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購物 交友 相冊 論壇 日志 Einglis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國學國學運用

國學在法學中的運用

2015-08-16 15:29:10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

主講人(田濤教授  著名法律文獻學家、法律史學者、藏書家):諸位晚上好。為了表達對于這束鮮花的感謝和答謝諸位的盛情,我將要送出一本書。這是我剛剛出的書,叫《被冷落的真實——新山村調查手記》,這本書里介紹了我們兩年期間有十八個人次的學者,到浙江的黃巖所進行的社會調查。我們發現中國農村有很多被諸位冷落了的現象,比如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世界、他們的經濟環境,他們對法律的意識、他們自發的各種救濟手段和方法。這些似乎都被我們冷落了。當我們在極力地強調中國的法律建設是要學德國的還是法國的時候,我們冷落了一個被我們忽略了的現實,那就是我們中國本土民法中的營養和至今仍然存留在中國人心中的,存在于那些落后地區或者被加以引號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當然后者“欠發達地區”是被美化了的稱謂。我們直接可以說那些經濟落后的地區還殘留了很多帶有“原始色彩”的現象。那些是中國人的財富,也同樣是中國人的包袱。到底有多少東西被我們冷落了呢?在這本《被冷落的真實》一書里,大概有十個這樣的小點。我送給我們的馬老師十冊樣書。馬老師要送給他的學生。另外還有十本樣書,我的講座時間為兩個小時,最后留20分鐘給大家提問。每一個提問題的人都可以得到一本書,一個意外的驚喜。這本書被僥幸評為了今年下半年度法律類圖書暢銷書的第六名,作為一個個人著作被評為第六名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法律類圖書包括大量的法律跟法規還有司法考試的讀本,在那么多的法學著作中脫穎而出,像黑馬一樣殺將出來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我聽到大家的掌聲,并且還得到一束鮮花,這束鮮花我要轉送給中國政法大學的一位老師,李祝環女士。李老師和我一起風風雨雨二三十年,和我去了日本,又從日本到了美國,又從美國到了法國,我們周游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在此也向她表示感謝。順便說一下,李祝環和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她是我們小孩的母親。(笑聲)

我們這個講座是我專門為今天準備的,它原來的名稱叫《法律的文字符號表達》。我們的古人一定用某種文字形式記錄了先民的生活,比如中國古代有一個人,在早晨升起來的時候畫一個太陽,在太陽的下面又畫條橫線,這就是“旦”字。看見了彎彎的月亮就寫個“月”字,看見了眼睛就寫個“目”字。這些都是古代的人對于自然界的認識。中國的古人除了對自然界的認知以外,他們還應該對他們的社會生活進行認知。遺憾的是我們忘記了。我們最容易忘記的是我們最熟悉的。

比如我們可以看黑板上這兩個字(黑板板書繁體“買賣”二字),我故意把它們寫成了繁寫體,就是為了讓大家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買賣”兩個字的讀音很相似,字形也非常接近。講北京話的人都能很清楚地念出賣買兩個字的讀音。廣東人卻很難說清楚這兩個字的準確發音。如果我們讓一個洋人說,他想要說清楚恐怕比我們要困難得多。但是洋人卻把“買賣”兩個字的表意作了非常清楚的解釋,或者正是因為他實在搞不清楚中國這兩個字的讀音,于是他就把這兩個字當成了一個圖案來理解。“They are pictures”。他把它看成了圖案,就像是兩個畫片。于是他明白了。那么在座的誰能告訴我“貝”字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說是“錢”,錢是小名,正式的稱呼應該叫貨幣。(在黑板上寫了一些與“貝”字相關的文字)買賣就是這樣的一種交易行為,甲把貨幣支付給了乙,乙把他的這個標的轉移給了甲。如果標的物是一種財產權利,就是一種轉讓。你們看這是個什么呢?(指黑板上“賣”字上面的十字)古代的時候這個字的寫法是這樣的。上邊是什么?“叉”,叉又是什么,是棵草。草字頭的草字是不是這么寫啊?對吧,就是草。出讓方在被出讓的標的物的上邊插一棵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表示要“賣”這個標的物。古時候有一個叫范進的人,在參加完科舉考試后,尚不知道自己已經高高的考中了,便回得家中抱著一只母雞,呆呆地站在集市的街頭。只見那只雞上插了一棵草,人道是:賣這只雞。學過沒有,《范進中舉》。諸位的師哥范進,(笑聲)他不知道自己已經考上博士,于是他去賣雞了,有這回事吧。問題在于范進他干嘛了呢?他在雞上面插了一棵草。據說在萬惡的舊社會,賣兒賣女也被插棵草,是這樣的吧。有一句時髦的詞叫“余生也晚”。我是新中國長大的人,既沒有被人家插過草,也沒有給人家插過草,但是我知道插草是一種傳統的習慣,我們去中國農村調查,發現中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落后地區今天賣東西還有插草的習慣,有時候賣牛、賣羊、賣牲口還有插草的。賣人的沒見過啊。賣牲口的還在插草。這個插的草的標志在羅馬法里,在其他的歐洲法里也有,這是一種賣方的意思表達。草又叫什么呢?草標啊。大家能聽明白嗎?賣的那個是個草的標志。這就是標的的表示,大家能夠共同看到的就是一種標志,按照西方法理學的解釋“債的雙方的同一指向”,在這里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們的古人很聰明,而且我們還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很久以前東西方對于買賣的標的認知或者標的的表述,有著很大的相似性。

