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他非常提倡儒學(儒家的學問)。在皇宮里,每天還請這些儒學的專家日講《四書》。我們就曉得,以前的皇帝,他對自己的要求有多么嚴格。我們今天讀到《弟子規》,我們也想到看到古人這么好的學習榜樣,我們也應該要效法,好的書籍我們要多讀,一再的讀,有道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這里也告訴我們,身為父母的,一定要經常看看,關心你的子女,他所閱讀的是什么書?末學曾經有一次,下課之后,因為家長晚一點來帶小孩,我就看他從書包里頭取出一本漫畫書在看。我就跟他講:借老師翻一下。結果我稍微翻一下,我才發覺里頭的污染、里頭的內容,實在是不堪入目。有時候做家長的他不了解學生在外,自己的子弟他在外面,他是不是有接觸這么多不良的書籍?所以這個也非常重要。我看了之后,除了告知這個家長之外,同時也跟學生講:凡是你在課堂上看其他的書,一定要經過我的同意你才能看;不能看的,絕對是沒收。為什么?不好的書的確是傷害非常的大。我們看最后這一行:

【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這里講到人不能夠對自己沒有信心,一定要堅定自己有能力,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對自己要有什么心?要有自重自愛之心。什么叫自重?就是你不愿意隨便拋棄你自己,放棄你自己。你要自己尊重自己,就要珍愛自己,珍愛自己就自立自強。所以此地講『勿自暴,勿自棄』,不要輕易的說我不行,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古人對于立志這一方面非常的強調,人一生要立定志向,有了目標,有了方向,我們想一想圣賢之道,我們也可以向他學習,漸漸的我們也可以達到。『馴致』,「馴」就是漸漸的意思,漸漸的也可以達到像這樣。

所以,人在這一生當中有機會學習,我們要把握住機會。我們今天有這樣的機緣讀到《弟子規》,我們更應該好好的深入,幫助自己,同時也幫助周遭之人。如果你是父母,你還可以教育好你的子女。末學才疏學淺,承蒙老師一再的指導,所以斗膽向大家報告學習《弟子規》的過程,講得不對不正之處,還懇請十方善知識多予指導,謝謝。

關鍵詞:弟子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 驗證碼: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藝
  • 飲食
精彩推薦
安全聯盟站長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