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君臣之間的禮儀
2015-08-16 21:28:19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shù):0 網友評論 0 條
圖為
圖為外國使臣拜見清朝皇帝
古代君臣的禮儀核心是:“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到了清朝,歷代君主專制體制的延續(xù),又融人滿族君臣之禮的舊俗,進一步發(fā)展為奏事之臣的全部列跪。這時的君臣禮儀已是一種加強專制君權的手段。
清朝君臣稱謂禮儀
清朝的君臣稱謂禮儀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官僚地位的日益低下。在先秦時期,國君為表示對一些大臣的尊敬,往往稱字而不稱名。至清朝建立后,君臣之間的尊卑體現(xiàn)愈加明顯。從清代皇帝的“上諭”、對臣下奏折的“朱批”所保留的稱謂看,清帝對臣下或直呼其名,或以“爾”“汝”稱之,對宰輔大學士等也是如此。
與此同時,臣下的自稱也越來越謙卑,達到極致。在清代,不管是軍機大臣、大學士等高官顯宦,還是親王、郡王等皇室貴胄,在皇帝面前一律自稱奴才。
清代君臣拜會禮儀
清代君臣會面要行跪拜禮,而“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禮的“禮中之禮”了。如果是在太和殿等正式場合,或皇上登基,大婚等重要儀式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如果皇上在上書房召見大臣,這時候皇上也不穿龍袍,大臣給皇上請個安就可以了。
清朝官員拜會皇帝就行這樣的跪拜禮
滿清定制除了要對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禮外,朝貢之國覲見之時亦須尊此禮。“三跪九叩”大禮的規(guī)范是這樣的:
雙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隨之屈躬俯首,離地一寸左右,雙手據(jù)地稍停,然後挺身目視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為一叩。行此禮必須注意,滿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禮式行禮,不依形式貿然伏地一叩首,會被認為這種磕頭是家中喪父出門報喪的“報喪頭”。
清代官轎等級禮儀
清代規(guī)定皇帝出行一般要乘16人抬的大轎;郡王親王可乘8人抬的大轎;京官一二品也只能乘4人抬的中轎;外官總督、巡撫輿夫8人轎;司道以下教職以上輿夫4人轎;雜職乘馬。
官轎也體現(xiàn)了君臣的尊卑
另按清代官典制度規(guī)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出行方可坐綠呢大轎,三品以下則坐藍呢轎,而一般百姓是不能乘呢子料的轎子的。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