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特色禮儀
2015-08-16 21:10:48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高山族是中國臺灣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臺灣本島上,在明朝以前,沒有高山族這一稱呼。高山族的多源化的,無論是從服飾、飲食還是宗教禮儀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族譜中記載番人(即高山族人)認為萬物皆有靈,人死
高山族是中國臺灣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臺灣本島上,在明朝以前,沒有高山族這一稱呼。高山族的多源化的,無論是從服飾、飲食還是宗教禮儀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族譜中記載番人(即高山族人)認為萬物皆有靈,人死后是有靈魂的,而且有善惡之分,善者可以順利進入冥界地府,安然轉世投胎;惡者就會四處飄蕩,沒有歸宿,彷徨在人間偷偷摸摸,不能投胎轉世。所以,當然大家都希望自己親人的亡靈能安然投胎轉世。但伯始祖公死后并沒有像當地那樣行廟喪之禮,這是因為族人認為這是漢人的禮俗,這樣做的意思是先將亡靈報告并交給土地神,然后押給城隍爺,再送到陰曹地府,由豐都城分撥亡靈的下落歸宿。而他們是高山族,高山族人的冥界地府在臺灣而不在豐都城,如果把親人的亡靈送去一定會遭到他們的凌辱,所以要按照高山族的風俗禮儀送伯始祖的亡靈回歸故里。照番俗安葬了伯始公后,過了五七,他托夢給子孫說,冥界的路茫茫無邊,千山萬水十分漫長,妖魔鬼怪阻道,刀槍劍戟林立,都向他索要錢財,幸虧各路神仙念在他收復臺灣功勛卓著,南明時冊封義勇將軍,還在黑龍江征剿沙俄收復失地,清朝也欽賜從五品官銜,屢蒙皇恩庇佑,所以都前來營救,幫助他翻山越海終于返回臺灣故里。子孫都感嘆道:“活著的人回歸故里難,卻不知道亡靈返回故鄉更不容易啊。”
后來到了仲叔季三祖去世殯葬時,就更加謹慎了,希望他的亡靈能順利回鄉。他們把棺木橫放在中堂,表示和地方漢民習俗不同,出殯時小頭朝前并且在墓坑底另放一塊木板,象征船的意思,好讓亡靈漂洋過海回到臺灣。他們在深夜舉行跳棺和偷送的禮儀,在棺上注明同行背包袱的人和艄公的姓名并且拳拳囑咐再三,希望亡靈能安然回歸故鄉。不料三祖多次托夢給親人,哭訴說村南頭角落有一個坑塘,水底常年居住一條蚯蚓精怪,千年修練成精,已經變成蛟龍,專門追人魂魄,而鳩九門關的鬼也是一樣。傳說中,鳩九門關的鬼有很多類,罔象之鬼喜歡吃死人的肝;貘鼻之鬼吸食死人的腦;獨足之鬼吃死人的心;疫病鬼會發災難;疫瘧鬼會降疾病;魍魎鬼會設羈絆;魑魅鬼投擲鎖鏈;無頭鬼使用弓弩劍戟;水鬼發洪水;旱鬼會施火,除了這些還有山鬼、海鬼等等,多不勝數,都是惡鬼。仲叔季三祖一路邊打邊走,戰的遍體鱗傷,刀傷槍痕鮮血淋淋,好不容易終于跑到了海峽,眼看就到了臺灣故島,不料那可惡的蚯蚓精怪施展騰云駕霧的本事竟然緊追不舍,還賄賂了南海龍王和東海龍太子掀起驚濤巨浪遮天蔽日,布下層層海鬼妖魔阻攔,使三祖的亡靈無法回歸臺灣故島入冥界,只能在沿海彷徨游離而沒有歸宿。
眾族人知道后非常痛心和憤怒,于是請了很多高僧和道士做法祈禱蛇王祖靈指點。然后他們依法以數十車石灰填滿了村南角落的坑塘,果然像夢里說的一樣,水面果然浮出碗口那么粗,一丈多長的黑色蚯蚓,棕色的毛、白線肚,三個頭六只爪,血口獠牙,非常恐怖。它在水面旋轉三圈后,突然一股白氣沖天,通體像炭一樣,挺直僵死了。眾族人把它撈上來剁成粉屑,不慎撒在地上,竟然毒死一群雞鴨。眾人見此景無不大驚失色,決議在坑塘上架一座南北石橋,供死去族人的亡靈順利回歸臺灣故里。石橋用鳩運靈山的石頭和糯米汁摻沙灰壘建搭砌而成,橋的北端建一座蛇王祖靈廟。橋的石欄柱頭雕刻獅子母乳顧抱負贅,柱身雕刻龍之九子:第一個是赑屃,形狀像龜,能負重物;第二個是螭,嘴的形狀像猛獸,擅長遠望;第三個叫蒲牢,形狀像龍,但比較小些,喜歡吼叫;第四個是狴犴,形體像虎,有威力;第五個叫饕餮,貪食;第六個叫蟣蝜,水性好;第七個叫睚眥,性格暴戾,喜歡殺戮;第八個叫金猊,長的像獅子,喜歡噴煙吐火;第九個叫椒圖,像螺蚌,能吞云吐霧。這些都是護送保護亡靈的。石橋竣工那天,三祖亡靈又托夢給親人,高興地說他已經有了歸宿。蚯蚓精怪因為阻撓功勛后裔歸宗受到天庭的懲罰,將它的魂魄刺字發配到昆侖山頂永世挖掘巖石,再也不能禍害冥界了。玉皇大帝又降旨給閻羅王說,凡是鄧州高山族亡靈歸返臺灣的,沿途妖魔鬼怪一律要讓路回避,違者格殺勿論。
所以高山族每次為死去的族人出殯的時候靈柩都要在橋端祭奠,后來世人把這座石橋稱為望鄉橋。
這就是望鄉橋的傳說和鄧州高山族人送葬禮儀風俗的由來了。鄧州高山族人深夜跳棺、唱送葬的歌囑咐亡靈、將棺木橫放,底下另放一塊木板等的風俗就是從此而來的。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