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在法國陸續呆了三年,最初是1997年去的,1998年我母親去世,我丁憂了一年。1999年、2000年又繼續回到法國,做法蘭西學院的客座教授。中國的學者能夠在法蘭西學院做客座教授是不多的,而且我還得到了一個銅制的法國三級紀念勛章,今天沒有帶來。諸位,女士們、先生們,剛才說的對買賣的論述就是我在法國學來的。法國有一位很有名的學者,他的漢語名字叫謝和耐,是很有名的漢學家。因為中國的國學在法國被叫做漢學。我的法語說的很差,簡單的可以。模仿法國人說中國話,我學的很好;可是模仿中國人說法國話,我至今不會。你們聽聽法國人怎么說中國話。(模仿洋人腔調)“你們中國人很聰明,你們說買賣,很形象”。因為他不認識這兩個字,對它不熟悉。他為了了解,把它看成了一個圖案,they are pictures。于是他懂了。可是諸位想一想,我們沒有解決,是因為我們對它們太熟悉。我們最容易遺忘的、最容易忽略的往往是我們最熟悉的。今天我們試驗一下,在座的大家和我一起寫一寫有多少字和這個“貝”字有關。“貪”,對,很有意思,貝的上面是個令,看來當了令,繁體字上面是個令字,令就是官,不管是牧令還是縣令,當了官就能貪,是古已有之的。“貧”,把錢都分了,沒有錢就貧了。還有沒有?“賞”,“租賃”的“賃”,“贖買”的“贖”,還有呢?“規則”的“則”,還有“債”,古代的責(黑板上板書“責”)這個字念“債”,那現代的“債”字被人格化了。“貨幣”的“貨”。“貨幣”的“貨”最有意思,不是原來的貝,是用錮跟其他東西化作的貝。所以“貨幣”的“貨”就代表錢。貨就是錢,齊國的錢上鑄有字“齊之法貨”。其中還有一個最有意思的字,也是我們最容易忘記的字,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學習民商法的同學。“質”,“質押”。上面那個“斤”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嗎?斧頭啊,是不是。斤就是斧頭,一把斧頭。斧頭干嘛呢?在今天的擔保法中仍然叫質押。擔保法的概念是把可以移動的財產或者財產權利留置給對方而進行的一種擔保行為。當然以不能夠移動的財產或財產權利進行擔保的,就是抵押。大家都學過吧,“保證、定金、質押、抵押”都是《擔保法》中的內容。把人抵押到那里叫什么啊?叫人質。把物抵押到人家那里叫物質。據說秦始皇的父親就做過人質。秦始皇的父親被抵押到哪去了呢?很對,趙國。這就是三家分晉以后韓、趙、魏的趙國。質就是擔保。秦始皇的父親就曾經被抵押到了趙國。大家看過有個電影叫《英雄》,那些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是虛構的,但是秦國去攻打趙國卻是真實的。那么當時的擔保合同是什么呢?你們學過的,叫質劑。“劑”這個字很有意思。我們現在_點一點地來,一點一點把大家帶進我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黑板上板書“齊”字)“劑”,“齊”也。這個字完全地左右同形。不知道諸位明白嗎?如果我們把這個字從中間分開,會發現這個字兩邊一樣。用刀把他從中間拉開,取齊兩邊一樣對等的。你給我多少質量,我就給你多少兵。你把兒子抵押到我這里,我就給你一個團。你把母親抵押到我這里,我就給你出兵一個師。你把老婆抵押到我這里,就歸我。一個兵也不給。(笑聲)是這樣的吧。所以它作為擔保的財富,或者他的程度,或者他所取得,應當是相互對等的,左右應該是同形的。

我們現在講的這些都叫做文字學,但是在中國古代它被稱為國學。“國學”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廣義的國學,一個是狹義的國學。廣義的“國學”應該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泛。一切以中國的主流文化及主流文化作為載體的文化現象,都可以稱為“國學”。這是一種廣義的國學,其中包括國劇、國樂,中國古代記譜的方法,也應當包括其他的地學、志學、樸學、牒譜學、雅學,范圍非常大。還有一種狹義的“國學”,這種狹義的國學指在文史領域里比較常用的,通常被稱為樸學,我們剛才所說的“你們中國人很聰明”(模仿法國學者謝和耐語調)那一方法就是用了國學中的“樸學”的方法。樸學是來源于漢書里的一句,其文質而雅,其意樸而素。是講究文藝的一種學說。它包括兩個內容,當然后來樸學一度就和經學合在一起了,是漢、魏以后逐漸和經學融合在一起的,至明清兩代又和考據學融合在一起。清代中晚期有個乾嘉學派,就是兩者結合在一起的產物。我們今天使用的是狹義國學中的一個概念“樸學”,并且是使用樸學中的一個概念“訓詁學”

大家會覺得訓詁學那么遙遠,田老師今天晚上吃多了,來給我們講講訓詁學。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訓者,聲也,音也,音訓。詁者,義也,意也。兩個意(同音),意思表達的意和它的解釋的義,合在一起就是文字中音意的意思。我們今天課程中講的這節課,當然如果有機會我們今后會講志學,比如方志在法學中的表現;比如數學,數術類等等,如果有機會我們也會講。當然我們還會講“長術”。什么叫“長術”呢?我不認為在座的各位你們儲存的知識里有它,比如紀年,怎么樣去紀年,就屬于長術。有一個詞匯,叫“太歲頭上動土”。你知道嗎?“太歲”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就是土地主)土地主嗎?(又有學生回答是一種微生物)微生物嗎?大家的說法基本是對的,“太歲頭上動土”是后來被演化成了壞人,惹不起帶有土地主的含義。然而真正意義上“太歲”是一個星的名字,我們的古人管太陽升起來叫做一日,是觀察太陽的結果,觀察月亮呢?月有陰晴圓缺,望朔之間視為一月也。望,月亮圓了,朔,月亮看不見了,視為一月也。那么有人說,下一個是什么意思呢?是年,對不對,日月年華嘛。年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的寫法是這樣寫(板書甲骨文“年”字)。年是一個豐收了的標志,莊稼的穗把禾都壓彎了,這不是今天意義上的“年”。今天意義上的,應該是歲,請問你幾歲了?(笑聲)我們寫簡體字,歲,是觀察星星。觀察哪顆星星呢?木星,地球的一顆姊妹星。人們發現每年農歷的十一月十五,木星最亮,而且停在我國黃河流域,中原流域的頭頂。人們就把那天叫做太歲在寅。是為“攝提格”,這些詞匯對諸位來說非常地難。好,我們的“長術”就講到這里。人們管那天太歲在寅位上,即黃道跟銀道的夾角上那個地方出現的時候,認為這天“不宜動土”,如果這天挖土,主全年大兇。所以才出現了“太歲頭上動土”這樣的詞匯。這說明什么?說明任何語言詞匯,都在不斷地伴隨著人類社會而前進。任何語言和文字都在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演變而演變。

我們回到我們的主題。大家看一看,用這種方法來解釋我們的法學,我們會碰到什么問題和哪些現象。首先我們來解釋一個“契”字和“約”字。我最近出的一本很重要的書,也是一本很有影響的書,就是中華書局出的三卷本《田藏契約萃編》,160萬字,很厚,20斤重,1400多元錢。我們看看契約到底什么意思。我現在手里有一張紙,大家把它當做木板,我們在這里畫上木頭的紋路,我們在這塊木板上面刻上字,刻上三個橫道,我們用一把刀從中間把它割開,你一半他一半。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對在一起的話,我們發現它們原來是一份。我們管這個動作叫做刊合。再看這個,我們有一塊木板,我們在木板上刻了一些道,我們用刀從中間割開,重要的大事我們才舉行這樣的儀式。那么請問這個字念什么呢?我們管剛才拉開的動作叫做“判”。(板書“判”字)這又是一個左右完全同形的字,用刀把它拉開,現在的寫法仍然左右同形。這樣的合同形式就叫做判書合同,你拿一半我拿一半,判離了,“判決”的“判”至今如此,我們太熟悉了。我們沒有一個人想過這“判決詞”的“判”到底它的來源是什么。我可以肯定地說在座的95%甚至99%都沒有想過,誰也沒有曾想過這個“判”字最初的來源。其實這個字就是判,一種信證,所以《淮南子》中所記錄的“上古之民,刻木為信”是可靠的。刻木為信,至于他們約定的什么事情我不知道,只能找刻木的人來問了。

