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子》
2015-08-16 16:39:38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尹文(約前360~前280),戰國時期齊國人。與宋钘齊名,宋尹學派的代表人物。流傳于世者唯《尹文子》一書。
《漢書·藝文志》著錄《尹文子》一卷,列為“名家”,已佚。今本《尹文子》分《大道上》和《大道下》兩篇,語錄與故事混雜,
尹文(約前360~前280),戰國時期齊國人。與宋钘齊名,宋尹學派的代表人物。流傳于世者唯《尹文子》一書。
《漢書·藝文志》著錄《尹文子》一卷,列為“名家”,已佚。今本《尹文子》分《大道上》和《大道下》兩篇,語錄與故事混雜,各段自成起訖,主要論述法術和形名。其思想特征以名家為主,綜合道法,亦不排斥儒墨。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啟荀子、韓非。《尹文子》指出:“仁義禮樂名法刑賞,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術也。”然此八者皆具有兩重性,“用得其道則天下治,失其道則天下亂”。欲要得其道而不失其道,便須以法為準,而以法為準的前提則是正名,“名正而法順”。由此出發,書中對名的邏輯分類提出了一種新的說法:“名有三科,法有四程。一曰命物之名,方圓白黑是也;二曰毀譽之名,善惡貴賤是也;三曰況謂之名,賢愚愛憎是也。一曰不變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齊俗之法,能鄙同異是也;三曰治眾之法,慶賞刑罰是也;四曰平準之法,律度權量是也。”這里名法并提,表現了戰國時期形名學的特點。而其對對語言的指稱與內涵關系的思考,頗值得玩味,為研究中國邏輯思想史者所重視。
《尹文子》善于運用寓言說理,趣味盎然。如莊里有丈人,名其長子曰盜,少子曰毆。長子外出,他在后追呼其名,吏聞而遽捕盜;他又急呼少子,吏遂毆盜幾致死。此則笑話生動地說明了正名的重要性。類似的故事還有不少,拋開讓人猶如霧里看花般的“道”、“名”、“形”,看看古人的調皮之處,也是一得。
《尹文子》的主要版本有明《子匯》本、《諸子集成》本。新注本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厲時熙《尹文子簡注》。
關鍵詞:尹文子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