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集》
2015-08-17 10:20:25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0 網(wǎng)友評論 0 條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籍湖北襄陽(今湖北襄陽),生于中國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唐朝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自幼好學,二十歲起漫游于江南一帶。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他進士未中,繼續(xù)在齊趙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籍湖北襄陽(今湖北襄陽),生于中國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唐朝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自幼好學,二十歲起漫游于江南一帶。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他進士未中,繼續(xù)在齊趙一帶漫游。天寶五載(746年)起,他在長安居住十年,后得到右衛(wèi)率府冑曹參軍一職。安史之亂,杜甫冒著生命危險,逃離長安,赴鳳翔投奔唐肅宗,任左拾遺,外調(diào)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他辭官入蜀,定居成都草堂。此后,除在成都節(jié)度使幕府中,任過幾個月的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杜甫基本漂泊在西南一帶,最后去世于湘江上的小舟中。
《杜工部集》共二十卷,存詩一千四百余首。杜詩題材廣闊、內(nèi)容豐富,大部分直接涉及時事政治,記錄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重大歷史事件,反映安史之亂前后二十多年的社會全貌,并傳達詩人熱烈深沉的感情。清代浦起龍說:“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少陵編年詩目譜附記》)因而,杜詩有“詩史”之稱。
在大量涉及時局和社會生活的作品中,杜甫廣泛反映民生疾苦,表達了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兵車行》控訴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三吏”、“三別”,反映出廣大人民在戰(zhàn)亂中遭受的痛楚,也表現(xiàn)出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杜詩還揭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封建社會根本的階級對立。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等詩中,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體貼和關(guān)懷。杜詩還深刻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表達自己的憎恨和憤怒。《麗人行》是對楊國忠兄妹奢侈荒淫面目的諷刺;《洗兵馬》指責李輔國等一群官僚的囂張;《冬狩行》諷刺地方官只知打獵取樂;《遭遇》、《甘林》等,則寫官吏對人民的盤剝搜刮。杜甫的時政詩,還顯露出對歷史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愛國情懷。寫于安史之亂前夕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描繪了當時異常尖銳的階級對立,暗示世變即將來臨,具有很強的政治預(yù)見性。長篇《北征》,在對戰(zhàn)亂年間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描述中,傾注詩人對國事的深切擔憂,表現(xiàn)出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guān)。杜甫的喜怒哀樂,始終與國家的盛衰相呼應(yīng)。《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所流露的極痛極喜,都與國事變幻相關(guān)。他的愛國精神,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如“三吏”、“三別”除了揭露兵役黑暗、同情人民的意義以外,也歌頌了人民為平息叛亂,而忍受一切痛苦的精神。
杜甫還有許多吟詠自然的寫景詩,不僅情景交融,而且關(guān)系時事。《劍門》、《登樓》、《秋興八首》等,都在寫景抒情中,顯現(xiàn)干戈擾攘、國困民疲的時代特征。其他如《望岳》、《水檻遣心》等,也都是寫景佳作。杜甫另有一些詩,表現(xiàn)感懷、贈別、詠物、題畫等,也都深摯沉厚。
杜詩開拓了詩歌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能像杜甫那樣,把富有社會意義的重大問題,都廣泛深入地納入詩中。在藝術(shù)上,杜甫擷取古典詩歌的成果,把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典型概括、語言藝術(shù)方面,形成了沉郁頓挫的表現(xiàn)風格;在詩歌形式,尤其是五七言律詩方面,造詣極深。杜詩給后世帶來了巨大影響,自居易等人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就是在杜詩啟發(fā)下形成的;韓愈、李商隱等,也分別受到杜甫創(chuàng)作藝術(shù)的影響;宋代詩人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文天祥,及以后各代的一些著名詩人,無不對杜甫推崇備至,并在不同方面繼承其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藝文志》,載杜甫詩集六十卷,已散佚。北宋王洙在寶元二年(1039年),取秘府舊藏及各種不完整的杜集,編為十八卷,又別錄賦筆雜著編為二卷,共二十卷。嘉椿四年(1059年),王琪又重新編定,后世杜集都以此為基礎(chǔ),今有影印本。
歷代杜詩注本,約在百種以上。現(xiàn)存宋代主要注本,有徐居仁《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四部叢刊》據(jù)以影印;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黃希注、黃鶴補注的《黃氏補注杜詩》;魯訔編、蔡夢弼會箋的《杜工部草堂詩箋》。清代注本較流行的,有錢謙益《箋注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注》,楊倫《杜詩鏡銓》及浦起龍《讀杜心解》等。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guān)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