“契”字問題我們解決了,當然“契”的問題很復雜,我們暫時解決到這里。我們來解決“約”這個字。古代所有的纖維之物都用一個“糸”。比如綿字,絲字等等,這個大家同意吧。(黑板上板書“糸”)我手里有一個繩索,這個就代表我黑板上的“糸”字旁,我在這上面打了一個結,看到了嗎?打了一個結,我把它放在這里,這個字念什么呢?這個字就念“約”。我們所能見過的甲骨文中的“約”就是這么寫的。所以“上古之民,刻木為信”不但正確,“上古之民,結繩記事”也是對的。在今天的少數民族習慣調查中,仍然可以看到他們有結繩記事的習慣。說中國人沒有西方的契約精神是能夠成立的。說中國人沒有古典的甚至沒有中國人自己的契約精神是不能成立的。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在它的法律的發育過程中都創造出了契約的概念,而惟有中國人對契約的表示是最準確、最形象又是最浪漫的。‘系了一個扣,約了什么事,那就要問他們約定的人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一摸兩疙瘩,二更天見面,四個結,四更天見面,系了五個疙瘩,不能去了,五更天天亮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說。對這些也許我們太熟悉了,乃至于由于我們的熟悉而把它遺忘了。

如果我們把這些解決了,我們還能不能解決一些更有意思的問題。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法、律、刑和古代文字的表達。有人說,田老師這一套屬于一般學說,或者游學者。剛才春楊教授介紹了,我是這里、那里的客座教授,其實都是虛名。I am homeless,homeless professor,無家可歸的教授,“游學者”太抬舉我了。我們來看看刑、法、律,我們所學的這個專業。如果剛剛我們所講的契約能夠成立的話,那么我們看看古代的先民他們怎么樣來理解刑、法和律。我們說人們記錄了日月星辰,只是對自然現象的描述,同時,人們一定對他們生活中的社會現象也有記錄。比如有一個這樣的詞“日出而市”,早晨太陽升起的時候大家去作交易。在哪兒作交易啊?在市井作交易。這個井就是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這個地方就是今日的繁華地帶。“行”字就是十字路口的意思,很多商家在這里經營。市井文化實際上就是很多人聚集在這里的交流。他們一定會記錄他們的生活,一定會記錄他們的社會。人類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了他們的社會生活,在中國古代就叫做意會或者會意。一個東西在“一”字的上面,這個字就叫做上,一個東西在“一”字的下面,這個字就叫做下,表意準確清楚。

我們首先看看人們是怎么記錄法律的“律”。“律”最初一個“聿”字,我不認為在座的各位有這一知識。(板書甲骨文“聿”字)律,就這么寫,非常簡單,為什么這么寫呢?它的甲骨文的寫法是一只手拿著一個豎直的東西,上面有兩個孔。對,是笛子。是什么笛子呢?是定音用的笛子,現在也叫定音哨。近年在湖北金門出土的楚國的編鐘樂器里,就有一個用骨頭做的短笛。這短笛上有兩個孔。如果按住一個孔,放出一個孔,吹出音高的就是C調的“多”,抬開兩個就是C調的“咪”,全部堵上吹出的音就是“少”這個音。當時的人們大概是一個管它叫黃鐘,另一個音就是大呂。由于音高不同,獨奏時可能顯現不出區別,但如果合奏,就必須使所有樂器的音調加以統一。總不能在演奏過程中你是C調,我是G調,你黃鐘我大呂是不能使這個器樂得到協和的,今天的時髦話就是和諧,我們還是用協和來表示,是不能使這個樂隊產生協和一致的聲音,一定會使音色非常亂、非常雜,所以必須要把所有的樂器,彈撥樂、吹奏樂、打擊樂的聲調統一起來。彈撥樂早期中國也有,像古琴。那種懷里抱著的彈撥樂器都是從西域引進來的,因為和騎馬有關。中國的樂器都是坐著的,四平八穩,這里邊有法律意識,我們以后再講。你看,要把音調定在_起,我們把它叫做律呂之律,一個人跟一個人合唱,很和諧。兩個嘴同聲叫做律呂之律。所以最初的律的含義就是一個定聲音的意思,定音,笛子的作用是定音,定音的作用是讓所有的音調一致,將音調統一了,讓它一樣了,讓它一律了,這種意思表達是相同的。有一個現代的詞匯叫一律,一律,統統的。一律的“律”最初只有一個概念,“律呂之律”。它是律的本意。法律之律的“律”的最初含義就是這個律呂之律。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開始有了祭祀這個行為。“祀”,你們看,一個旗幟,一個幡,一個人在這跪著,如果是一堆土,就是社。封土為社.。還有祖,這個字就屬于男性崇拜,表明中國進入了父系社會,“祖”字是由一個“示”旁加一個“且”字,最初在甲骨文中“且”字就是一個男性生殖器,非常形象的男性生殖器。在我們國家經常發現古代留存下來的很多用石頭雕刻的男性生殖器,被稱做“石祖”。我和我太太在日本的時候,在北海道文化中,也有這種“祖”文化的現象,說明不同種族在歷史上都出現過這種男性崇拜的現象。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就介紹到這里。我們告訴大家的是,當人們祭祀的時候,人們對祭祀的什么非常注意呢?首先應當是祭祀的形式。我記得就在這個教室里面,在去年的冬天,我給這個學校的刑法學博士生作過一次講演,叫做《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刑法》,當時的主持人是趙秉志老師、還有王作富先生、高銘暄前輩。大概也是這么多人,我講到中國人對外國人的財富輸出,講到中國人最早跟西方人的沖突是伴隨著商業貿易,最初的貿易被稱作香料貿易。中國人進口了大量的香料,包括紫檀香、降香花梨、蘇合香等等大量珍貴木材,用來做什么呢?用來作成禮佛祭祀燒香用的香,明清以來,中國人在禮佛祭祀中燒了多少香,難以統計,直至將東南亞地區紫檀、降香花梨基本上砍伐殆盡。人們燒香的時候,看到縷縷煙氣飄然而上,將他們心目中對神明的恐懼與希望,一起托付給了云霞升騰的煙霧,人們盼望著這些煙霧能帶著他們的祝愿和祈求一起裊裊升起,于是數不清的珍貴木材化成了充滿世俗雜念的人間香火。

