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禮儀之邦獨有的氣象宴樂歌舞
2015-08-16 21:33:22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宴樂歌舞是華夏宴飲文明的驕傲,鳴響的鐘謦、悠揚的絲竹,舞動的霓裳,那是華夏禮儀之邦獨有的氣象。宴樂歌舞的最高形式就是雅樂正聲,那是始自周代的服務皇家貴族的國家級樂舞。宴樂歌舞在華夏宴飲生活中極為普遍,即使在士
宴樂歌舞是華夏宴飲文明的驕傲,鳴響的鐘謦、悠揚的絲竹,舞動的霓裳,那是華夏禮儀之邦獨有的氣象。宴樂歌舞的最高形式就是雅樂正聲,那是始自周代的服務皇家貴族的國家級樂舞。宴樂歌舞在華夏宴飲生活中極為普遍,即使在士族的燕禮和鄉飲酒禮這樣等級不高的宴飲中都是重要的宴飲環節。在鄉飲酒“樂賓”環節中,“升歌”奏《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奏”之曲為《南陔》、《白華》和《華黍》。“間歌”則以《魚麗》-《由庚》、《南有嘉魚》-《崇丘》、《南山有臺》-《由儀》相和。《關雎》《葛覃》《卷耳》《雀巢》《采蘩》《采蘋》“合樂”之后,正式的禮樂才告結束。
不僅古代貴族宴飲時的舞蹈豐富華美,士族宴飲時且歌且舞也是常態。酒筵歌舞約有兩種,或觀賞,或參與。唐詩描寫其盛行之狀云,“歌酒家家花處處”“紛紛醉舞踏衣裳” 。古時華夏男子常佩劍,宴飲至酒酣之時拔劍起而歌舞,亦非常流行。更古老的是宴飲時的屬舞,又叫以舞相屬。秦漢時期酒和舞蹈是士大夫階層中最重要的禮儀社交內容。酒席宴上“以舞相屬”,表示賓客互相敬重友好,并且含有溝通情誼的意思。“以舞相屬”的一般程序是:酒席宴中主人(也可以是賓客)起身先舞,跳至客人面前,以禮相邀,這時客人必須起身以舞回報主人的盛情。如果拒不起立,或起而不舞,舞而不旋,都算是失禮和不敬。因此在歷史上就有實因政治觀點不同,志向意趣不投,從而借“以舞相屬”,禮儀失度引發和激化矛盾的事例。東漢大文學家蔡邕因為瞧不起宦官,在太守王智為其舉行的餞行宴會上拒不起舞回報,因此得罪了宦官,被宦官在皇帝面前誣告他“謗訕朝廷”,害得蔡邕流浪江湖十多年。三國時曹魏設宴,張盤以舞屬于陶謙,陶謙不予理睬,張盤強拉陶謙起舞,陶謙舞而不旋,因此激化了二人之間的矛盾,致使陶謙棄官而走。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