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拜師禮
2015-08-16 21:50:12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中國人尊師重道,乃久遠之傳統,故周代已有釋奠尊師之禮。然而拜師卻一直無專門禮儀。孔子說“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嘗無誨焉”,似乎師弟關系之建立較為樸素,心儀成禮,輔以束修而已,乃一種私人關系。先秦諸子,私家講學,大抵均是
中國人尊師重道,乃久遠之傳統,故周代已有釋奠尊師之禮。然而拜師卻一直無專門禮儀。孔子說“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嘗無誨焉”,似乎師弟關系之建立較為樸素,心儀成禮,輔以束修而已,乃一種私人關系。先秦諸子,私家講學,大抵均是如此。
漢代以后,國家設學,博士員生弟子之從師,可能仍然依循此法,或逕由國家分配,也就不另設拜師之禮了。總之,拜師并沒有進入國家正式的禮儀典制中,即或有之,概屬私禮。
《通典》才開始提到拜師禮。該書卷六七“禮典”強調:“天子拜敬保傅”,說天子也要拜師,把拜師納入國家典制中了。可是它內容僅談了漢成帝等人敬師的事,并未記載其禮儀狀況,所以我推測古代根本沒有這種正式儀軌。不過,既然《通典》特意論之,即顯示唐人對此已甚重視了,正式的拜師禮也就是這時才確立的。該書卷一一七《開元禮類籑·皇太子束修條》就詳細記錄了皇太子拜師的過程與禮儀。
這禮雖以皇太子為示例,其實是天下之通禮,自皇太子到州縣學生一體適用的。又稱為束修禮。若說禮儀內容有什么差異,那大概就是:皇太子、國子監生、四門學學生、律學算學書學學生拜師所送的禮物,都是帛五匹、酒二斗、修(肉干)五脡;州縣學生僅須奉帛一匹,酒與修則相同。
具體的禮節是皇太子拜博士為師,很繁復。若簡單說,大概是這樣的:皇太子服青衿,也就是學生服,至學宮門外,跪。執事者引立于學宮東階,西面。博士降俟于學宮內東階下。相者引皇太子入。執事者奉酒、修案以從。皇太子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跪,拜;博士答。太子還避。遂進,授幣;奉酒壺修案者從奠于博士前。皇太子拜。博士受幣。執事者取酒壺修案以東。皇太子拜訖,相者引皇太子出。禮成。
此禮如何用樂,記載不詳,我還不太清楚。但它屬于吉禮,仍是很隆重的。因為吉禮一般用于人對天地山川鬼神。拜師而為吉禮,顯示師道尊嚴,對老師,要像對天地鬼神那樣敬重。
不過,若不用樂,則其禮雖隆重,如今看來卻會有點兒簡素。師弟之間,僅是行禮,現代人可能也不易體會其中勸勉為學的含義。因而這次我準備在行禮時添加幾句贊誦。行禮之際,由襄贊誦出,代表老師對學生的勸勵。
誦什么呢?就誦朱子《白鹿洞揭示》中的幾句重點吧。一、為學之序: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二、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三、處事之要: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拜師當然還須有拜帖。拜帖以誠樸為主,盡削浮辭。將另制作,屆時再展示。
關鍵詞:古代拜師禮
重點閱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