人們發現祭祀的時候,禮儀的時辰非常重要,就像剛才說到太歲頭上不能動土。所以中國古代有很多對時令的禁忌。春去秋來,兩分兩至,中國是個農業國,對于月令與物候尤其重視。農業制國家對于歷法特別注意。“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就是傳統的物候民諺,農村來的同學就知道這個。古代先民對這些就非常重視,我想他們大概不知道什么叫復活節,感恩節。(笑聲)我們再看黑板,人們對歷法的要求必須統一。不能在祭祀的時候,你今天初一,我今天十五,這是不成的。全國都要統一在一個歷法上。女士們,先生們,感謝黃河吧。黃河不僅僅是母親,長江不僅僅是搖籃,在中國的版圖上,(板書中國地圖)我畫中國地圖從來畫得不像,你們看這兩條河,如果沒有這兩條河,中國是不能統一的。黃河和長江造就了中國的統一,去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這兩條河是如此的桀驁不馴。如果上下游不是一個國家,甭打仗,只要把河挖開,底下全淹了。再看看中國的版圖,、很少把河作為省的分界線,而是這個河流到我這個省,河的兩岸是一個省,這樣有利于對長江黃河的治理。你們去看一看,去體會一下,去真正走訪過一次黃河九曲,沿著這個黃河大河上下長江兩岸,去走一下,你就會知道,為什么中國是統一的,甚至為什么一個省這個大江大河穿插而過而不作為界限。你就會明白一個道理,不能夠使它們成為一個界限。那么在這個大的國家里,不同的日光射角和人們觀察的天象角肯定不一致,所以必須把它統一起來,必須你也是初一,我也得是初一,大家祭祀的時間才能在一起。一個國家的歷法是他的主權。比如我們1949年起我們國家憲法實行公歷,那天叫1949年10月1日,民國政府規定的是叫民國多少年。乾隆是叫乾隆幾幾年,有很多紀年的方法。有一次有一個同學拿著一份契約問我,她說田老師,你看這上面寫的“成紀某某年”,我說這個,是成吉思汗紀年。成紀767年是蒙古地區“德王”的臨時紀年。就是在抗日戰爭末期蒙古德王起兵反抗的時候,他既沒有使用民國的紀年,也沒有使用公元,也沒有使用日本的昭和,也沒有使用偽滿的“康德”。他創造了一個成吉思汗的紀年,在中國使用的時間非常短。農業的國家和祭祀的盛行都要求在統一的國家形態下將這些時間表述的方法統一制定下來,那么我們就管這個叫做歷法。這個時候就是律歷之律。“律”從唱歌的,演奏儀式的定音調開始發展到了律歷時期。在一個國家里律歷必須統一,生產與生活包括人們祭祀的時辰,都要求一致,而且必須一致,否則就不是一個國家了。

這就進入了“律”的第二個時期。后來到了戰國時代,人們發現在軍事過程中,這個“律”也非常重要,令行禁止,鳴金收兵,一鼓作氣,所以這些也是一致的表達,戰爭中步調必須一致。這個時候這個“律”就進一步加了雙立人,并且變成了律統之律,軍事活動要求其參加者的行為必須統一起來。律帶有統一的概念。一致的概念,全體的概念,統統的,統一也是,在封建社會中有時法律在中國分裂的國家中也被稱作叫“統”,但是在完整的國家形態中的法律有的時候就叫做“律”。統跟律這兩個字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律中經常混用。比如《宋刑統》,宋朝的法律就不叫律,叫做統,是不是,你們學過吧。中國有好幾個偏安的分裂的國家,他的法律也叫統,統也是法律的意思,統既然能是法律的意思,律也是統的意思。這兩個在古代就叫做通假,叫做意轉通假。很有意思吧,原來法律的律最初只有一個意思,是叫大家統一的意思。那么它跟法有什么區別呢?我們說如果是分裂的國家時期,它就叫法,我們一會來研究這個“法”字。律,這是小國之法,分也,小的,統一的,分裂的,我們叫他法,中國只要是統一的國家,這個國家一定叫他“律”。《大明律》,《大清律》,宋朝為什么叫做統啊?北方是人家的,是分裂的。一定是分裂的就叫做法或者統。完整的國家形態就叫做律。那么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的法律叫法還是叫律呢?對,齊國叫齊法,魯國叫魯法。但是也叫律,有幾個國家叫律。韓、趙、魏叫律,秦一開始也叫法,只是后來到襄公以后改名為律。那么我們先看看韓、趙、魏這些國家,有三個國家。魏國叫魏律,為什么魏國不叫法而叫律呢?因為韓、趙、魏原來是一個國家。三家分晉,因為他是統一的。韓國的法和魏國的法、趙國的法一樣,也就是你這個人如果在趙國犯了罪;該怎么處罰,吊銷營業執照,在魏國也同樣。而其他國家楚國叫楚法,齊國叫齊法。有一個人叫商鞅,他“變法為律”,這一下子把大家全給繞住了。什么叫“變法為律”呢?有人認為從此中國沒有了法學,只有律學。實際上“變法為律”非常簡單。就是把分散了的各國不一樣的法,統一成一個大國之下的完整的律而已。如果我們沒有國學的基礎,沒有訓詁學的基礎,沒有文字學的基礎,沒有史學的基礎,我們永遠自己纏繞在自己設定的蠶繭里吐絲,我們永遠解決不了變法為律的根本內容。什么叫只有法學沒有律學,律學就是法學的一種形態。變法為律,就是把小國的法統一成大國的律。律者,統一也。道理非常簡單,你們看看秦始皇的詔書:二十六年皇帝兼并天下,然后干嘛,同律度量衡。他沒寫統一度量衡,他寫的叫同律度量衡。哪位不信,可以回去查。同律度量衡,就是把所有的東西全部統一起來。一律,現在一律這個概念仍然有。很簡單的一個事情,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就是學問,就是學術,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就是騙人。你們看變魔術的折騰半天,就叫做遮人耳目,下面必有小動作。那么律的問題我們暫且放一放。我們來看看“刑”是怎么一回事。

