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智慧
2015-08-16 15:58:30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良知良能”是孟子著名的說法,值得我們認真探討。他說:“人不經學習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童,沒有不知道要愛慕父 母的;長大以后,沒有不知道要敬重兄長的。愛慕父母,屬于仁德;敬重兄長,屬于義行。這沒有別的原因,因為這兩種品德是天下通行的。”
由此可見,良知良能是指:一個人在年幼時“本來就知道、本來就會做”的事。試問:“知道”與“會做”善的行為(如仁德與義行),就等于已經是善了嗎?答案 很清楚:并不等于。孟子強調的只是:行善是出于人“本來”就有的內在要求。他并不是說:良知良能就是善。
換言之,人有良知良能,就像其他動物也各有其生存的特殊能力。但是,人的這種良知良能,卻是要求實踐仁義。也就是說:人在謀求生存與發展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屬于人類的目標,如果忽略這個目標,則人與其他動物就沒有什么差別了。這個目標就是實踐仁義。
如果追問為什么人類會有這樣的目標,則孟子的答案就是:因為人有良知良能。人本來就有這樣的生命狀態與自然要求。要做人,就必須順從及實踐此一良知良能。
重點閱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