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章總集《全唐文》
2015-08-17 10:03:14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全唐文》是唐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
《全唐文》,全稱《欽定全唐文》,是清朝官修唐人總集。全書一千卷,并卷首四卷,輯有唐朝、五代十國文章共18488篇(一說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說3035人),每
《全唐文》是唐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
《全唐文》,全稱《欽定全唐文》,是清朝官修唐人總集。全書一千卷,并卷首四卷,輯有唐朝、五代十國文章共18488篇(一說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說3035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傳。嘉慶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由董誥領銜,阮元、徐松等百余人參加編纂。
《全唐文》編次為:“首諸帝,次后妃,次宗室諸王,次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十國主附五代后;次臣工,次釋道,次閨秀。至宦官四裔,各文無可類從,附編卷末。”清宮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冊(據陳其元《庸閑齋筆記》卷一,其編者為陳邦彥),清仁宗認為它“體例未協,選擇不精”,于是下令重編。該書即在這一稿本基礎上,用《文苑英華》﹑《唐文粹》等總集補其缺略,又從《永樂大典》輯錄了唐文的單篇殘段,并旁采他書和金石資料編校而成。它匯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為學者查閱使用這些資料提供了方便。但該書在編纂、考訂上還有不少缺點,包括文章漏收、誤收、重出,作者弄錯,題目和正文的訛脫,小傳記事不確,采用的書不注出處等等。清勞格和現代學者岑仲勉在讀本書的《札記》中(見勞著《讀書雜識》﹑岑著《唐人行第錄》)曾舉出上述問題約四五百條。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清仁宗取得內府舊藏《唐文》一百六十冊,認為該書“體例未協,選擇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
《全唐文》正式輯纂始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敕令開設“全唐文館”,由文華殿大學士董誥領銜,由廷臣學者共107人入館編校,董氏曾任《四庫全書》副總裁,有主編巨書的經驗,故非徒以位高而領銜,具體規劃皆有裁定。《全唐文》以《唐文》為基礎,取《四庫全書》內的唐人別集,以及《文苑英華》、《唐文粹》、《唐大詔令集》、《古文苑》、《崇古文訣》、《文章辨體匯選》等總集,并搜羅《永樂大典》所載之殘篇,“散見于史子雜家記載、志乘金石碑版者”。
全書凡六易寒暑,至嘉慶十九年(1814年)閏二月成書進呈欽定、御制序文后即交由內府、督理兩淮鹽政阿克當阿等負責刊刻,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刊成,即所謂揚州官本。光緒年間又有廣州重刻本。
和《全唐詩》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編撰力量。先后參與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詞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復輩,又有淵博學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這一人員組合,對本書的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加上時當乾嘉樸學鼎盛之時,編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內府圖書,文章本身也不像詩歌那樣流傳多歧而容易以訛傳訛,所以《全唐文》的質量較之《全唐詩》要好得多。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