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
2015-08-17 10:46:32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鄭和(1371-1433年)原姓馬,名和,字三寶,出生在云南省昆陽州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鄭和的父親和他的爺爺曾到伊斯蘭教的圣地麥加朝覲,鄭家在當地也很受人們的尊敬。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消滅盤踞云南的元
鄭和(1371-1433年)原姓馬,名和,字三寶,出生在云南省昆陽州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鄭和的父親和他的爺爺曾到伊斯蘭教的圣地麥加朝覲,鄭家在當地也很受人們的尊敬。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消滅盤踞云南的元朝殘余勢力,派手下大將傅友德、藍玉等率30萬大軍進軍云南。在戰亂中,11歲的鄭和被明軍俘虜并遭致閹割,在軍中做秀童。19歲時,鄭和被挑選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從此追隨在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邊并逐漸得到朱棣的信任。1404年,朱棣為表彰鄭和的功績,親筆賜姓“鄭”,從此更名鄭和,史稱“三寶太監”。
中國當時已進入封建社會后期,正處于明朝初期“永樂盛世”,紡織業、瓷器業、礦業、冶煉業、造船業興旺發達。明成祖朱棣采取對外開放、穩定周邊的對外政策,想爭取一個長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不夠穩定,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存在著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的氣氛。當時東南亞有的國家對外擴張,欺壓周邊國家,還有的殺害明朝使臣,有的攔截訪問中國的使團。海上海盜猖獗,橫行一時,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定因素直接影響到中國南部的安全,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于是,明成祖采取了“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
鄭和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七次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船隊的主體船舶為寶船、馬船、糧船、坐船和戰船五類海船,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指揮船、戰船、補給運輸船、交通船等。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并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美洲和新西蘭。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也是唯一的一個東方人。
鄭和大規模遠航活動,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是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里。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辟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是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數據。《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查繪制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進行海洋調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對航海區域進行了戰略布局。鄭和下西洋根據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滿剌加、舊港、古里、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展的重點區域,有利于擴大海外交通和貿易范圍。
鄭和下西洋使中國的遠洋航行出現了實質性的突破,開辟了一些新航線,形成了多點交叉的海上交通網絡。它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世界多幾十年,是中國明朝強盛的直接表現。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