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藥王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曹立君)
楚布寺舉行展佛儀式(圖片來源:中新網)
拉薩,被人稱為圣城。但是游客去得多了,圣潔的味道就似乎被沖淡了。看到布達拉宮被炒到1000元一張的門票,大昭寺里處處要收錢的牌子,那感覺,就像頂級的鐵觀音,被沖了7、8道,索然無味了。
今天小編盤點西藏23座不要門票的寺院,與大家分享。走進這些游人很少去到的寺廟,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往往叫人忽然間的感動。
次巴拉康
小昭寺門前右側,走不了幾步就是次巴拉康。門很小,而且門上掛著個牌子,寫著“吉崩居委會”的字樣,不留意還真難以注意到它。“拉康”是宮殿的意思,次巴拉康就是“長壽佛殿”的意思。所以,嚴格的說起來,這里并不是一個寺廟,只是一個佛殿。
次巴拉康的門前有一座很大的煨香爐,總是煙霧彌漫著。進入次巴拉康的巷道也很窄,但是香火卻是非常的鼎盛。每次去,都有很多的信徒朝拜。朝拜完長壽佛,就要繞著佛堂的巷道轉,據說是多大年齡就轉幾圈,稱之為轉“廊熱”。
嘛尼拉康
嘛尼拉康在八廓街上,不注意你就會在琳瑯滿目的紀念品攤位中錯過了它。它的正前方有一座大大的煨桑爐,如果你看不到嘛尼拉康,肯定也可以看到煨桑爐。從大昭寺大門右側,沿著順時針轉八廓街,走不多遠,原來是舊嘎廈政府監獄的對面,躲在諸多攤販后面的煨桑爐。
嘛尼拉康,其實是位于山南地區,寧瑪派著名寺院敏珠林寺的屬寺。所以門上的牌子寫著“敏珠林寺嘛尼拉康”。“嘛呢拉康”意思就是,有著大轉經筒的佛殿。佛殿里面懸置著一個直徑2米、高3米的轉經筒,四周墻壁佛臺上擺滿了酥油燈,明明滅滅,閃耀的火光,顯得神秘莫測。轉經筒巨大,也就顯得剩余空間十分窄小,兩人同時通過都困難。
這里隨時都很熱鬧,很多信徒都要來這里轉經。輪動經筒的鐵環被磨得锃亮、光滑,摸上去就能感覺到無數信仰的堆積。
強巴拉康
“強巴拉康”,根據前面的解釋,就可以知道是供養強巴佛的宮殿。這里最有特色的也是一尊有二層高的強巴佛像。佛像縱跨兩層空間,雄偉莊嚴,慈祥和藹。
強巴拉康就在嘛尼拉康的后面,從嘛尼拉康出來右轉,大門就在側面。這里也是諸多信徒朝拜的圣地。凡是來朝拜的都要道二樓去接受活佛的加持賜福。擁擠的時候,樓道上就會排著蜿蜒的長隊,等待著佛活摸頂和用圣水洗眼、臉等。活佛會端坐在堂中央法座上,背后豎著一幅佛教唐卡。信徒們十幾個人埋頭跪著,一陣喃喃的祈禱、誦經后,活佛從銅壺里倒出圣水,每個人用手虔誠地接著,然后往眼、臉處抹。
木如寧巴
木如寧巴就在強巴拉康的右側的巷子里。走進幽深的巷子,似乎是一處民居,但是從建筑的顏色和結構上還是可以發現一些寺廟的影子。
文革期間,很多的寺廟北改作了民居。后來還給了寺廟,但也就是把大殿還了,大殿周圍的一些建筑,至今還住著群眾。俗、僧雜居,一個院子里,民居包圍佛殿,是拉薩很多寺廟的典型特色。
院子很幽深,除了我們這些特意尋來的人,很少有游客進來。據說,這里每年最熱鬧的節日是“嘛呢節”,時間在薩格達瓦節前后,來自藏區各地的信眾擠滿了小院,甚至是屋頂和廊檐,他們將在這里虔誠地念“唵、嘛、呢、叭、咪、吽”。寺里為信眾提供食宿。據了解,寺內的財物除了靠國家補貼外,大多來源于信眾的布施。在“嘛呢節”前當地的信眾都會給寺里送去糌粑、酥油等物品。
奴日松貢布