刑字在《說文解字》里就這么寫,并且根據東漢許慎的解釋“刑者,剄也。”同樣在對“剄”字的解釋時,他又說“剄者,刑也。”這位許慎先生也不怎么樣,跟大家搞了一個定義循環。聽得懂定義循環吧。問:“什么是男人?”答:“男的不是女的。”又問:“什么是女人?”答:“女的不是男的。”(笑聲)這就是《說文解字》里對刑和剄字的解釋。由于《說文解字》如此,給大家全給糊弄到今天,現在叫做忽悠是吧,忽悠到了今天,也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剄,非常簡單,拿刀砍脖子,殺頭。所以我們的老師在講到這個問題時,很有意思,他作了一個非常非常美麗的動作,用大臂帶動小臂自上而下畫了一個優美的弧線,并且伴著解釋說道“刑者,開刀也。”(板書“刑”字篆書)有人說刑字左邊的念開,右邊的念刀。不奇怪,哪位到書店看看,三十多種同名同姓的不斷地克隆的《中國法制史》就有這么說的,也許中國最多的一本書就是《中國法制史》。這不能怪那些作者,得怪那個體制。誰要想評博導,你就得寫一本《中國法制史》。于是就不斷地去克隆,不斷地去抄。不叫抄,叫“下載”。不斷地下載,從別人的文章上開刀下載,(笑聲)后來我想來想去這開刀肯定不對。為什么?這開字古代不這么寫。這開字古代外頭還有一個門字,它里面才是開。這個“開”是個簡化字的開刀。一下子把今天的簡化字的歷史推前了兩千多年。開刀肯定不對,所以我查《說文解字》,它說這個是刑,這個是聲音的表示,這是刊也。(板書“刊”字)其實這個字在今天還有。如果寫成半拉字,就是出版物。刊,修改的意思,矯正的意思。不知道諸位明白了嗎?你不按規矩辦,我就給你矯正了。所以這個字非常有意思。諸位你們在哪本書上看到過這個字有矯正的意思?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刑有兩個,一個在《說文解字》的第四篇“刀部”,一個在《說文解字》的第五篇“井部”,在古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這兩個字不僅形象不同,而且兩個字的讀音也不一樣。剛才大家都說黑板上寫的這個字非常有趣,這個字在古代叫刊,不刊之論。有一個人叫郭沫若,他給一家雜志寫了篇文章。總編一看,這是郭老寫的,不能修改啊,大師啊。于是總編就在旁邊寫著:此不刊之論也。隨即就給了發排的人了,發排的人一看,不刊之論,這就是不讓登啊,總編的膽子夠大的,郭沫若的都不給登'就當作書法給藏起來了。過了很久,郭老問:我那篇拙文如何?那總編說,您的大作我們求之不得,早給您用了。回來一問,說:總編,您在旁邊寫了“不刊之論”,我們就沒敢刊登。大家聽明白了么?刑就是刊,刊就是矯正。可是有哪一個人知道在古代刑已經具有矯正的意思呢?我可以肯定地在這里說,大多數不知道。

那么我們看看說文解字中的下一個刑字吧。是這么寫的,這個字可是真念刑。這才是中國古代的刑法的“刑”,它的讀音也念刑。它的解釋非常有意思,“罰罪也,從刀從井,井亦聲”。讀做“戶經切”,就是將戶字的聲母“h”與經的韻母“ing”進行拼讀,由于近兩千年來語音的變化,事實上“h”和“ing”在當代已經難以拼讀,另據段玉裁注“戶經切十一部”知讀音與現今之刑字較為接近。這邊這個字根本就是個井。井是什么?對,井就是家(馬小紅老師補充說了一個詞匯,背井離鄉)。對于今天大家都喝著城市里的桶裝水和礦泉水的人不知道井的含義。但是對于任何一個在鄉村長大的人,井將永遠留在他的記憶中。每當他離開家的時候,他哪對著井啊?背對著井,漸行漸遠。井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是家的概念,是親人。如果這個人,讓用外力強迫他,用兵,用強制力,所以有人說“刑起于兵”,讓兵給他抓來,他必然要離開他的井。“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小時候對這個百思不得其解。我就想是老師寫錯了,應該寫“窗前”明月光。到底是窗前還是床前啊?正確的寫法應該是床前。睡覺的床,床前明月光,我小時候就對它做過試驗,這床前明月光,這床在哪里呢?這床就得挨著窗戶,才能看見月亮。啊,太聰明了。后來我一想,外邊要睡著是我爸爸呢?(笑聲)后來我終于明白了,床是什么意思?對,同學說的對,井欄,床就是井欄,就是這個欄桿,中間是吊著打水的那個桶,這就是床。床前是站在井的邊上看著井水,想起了自己的家人,看著井就發揮了想象。我家鄉的井啊,井就是家。所以才有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要在床上能看見什么呢?舉杯邀明月,對影是枕頭。(笑聲)所以床也好,井也好,這個家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李白在床前,也就是在井邊上看到的月亮想起來故鄉,所以這首詩的主題是思鄉。

有誰這么想過呢?有人認為跟刑有關系嗎?大多數也不知道,因為中國沒有一本法制史的教科書這么寫過。我們在自己所設定的那個蠶繭里,不斷地吐絲。我們說中國的法律是出禮人刑,是諸法合體、民刑不分,刑禮相兼。我們造了一個公式,用于套算我們需要解決的各種疑難問題。當我們需要評價一個古人的時候,我們也造出了一個公式,如這個古人的階級性、歷史性、局限性,以及借鑒性。我們唯一沒有做到的是沒有征求過這個古人的意見。我們只要按照今天新時代的要求去衡量這個古人就可以了。我們拿出這個古人的目的只有一個,來適應我們今天的新時代。前不久在北京開了一個會,在會上有人就說中國法制史研究走向衰亡,反正很不景氣如何如何。可是為什么今天會有這么多的人來,外面還站了好多,我看很景氣啊。我剛才問你們中國人民大學怎么這么多人對法制史有興趣,很景氣啊。所以不是中國法制史不景氣,是那種封閉式的研究方法不景氣,不能適應我們今天的新時代。如果我們仍然沿著那個方向去前進,我們今生不能解決這個,這就好比我們永遠在自己作成的蠶繭中吐絲,最終將徹底束縛住我們自己。

