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
2015-08-16 15:41:34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傳為孔子所作。“春秋”一詞,本是東周列國史官所撰編年史的通稱。古人之所以重視寫史,是因為歷史不僅是祖先的生活記錄,還可以從中學習各種知識,指導現世人生。傳說孔子寫《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終,見盛知衰,懲惡揚善,撥亂反正。為達此目的,孔子在寫作時非常講究遣詞造句,這就是后人說的微言大義,以一字寓褒貶。古人特別重視《春秋》,漢代為《春秋》立官學,列為“五經”之一。闡述《春秋》經最著名的有《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至隋代,盛行《左傳》,其馀二傳漸衰。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漢班固時才改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約成書于戰國初期。全書六十卷,以《春秋》為綱,并仿照春秋體例,按照魯國君主的次序,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至魯悼公十四年間春秋霸主遞嬗的歷史,保存了許多當時社會文化、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珍貴史料,在史學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梁啟超稱《左傳》的出現是“商周以來史界之革命”。《左傳》除了闡釋《春秋》思想之外,藝術成就也很高,是我國古代文學與史學完美結合的典范,對后世史書、小說、戲劇的寫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左傳》語言精煉,文辭優美,其敘事手法歷來為人稱道。唐劉知幾評曰:“或腴詞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春秋之際,戰爭頻仍,《左傳》對戰爭的記敘尤其令人稱道,善于通過側面描寫烘托戰場氛圍,不聞刀劍之聲,卻如親歷沙場,扣人心弦。并且,人物成為《左傳》的主角,將歷史從神的陰影下解放出來。遙想當年周王室衰微,諸侯崛起,齊桓晉文爭霸,楚莊王也要問鼎中原,禮崩樂壞,同時又在外交場合吟詩作樂,說古論今,也足見古人風致。
現存最早的《左傳》注本為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傳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顧炎武《左傳杜注補正》、惠棟《左傳補注》、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等;現代有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今據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刻本整理。
關鍵詞:左傳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