全稱是墨竹工卡羊日崗寺駐拉薩分寺奴日松貢布,也就是墨竹工卡的羊日崗寺在拉薩的分寺。羊日崗寺位于墨竹工卡縣尼瑪江熱鄉境內羊日崗村東北3公里處。該寺廟是一座歷史悠久,距今約有650年歷史,屬噶舉教派。寺院很特別,規模非常的小,也是像在一處民宅里面。燈火通明的佛堂很緊湊,來朝圣的人卻絡繹不絕,佛前堆著高高的一毛一毛的,添加酥油的喇嘛也很忙碌。
寺院位于魯固路口,就在大昭寺廣場前南側的巷子進去,離汽車站不遠。
丹吉林
該寺位于拉薩市城關區八廓辦事處丹吉林居委會院內,該居委會的名稱源于寺名。
丹吉林寺是由第六世第穆呼圖克圖•阿旺降貝德勒嘉措于1762年動工修建,“丹吉”在藏語中為“佛興”之義,建此寺以后人們把這地方叫做丹吉林。該寺是拉薩四大“林”中最早建立而地盤又最大。過去在整片丹吉林地盤中除少數貴族占有部分房產外,皆為丹吉林寺所占有,諸如較大的廟房、第穆拉章、僧房、犏牛圈和馬圈等。
現在的丹吉林,很小,只有二樓的兩座佛殿,而且是圍繞在諸多民居之間,早已沒有往日的風光。
在丹吉林寺佛堂正宗供奉的“哲嘛熱”非常有名,佛像前堆滿了哈達和人民幣,據說在佛前許的愿非常靈驗。
策墨林
策墨林,又叫策門林。該寺位于小昭寺之西南角,西臨夕德林寺。現屬拉薩市城關區吉崩崗辦事處策墨林居委會管轄內,由色拉寺管理委員會管理并主持一切事物。此座寺廟是繼丹吉林之后建立起來的拉薩第三個“林”,共傳五輩策墨林卓尼呼圖克圖。
此座寺廟主體分紅宮和白宮,還有拉章和策墨林呼圖克圖之夏宮,夏宮和寺廟中間是一片規模較大的林卡。該“林”共傳五輩策墨林活佛,在宗教教規上隸屬色拉寺麥札倉,經濟上卻屬獨立門戶,即由策墨林拉章全權負責。
策默林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24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基本呈方形院落狀。進寺院大門是一寬敞的庭院,院西側和前部環繞兩層藏式樓房,上層為住房,下層為回廊,建筑占地面積1725平方米,庭院后部是主體建筑。主體建筑為兩個時期所建。東半部稱為“白宮”,是第一世策默活佛阿旺楚臣于1777年擔任攝政時主持興建的;西半部稱“紅宮”,屬第二世策默活佛阿旺江貝主持興建的。
策墨林經常會積聚很多的信徒,他們就坐在院子里、大殿里,搖著轉經筒,不斷的念著佛經,到了吃飯時間,寺廟還會發布施,這里是我見過最平民化的寺院。也是拍人像的好地方。
功德林
該寺位于布達拉宮西面,磨盤山之南面,現屬拉薩市城關區雪居委會管轄之內。功德林寺是由第八世達擦吉仲呼圖克圖•益西洛桑丹貝貢布于藏歷第十三饒迥水鼠年(1792年)動工,到木虎年(1794年)竣工。八世達賴喇嘛于嘉慶元年即藏歷火龍年(1796年),賜“衛藏永安寺”的匾額一塊,規定招收50名僧人,到民主改革時已發展為134人。從此該寺成為繼丹吉林之后的第二個“林”,并經歷輩達擦呼圖克圖的擴建,逐步成為規摸較大的一座寺廟,目前人們所稱“功德林”就是匾額藏譯簡稱的沿用。
錫德林
錫德林,又叫喜德林,曾稱“惜德寺”、“呼徵寺”。位于北京中路四巷,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