“法”字的概念就更為有趣,現在我們來看看“法”字。(板書“瀘”字)看到黑板了嗎?據說這是一個古代最老的寫法。那么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呢?諸說不一,它被分解為這邊是水,這邊呢有人管它叫豸,獬豸,有人說下邊是個去。對這個法字的解釋有三種,都是比較權威的。最早的解釋當然比較早,都是來源于30年代的解釋。我們剛才講到國學的時候,講到一個雅學,講到一個志學,沒講通學,以后我們講通學。最早的解釋是從國學中的通學來的,通志、通典、通考,大家知道,最早的法史研究就是從那里來的。按照30年代時期的解釋,參考《說文解字》的注釋,這個字從水,這邊是一個水字,水是很平的。所以《說文解字》日,法者,刑也。平之如水,故從水,就像執法者一碗水端平,像水那么平了。太理想化了,太偉大了,但是細想起來有問題。為什么有問題呢?法的平啊,不是立法者的意圖,是大家對司法的要求。立法者的立法都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利益。不但說古代的法律沒有做到水的平,現在的法律能不能做到像水一樣平啊?今后的法律能不能做到像水一樣平啊?按水的屬性去理解法,是有問題的。像水一樣平只是一種希望,是一種寄托,是一種理想,法過去、現在甚至將來都沒有像水那樣平過。幾天前我參加一次重要的全國人大召開的關于直銷立法的會議。大家知道直銷吧。把直銷區別于傳銷,是很重要的一個關系。我除了研究這個以外,我為了謀生,我也研究拍賣法,我寫的很多書是拍賣法的作品,其中最暢銷的是《拍賣法案例指南》,跟《拍賣概論》和《拍賣法實務》。我大概應該算是中國當前的拍賣法的專家,(笑聲)因為要謀生。國學者,我之所愛也,饅頭者,我之所愛也。二者不是不可兼得,都需要,所以我也研究拍賣法。我作為拍賣法的專家參加這個會,在參加之前我們作了很多調查,好多農村的青年去參加傳銷,大家都聽說過吧。在那里講演,怎么怎么賺錢,怎么怎么騙人,什么寶塔式啊,什么金字塔式啊,什么老鼠會,大家都知道吧。我曾經調查過一個做傳銷的姑娘,19歲。我說她為什么參加傳銷,她沉默不語。我又問她:你知道傳銷騙人嗎?答:知道。問:知道為什么還來?答:我在家里連騙我的人都沒有。(笑聲)一個19歲在農村的女青年,對她們來說沒有招聘的可能。沒有人招聘她,她不可能把她的簡歷投到哪個用人單位去。她們沒有出路,她們只能抱著一線機會來試一下,哪怕她們知道是在騙人,在封閉的農村環境下,她們的青春無法得到張揚,寂寞到連騙她們的人都沒有。在《被冷落的真實》這本書中,有一個叫“與神共舞”的章節談到我走訪一個農村燒香的人。我說:你不知道你燒的香是沒有用的嗎?沒有神明在天上,你燒的香不能傳達給他們,這是一種愚昧。這老太太看了我,問愚昧是什么意思?我說愚昧就是傻,她聽懂了。她說,傻,我傻,所以我燒香,不會燒香的人更傻。接著她說,你剛才說的是什么?我說是愚昧。她又說,不會燒香的人連愚昧都不懂。(笑聲)

法第二種解釋說把這個犯罪的人放逐到河的那邊去,流放到河的那邊去。比剛才像水一樣平的思想前進了一步,但我們也覺得有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放到河的那邊去,中國古代很難用河來分割國家,我在黑板上畫一個圖。畫圖之前我先告訴大家,如果把人放到河的那邊去,你們知道是什么呢?“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對面的姑娘,看過來,看過來”(笑聲)聽得懂吧,這就叫做秋水伊人哪,有彼伊人,在水一方。靚女啊,你在河那邊啊。把犯人放在河那邊,讓犯人跑到外國去,不太可能。中國古代是封土為疆,請看,疆字怎么寫?(板書中國古代“疆”字)疆字的下面有個土字,表示用土來作為邊界,劃分了你的田,我的田,他的田的界限叫疆。疆者,域也,疆域。國與國的界限就是長城,The Great Wall。我們再畫一個中國地圖。(板書中國地圖)我們這次爭取畫的像點。長江,黃河。你們說中國古代,我不同意以河為疆界,我同意以什么為界啊?長城,封土為疆。這是秦長城,這是趙長城,這是楚長城,這是魏長城,這是韓長城,這是燕長城,這是齊長城,你們知道中國的長城最南到哪?湖北有長城,諸位相信嗎?河南有長城,諸位知道嗎?趙長城就在河南。中國的秦始皇不是筑長城,而是修長城,秦始皇的作用就是把長城不連的地方給連起來了。秦代的長城修好后,南邊這些東西從此不再是疆域的界限,不久就廢掉了。犯了罪的人擱哪啊,給放到長城外邊去,給披甲人為奴,去打仗,去當兵為奴,戍邊,就給放到邊防。把犯罪分子擱在河那邊,河那邊本來就有一個伊人。(笑聲)以后我犯點小罪,就給我擱到河那邊去,多好,是不是,把人擱到河的那邊這個說法不能成立。第二個不能成立的是什么呢?是獬豸的豸。《說文解字》中對“渡”字右上邊作了解釋,指出是一種動物的名字,叫做豸,這是一個象形字,源于動物沒有問題。(板書“獬豸”圖案)一條腿,兩條腿,三條腿,四條腿加個尾巴。那么這個是什么呢?有人叫它豸,有人叫它獬豸,這沒問題吧。你們的教科書里寫的獨角獸,于是《說文解字》中稱道,“豸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豸從去。”這一解說大約起源于《尚書》,在《尚書》中有個叫皋陶的人,他在審理案件的時候拉來一只神獸,據說是個羊或者牛,長著一只犄角,叫獨角獸,令其觸之不直。古代的原告被告,又稱兩造,審訊的時候,沒有那么多法律的根據,就弄來一個神獸,一只角的神獸,來這兒一陣亂頂。這里有一幅圖,(展示《被冷落的真實》里收錄的獬豸圖案)就是采取了《尚書》里邊的一段插圖,就在這一頁。這就是古代的《尚書》那本書的插圖,就在這公案之下就拉出來一只神獸,就在那亂頂一陣。首先我們說這個獨角獸是否存在,在古脊椎動物化石中沒有得到證實,在田野考古的科學中無法證實。目前知道有獨角的古脊椎動物只有一種,犀牛。如果在法庭上拉來一只犀牛,先不要談中國古代黃河兩岸有沒有犀牛,即便是有,拉來一只犀牛,那恐怕不是原告、被告跑了,法官都跑了。如果古代有這種神奇的動物,在各種斷代史書的《五行志》里肯定會給它記錄下來的。“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運之”,貴州那里沒有個驢,有個好事者運了一頭驢去,還給記下來了呢,何況這個呢?“趙國無犀,趙國沒有犀牛,有好事者船載以運之,一日,那犀突發威風,亂頂一陣,法官、犯人皆跑耶。”沒有這樣的記載啊。羊有沒有啊,神羊,一只角的羊,也沒有啊。所以這個神獸的有無是值得懷疑的。中國人很喜歡神明,然而神明一定不是真實的東西,更可能是人的一種圖騰。圖騰,這個需要說明,圖騰這個詞匯不是中國古代漢語固有的,它是從英文里邊翻譯過來的。他有一個人叫林琴南,他在翻譯一本書里的時候,碰到這個英語怎么說,Totem,他翻譯過來在中國找不到合適的詞匯,他就找了相應的兩個字,組成了一個新的詞匯“圖騰”。這真的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音譯,也是非常準確的翻譯。這種圖騰現象在中國很普遍,比如龍,皇帝是龍之子的那個龍一樣,又比如鳳凰都是一種圖騰的產物。因此也無所謂是否真正存在獬豸這種動物,沒有人去考證過那獬豸的性別是公獬豸還是母獬豸,也沒有人考證過這獬豸吃什么,吃草,吃糧食還是吃肉。(笑聲)女士們,先生們,誰也沒有考證過獬豸是怎么交配,怎么繁殖,是卵生的,還是胎生的。這些聽起來可笑,但是在自然科學中這都是必須的。你判斷它到底是哺乳類還是禽類,首先就是要這樣做。任何人都無法去證實獬豸是否是一個客觀存在,那就只能是人們思想領域、哲學領域、意識領域或者文化領域中的一種神明存在。可是我們所有的教科書中從來沒有懷疑過,以致到今天我們都寧愿相信獬豸的存在,有的法院門口也弄一個大獨角獸在那兒蹲著。大家看到了吧,說出去都讓人家笑話,沒有這樣一個動物,一個四不像,非驢非馬的一個東西。

