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2015-08-16 16:38:55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孫武撰。孫武,生卒不詳,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從齊國流亡到吳國,輔助吳王經國治軍,顯名諸侯,被尊為“兵圣”。
《孫子兵法》是現存最早的兵書,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孫
《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孫武撰。孫武,生卒不詳,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從齊國流亡到吳國,輔助吳王經國治軍,顯名諸侯,被尊為“兵圣”。
《孫子兵法》是現存最早的兵書,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孫子曰”開頭,按專題論說,有中心,有層次,邏輯嚴謹,語言簡練,文風質樸,善用排比鋪陳敘說,比喻生動具體,如寫軍隊的行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軍爭篇》),既貼切又形象,且音韻鏗鏘,氣勢不凡,故劉勰稱“孫武兵經,辭如珠玉”(《文心雕龍·程器》)。想來以作戰的縝密思維為文章謀篇布局,對孫武而言如烹小鮮矣。“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軍事理論 ,把政治作為決定戰爭勝敗的首要因素,歸納出戰爭的原理原則,舉凡戰前之準備,策略之運用,作戰之布署,敵情之研判等,無不詳加說明,巨細靡遺,周嚴完備,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二千年多來一直被視為兵家之經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毛澤東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而孫子所主張的智、信、仁、勇、嚴則成為中國軍人的“武德”。
該書迄今最早的傳世本為1972年山東銀雀山出土的漢墓竹書《孫子兵法》,惜為殘簡,不能窺其全貌,經漢簡專家整理小組整理,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現存最早的刻本為南宋孝宗、光宗年間的《十一家注孫子》本;又有《武經七書》本《孫子》,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印。其注本以曹操注最早,《平津館叢書》所收影宋本《孫吳司馬法》中有《魏武帝孫子》。此后注家頗多,如清孫星衍的《孫子十家注》、朱墉的《武經七書·匯解》、夏振翼的《武經體注大全會解·孫子》,近人楊炳安的《孫子會箋》,今人吳九龍的《孫子校釋》、吳如嵩的《孫子兵法新論》等。
關鍵詞:孫子兵法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