據《七世達賴格桑嘉措傳》記載:錫德寺是吐蕃贊普墀祖德贊(815年-836年在位)在大昭寺周圍所修的6座拉康之一,時名“嘎瓦”。當時規模較小,編制僅有4名扎巴,寺名“錫德”即源于此。到了9世紀,朗達瑪毀滅佛法,包括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在內的許多寺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錫德林也未免于難。元代時,在蔡巴萬戶長的支持下,錫德林在原址基礎上有所擴大,人員編制增加到二十多個,并規定了固定的供養制度。
下密院
小昭寺路與繁華的北京路相交,往東走幾百米,就是下密院了。
下密院,藏語叫“居巴扎倉”,即續部經堂神學下院之意。系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弟子杰尊•喜繞僧格創建于1433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弘傳密宗教法的最高學府之一。總占地10.6畝,主廳共四層。
佛堂森森,佛像莊嚴。下密院內供奉著宗喀巴及弟子神像,密集的酥油燈閃爍。利用空氣動力旋轉的“切瑪”周而復始;一幅叫卓瑪松錦的畫像充滿了神奇,無論從哪個方位看,畫像里人物眼睛都盯著你。
二樓的神殿內擱著許多彩繪罐子,用彩布封著,名為鵬布。罐上畫著兩種不同的圖案,一種代表天上,一種代表海底,里裝著來自日喀則、山南等地的土壤,每逢藏民們建房時,都要來下密院請鵬布,并把它們埋藏在新建房屋的頂端,寓意吉祥與平安。
薩迦小寺
從大昭寺廣場前面,往南步行在魯固路口左轉。或者從大昭寺門口往南,在第一個路口右轉,不到3分鐘的小胡同口,旁邊是青海藏經院出售經文的一家小店。與日喀則聲名鼎赫的薩迦寺比,如果不是門口掛的牌子,你很難把二者聯系起來。說是寺院,實為雜院,僧俗混住。整個寺只有三間平房那么大,里面只有一個喇嘛在念經。在這里,體會到的不是安靜,而是寂寞,多少有些暮年的凄涼感。唯一可以印證薩迦二字的,就是其灰色的外觀。
磨盤山關帝廟
在拉薩布達拉宮以西,藥王山以北,有座不太高的巴瑪熱山,由于這座小山形似磨盤,清朝駐藏官員稱其為磨盤山。1793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將軍福康安統帥大軍戰勝廓爾喀入侵者,班師回到拉薩后,于此修建此廟。也許是關公和格薩爾王在藏民心中形象接近,所以清朝滅亡后,此廟也叫格薩爾王寺。寺里的喇嘛解釋說,關公是格薩爾王的護法神。
關帝廟正殿原來懸掛有許多匾額來頌揚關羽的英雄業績,據說共有五十余塊木匾。但現在廟內只能看到壁上掛匾的釘鉤,而不見匾額的蹤影。近來在山下居民中發現幾塊原關帝廟的木匾。“共仰忠謨”和“竣格于天”兩匾已被鋸殘當作門板之用。
“關帝”是內地封建統治階級將關羽神化以后尊奉的偶像,與西藏信奉的宗教毫不相干,為什么要在拉薩修建關帝廟呢?大將軍福康安親自撰文勒石的《磨盤山新建關帝廟碑》載明了清朝遣兵進藏平定廓爾喀和修建關帝廟的經過。該碑立于關帝廟大門之內,碑高292厘米,寬l17厘米,厚29厘米。碑身已向前傾斜,碑額浮雕二龍戲珠,中間篆刻“萬季常存”四字。
帕邦卡
從軍區總醫院的大門前左側的小路進去,全是土路,在鄉間穿行,目標就是醫院背后西北方向的山腳,你就可以到達帕邦卡。
帕邦卡,藏語的意思是巨石上的宮殿,原來是由松贊干布在巨石上建造的9層宮殿,現在只剩下從外表上看的兩層和屋頂上規模較小的一層.這里是藏王松贊干布派遣吞彌•桑布扎從印度學習回來創始藏文及松贊干布初學藏文并頒布第一個藏文政令之地。在他東面有一座兩層樓高的小寺廟,石墻上還有用藏語刻的六字真言,當時殿里的喇嘛介紹說是松贊干布寫的。
桑邱寺
在去帕邦卡的路上,會看到一座尼姑廟,就是桑邱寺。