那么獬豸到底是什么?我們應該從國學的角度來解釋。說它觸之不直,令去也,觸之不直,很好,這個去就是“法”字的下面的“去”,“不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直就是彎曲。大家一定要開闊自己的思路。不直者,曲也。所以中國古代有一個對稱詞叫曲直。是非曲直,曲跟直表達了什么意思呢?首先應當從源頭上加以考察,一個甲骨,一個骨頭,或者一個烏龜殼,在上邊鉆上洞。這個鉆洞的行為就是占卜。這個動作就是在一個東西上打眼,或者打個洞,在這些甲骨上,龜甲和牛的、羊的肩胛骨上打眼,干什么呢?拿到火上燒,讓火在背面燎烤,古代叫炙。這個“炙”的音與獬豸的“豸”是同音的,在古代被稱做同聲通假。炙者,燒也。燒完以后,就可以發現在甲骨的洞與洞之間出現了裂紋,比如這次紋路直著裂了,在旁邊就寫上字了,“得貞”,就是直;如果下次的紋裂不再是直的,曲也,得曲。甲骨上裂開的紋路就叫做“理”,直著開裂就叫理直,彎曲開裂就叫理曲。理直者氣壯,理曲者詞窮。后來理就成了中國古代的法官,如理、大理、大理寺正卿。理,法官也,《周禮·秋官》里就有“命理瞻傷視折。”《周禮注》稱“理者,法官也”。理直理曲就是人們最早的一種判斷,這兩個肩胛骨就是最早的判決書。在那個沒有成文法的時代,人們靠的就是這種原始的方法來解決。那么誰來燒這個洞,鉆這個洞呢?誰來讓大家去判斷曲直是非呢?“非”字更有意思,看見沒有,兩條道就念非,也是占卜的結果,好像是雙排裂紋一樣。誰去主持占卜呢,由誰負責判斷理直和理曲呢?由巫來判斷。所以說,法起源于巫。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否低估了古代的法官啊。古代的法官,我們說最初的法官應該就是巫師。在奴隸制社會或者封建社會早期巫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相當于現在的國務院總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當時的醫學、占卜學、星象學等很多東西都是在巫的手里控制著。巫在當時是最重要的人員,巫是通過鉆和燒甲骨判斷曲直,那么巫在判斷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神明化,我們也稱為神格化。巫要作出神附在他身體上的表現,巫要求神的力量降在他的身上。這就像古代埃及的法官,把馬鬃毛做成一個一個的頭套,戴在頭上,也像古代羅馬的法官,用羊身上的毛作成發卷頂在頭上一樣,從而他們不再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他們成了神的使者。在中國就是獬豸,所以獬豸就是被神格化了的巫。獬,音解,解者剖也,庖丁解牛,宰牛的那個人。宰牛跟巫有關系沒有啊?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穆斯林兄弟,穆斯林兄弟在屠宰牛羊時,就要請阿訇來念經,阿訇在阿語中就是師傅的意思。而牛的肩胛骨正是用來占卜的工具。巫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官,法學起源于巫,此乃田說也,能不能立的住,要靠很多方法來證實。這只是一家之言,別人說也應當聽。比如有人稱“水者,均布也”,不也是一家之言嗎?總之,田的這個一家之言,是讓大家別開了一種眼界,一種看到了更廣泛的東西。很可能可笑,但是他卻值得褒獎。因為他解釋了一個問題,他解釋了一個中國古代的法官跟羅馬的古代法官,跟埃及的古代法官,在神格化的這個問題上是一致的。

