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法家
2015-08-16 23:18:31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司馬遷寫《史記》,把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申不害(戰國中期人)和老子、莊子放在一起。韓非、申不害是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的學說曾深刻地影響了秦始皇的思想和秦朝的政治。申、韓的處世態度,和老子、莊子截然
司馬遷寫《史記》,把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申不害(戰國中期人)和老子、莊子放在一起。韓非、申不害是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的學說曾深刻地影響了秦始皇的思想和秦朝的政治。申、韓的處世態度,和老子、莊子截然相反。老子、莊子和其他道家人物,主張事事退讓;法家卻主張積極地參加爭斗,并力爭獲勝。司馬遷說,申不害要求名實相符,韓非以法律為準繩,切實處事、明辨是非,不講情面。司馬遷還認為,申、韓的思想,“歸本于黃老”,“皆原于道德之意”(《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就是說,申不害、韓非的思想基礎,是老子哲學。
申不害和老子哲學的關系缺乏文獻資料,韓非著有《韓非子》,其中《解老》、《喻老》兩篇,可以看出韓非從老子哲學中汲取了什么。
《韓非子·解老》篇說道:事物有方有圓、有短有長、有粗有細、有堅有脆,各有自己的理。理,就是事物的條理、秩序或組織結構。事物有了條理和秩序,就不互相侵害。每個事物的理,各不相同。道,就是要考察萬事萬物的理,使萬物各安其位,保持秩序。
韓非又說,事物都有生有死,它們各自的理也有生有死,所以,理,不“常”,即不永恒。只有道,天地剖判時就存在,天地消滅了道也不會消失,所以道是“常”,即永恒存在。韓非完全贊同老子對道的解說。
韓非認為,道,是治國的根本,產生于保有國家的術。一個君主必須保有他的國家,不能保有自己的國家,也就不能保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君主必須有道,有道就智慮深遠,智慮深遠就無法猜度,無法猜度就可以保存他的國家。老子希望用裝聾作啞來茍且偷生的保命之道,在韓非這里,成了不露聲色、暗中思忖的治國之術。
理也就是規矩。圣人處事,就是完全按照事物的規矩;按規矩辦事,就是有道之君;有道之君,就能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這就是韓非的推論。
治國的規矩是什么呢?就是法令、制度。老子說,法令越嚴密,盜賊越多,所以他反對用法令治國。但在韓非這里,對萬物有道、有理、有規矩的認識,卻成了以法治國的理論根據。
韓非主張,國家大事,必須根據法令進行決斷,而不能根據某些人的私意。韓非認為,既然是國家法令,就必須人人遵守。無論高低貴賤,都應一視同仁。執行法律,應不畏權貴,不怕強暴,也不被能言巧辯所歪曲。大臣犯法,也應受刑;平民有功,亦應受賞。
韓非關于法令的主張,與儒家是根本對立的。儒家主張“刑不上大夫”(《禮記·曲禮》)。其意思是:假如大臣、貴族犯了罪,不公開處以死刑或其他刑罰,而是給他一把劍或一條綾子,讓他在不公開的地方自殺。儒家認為,這是對待大臣的合乎禮制的方式。韓非主張“刑過不避大臣”(《韓非子·有度》),也就是主張對大臣可以公開行刑。秦朝實行了韓非的辦法,漢朝也繼承了這個辦法。后世的統治者,往往并不專用哪一種。對大臣公開行刑,是人類在爭取平等的道路上邁出的一小步。這一步,是法家邁出的。而其哲學根據,則在《老子》。
老子說,禍緊靠著福,福里藏著禍。但他不知道結局如何。莊子說,萬物都是一氣聚散,它們生生死死,都在不停地流轉變化,無頭無尾,無休無止,無所謂什么結局。如果說有什么結局,那就是不要分什么禍福,安于命運就是了。韓非認為,人們想成功卻反而失敗,想求福反而得禍,都是因為不懂道和理,不服從道和理,拋棄了道和理。那么,無論是君主還是臣民,要服從的道和理是什么呢?就是法令?!俄n非子》的《守道》篇,講的全是如何守法。
韓非也像老子一樣,主張人民應該知足,說禍患莫大于不知足。知足怎么樣呢?就像物都有自己的理一樣,安于自己的本分。
韓非也像老子一樣,認為欲望是禍亂的根源。人有了欲望,就會看不清事理。愈看不清,欲望就愈強烈。欲望強烈,就生邪心,走歪道,就會招來禍災。下面民眾有了邪心,會傷害君主;君主招來了禍災,就危害人民:“然則可欲之類,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韓非子·解老》)所以韓非認為,英明的君主,不迷戀聲色、玩樂:“明君賤玩好而去淫麗。”(《韓非子·解老》) 韓非也像老子一樣,反對文飾,崇尚質樸。認為禮是人們交往中的文飾,是禍亂的根源。
韓非說,禮是真情的裝璜,是本質的文飾。真情需要裝璜,不是善良之情;本質需要文飾,也不是善良的本質。和氏璧不用五彩裝飾,隋侯珠也不鑲金嵌銀,那是因為它們本質、真情都非常美好,裝飾不能使它們增色。所以,需要裝飾的,就不是美好的。韓非認為,真情深厚的,外表就很淡?。环粗?,禮很頻繁的,就是真情的衰敗。一般人,當他們自己對別人有禮而得不到回應時,就責備別人,甚至心生怨恨。所以,韓非也像老子一樣,反對禮儀。韓非甚至認為,那些學問廣博能講出一番道理的、那些修養自己使道德高尚的、那些佩帶利劍到處行俠仗義的、那些技藝高超能造出各種新奇玩藝兒的、以及那些東來西往經商貿易的,都是國家的蠢蟲,只會糟蹋糧食,是沒用的石頭,是木刻泥捏的偶人。不僅沒有一點用處,而且還是搗亂分子,是社會不安定的根源,應堅決取締他們的活動,要他們統統種地去,要不去當兵,總之要安分守己、不得用上述手段投機取巧。
假如有人不安分、不知足,怎么辦呢?老子早已說過,把那帶頭鬧事的,抓起來,殺掉,看誰還敢搗亂!韓非主張施用重刑,這在《老子》學說中,也是有根據的。
司馬遷認為韓非的主張太殘酷。但韓非說,手段殘酷人民才害怕,害怕就少犯法,少犯法就少受懲罰,殘酷是為了不殘酷。
秦始皇非常欣賞韓非的學說,他用韓非的學說來治國。但是秦朝很快就滅亡了,韓非的學說也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評。
摘自《老子與道家》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