除了這些一致的以外,用國學的方法,用文字符號學的方法,還能不能解決些其他的問題呢?同樣可以,比如合同一詞,我在一本法律大辭典中看到過說合同這個概念是從日本引進的,因為日文中有一個詞匯叫合同契。我感到奇怪,我是在座的較早的去過日本的人,80年代我和夫人去了日本,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我還編譯了當時的日本國所藏中國法學古籍書目,是介紹大木干一氏的法學古籍專業書目,199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現在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在日本的時候就了解到了合同契這個詞匯,日本人說這是源于中國的唐法。因為在日本的那個有合同契的時代,是使用令的時代,什么養老令,令集解等等都源于唐令。那么在這個時期,日本人效仿中國唐代的法律,還沒有出現效仿西方的法律。那么“合同”兩個字到底是源于中國的還是源于西方的呢?其實中國很早就有合同一詞,(板書古代“合同”同體字)合同兩個字字形也非常相近,都是由二口組成。表達二人異口同聲,即兩人表述的一樣。后來這個字又進一步發展了,上邊這個一字拐了個彎,你們說這個字是合還是同啊,如果上面是個三角形,就是合,上面是個方形就是同,唐代這兩個字都寫在一起,是個雙音字,就念合同。很多同學可能很驚訝。在敦煌出土文書中可以發現大量的連寫的合同二字。我不會講法語,交流上有困難,于是我就把三年的業余時間放在了圖書館。我每次出國都會完成一本書,很有意思。在日本我完成了《日本國大木干一藏中國法學古籍書目》,1994年、1995年我在美國呆了兩年,我完成了一本《美國五館藏中國法學古籍備份書目》,包括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還有UCLA的魯道夫圖書館、國會圖書館(CONGRESS LIB)以及紐約大學圖書館(NYU LAW LIBRARY)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EAST ASIA LIBRARY)所藏的中國法學古籍書目,可惜最終沒有得到授權出版,目前只有英文稿本流傳。我在法國完成的是《法蘭西學院所藏中文善本書目提要》,于2002年中華書局出版,我認為這是很精美的一本書。在法國的時期我曾經和我夫人一起參觀法國的國家圖書館,并閱讀了保存在那里的敦煌文書。這是由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整理的,別號為“B”,另外與伯希和一起發現被英國人斯坦因帶到英國去的,編號為“S”。這兩個人是在敦煌的最早的發現者,他們兩個人一人拿走一半,斯坦因把他拿的放到了大英博物館,伯希和把他拿的那一半放到了法國的國家圖書館。我們在那看了這些文書,在這批資料里就有這個字“合同”,這個字在古代還頗為費解。是王國維先生,王觀堂,在《觀堂林集》里面作了解釋認為就是現在的合同二字。其實這樣的字在中國古代很多很多,我們要回到這個它的生存的時代中去,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字為什么合同兩字寫在一起。把它中間分開一邊一半,那么這邊就剩了一個,兩個只要對在一起就可以了。在座的有不少學者,我稍微插一句,我認識的專家有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王宏治教授、李建渝教授、李祝環教授,還有高浣月教授,還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的很多博士和教授,謝謝各位對我的講演的捧場,謝謝諸位對我們法律文化論壇的支持,我就感到更加的汗顏,更加不斷的脫衣服。其實你只要回到那個生存的環境中去,你就能解答,這樣的字在中國的古代很多的。不是沒有,是非常的多,非常的多,我們把它忽略了。(板書中國古代“黃金萬兩”連體字)小伙子,這念什么,黃金萬兩。看到了嗎,在城市里面不一定認識,任何一個來自于農村的人都非常認識。黃金萬兩,他把它合在一起寫了。這種合成字在中國古代非常非常多,我們要想了解它,就必須不能冷落它。一定要回到那個時代,回到它所生存的環境中去,我們才能對它有所認知。我前兩天買了一本書,叫《中國性學史》,我感到很奇怪。作者在一個農村的窗戶上面拍了一張照片,這照片呢是一個小猴,這猴上面又趴著一個猴,倆猴。這位性學大家寫了什么呢?他說中國古代的人為了多生子女,在他們窗戶上畫上了猴做愛的圖案。我覺得中國人好像還沒有開化到那種程度,中國人的希望就是招財進寶,升官發財,不可能在自己的窗戶上畫上這玩意。實際上那是什么意思呢?那個非常簡單,一個猴的背上背著一個猴,就是輩輩封侯,實際上輩是這個背的諧音。我還見過一本書叫《中國雜技史》,那上面畫了一個猴騎在馬背上,作者說中國古代在漢朝時期的畫像磚里就有這種圖案,三國漢晉時期的畫像磚里就有這種圖案,到唐代他說在敦煌里也有這種圖案,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在那個時候就有了雜技的表示。我覺得那都是胡說八道,這個猴騎在馬背上就叫做馬上封侯,馬上就是立即的意思,別明天再封,最好今天就給我封了侯。大家聽明白了嗎?不要盲信某些權威,不要盲從。去尋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去發現就必有收獲。總之,這一切都應當在自己的尋尋覓覓之中。

我們本來今天還有一個字要想跟大家解釋,那就是雅學中的“常”字,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不能跟大家介紹了。中國古代到底是二元的,還是多元的?這個社會中除了法和律以外,有沒有其他的呢,比如習慣。如果說這個習慣,我們又稱之為什么呢?那就是常,常也,在雅學中,國學中的另外一個,雅學,比如爾雅,屬于詁學,就是解釋詞義的一本書,《爾雅》一書中稱:“典彝法則刑范矩庸恒律戛職秩常也”。其意是指國家的法典,國家的法律,國家的規矩都源于常。常是什么呢?尚也。尚是古代的宮室。在部落時期一個最大的房子。如果你要到俄勒岡州或者以北,有一個印第安州的保留地,你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帳篷。其中有一個最大的,這個最大的帳篷就是尚。《尚書》就是從最大的公室里發表的言論。由于時間因素我們不能向大家介紹了,我們沒有能夠講很多,但是我相信我把大家帶進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里,說它熟悉,我們沒有一時一刻的離開過中國的法,和與法律相關的社會以及秩序。說它陌生,是用這種方法去解釋或者用這種方法去描述古代的社會,卻是對諸位而言是非常生疏的。在《被冷落的真實》一書中,我寫了這樣一段話。我說: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想做的夢,我為自己也設定了三個夢想。第一個,我要帶著和我一起有共同追求和愛好的人到浙江的西部山區去進行黃巖調查,這個夢我們已經做完了。我們完成了上下兩卷這么厚的書《黃巖訴訟檔案及調查報告》,大家可以在網上看到,我們還有這個副產品——《被冷落的真實》。今年春天開始,春夏之交的時候,在座的王宏治教授、春楊教授、還有在座的北京大學的幾位同仁,我們一起去到了徽州。我們有13個人到徽州,我們分別對休寧、皖南地區進行了一些普查與調查,我們在山區里,我們就住在山里面,我們在調查當初的一些當地居民的習慣,比如殺豬封山,有很多的習慣,我們把夢從浙江西部的充滿桔林的山區里做到了黛瓦粉墻的徽州,我們的夢做得更深了,我們將在明年的12月17日,完成這一夢想,完成徽州民間私約及徽州調查,也是上下兩卷,80萬字,奉獻給大家。此后,我們還要把我們的夢做到山西的中部,我們將對晉商和山西中部的交易習慣進行調查,2008年前后,我們將完成這一調查。一個人應當有一種夢想。是這樣的吧。我這樣寫道:“我的夢做得很深,但是請不要叫醒我。夢到酣時請不要叫醒我。我一定會告訴你們我在夢里的所有的真實。”

關鍵詞:國學法學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 驗證碼: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藝
  • 飲食
精彩推薦
安全聯盟站長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