“邱桑活佛修行地,楊柳青青畫眉啼”這是藏族盲人音樂家阿覺郎杰在民歌里對邱桑寺的描寫。這一帶山坡的樹林茂密,很安靜,從寺廟眺望整個拉薩的景觀也非常不錯。桑邱寺原來屬于一家名叫仲麥的貴族,在后來的政治斗爭中,桑邱寺交給了帕崩崗活佛管理,成為帕崩崗寺的屬寺。
扎西曲林寺
僧人丹增阿旺所在的扎西曲林寺拉于拉薩北郊,是色拉寺的屬寺。它位于邱桑寺和帕邦卡之間的山脊上,地勢險要,海拔3900多米,是一個很少人到達的寺廟。
查拉魯普巖寺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坐落在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魯普。相傳,它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鄉時向東方朝拜的地方。洞窟開鑿于松贊干布時代,據說藏王松贊干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當時西藏很緊俏的鹽作為工匠的報酬,掘崖粉一升,給鹽一升。接著,又在石窟里開鑿了轉經廊道。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藥王山摩崖石刻
藥王山東南側陽面的摩崖石刻是拉薩有名的一處室外景觀,山體不高也不低,密密麻麻刻滿了上千個大小佛像,因此,人們把這塊摩崖石刻稱為“千佛崖”。相傳,這里最早的石刻佛像是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的作品。據五世達賴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記》記載:一日松贊干布來到紅山,見到六字真言幻影從山中自然顯現,他當即沐浴凈身,又默默祈禱。隨后,又于六字真言放出的光芒中看到觀世音菩薩、度母、馬頭金剛佛像,于是他請人依照自然所現,在巖石上雕刻出佛和菩薩的像以及六字真言。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在巖石上雕刻著佛像和各種菩薩造像,時至今日,每日還有人叮叮咚咚地鑿著石頭。
從布達拉宮往西,走藥王山面前的那條路,圍著藥王山轉半圈,在一個全是石板鋪成的路上(德吉南路),路左邊有個不起眼的巷子,進去就是。這里雖說不見得算是寺廟,卻也是一處朝拜圣地。
乃瓊寺
在哲蚌寺的東南不遠處,有一座不大的寺廟,卻在西藏宗教里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就是乃瓊寺。
在西藏,哲蚌寺的“乃瓊”被認為是最靈驗的神諭師,舊西藏的地方政府——嘎廈的很多重大決定,包括尋找達賴轉世靈童等問題都要向“乃瓊”降神者請教后才能裁決,可以說“乃瓊”是達賴喇嘛和舊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降神巫師,他所降的神是威猛無比的白哈爾神王,在西藏大大小小的神巫群中居領袖地位。
乃瓊寺,全稱“乃瓊扎央林”,簡稱“乃瓊貢巴”,即“乃瓊寺”,民間稱“乃瓊角”。在拉薩市區內,位于拉薩西郊約10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麓,距哲蚌寺約1公里。乃瓊寺建于7世紀,是西藏宗教中最大的世間護法神白哈爾的代言神巫乃瓊護法神居住的寺廟。
蔡巴寺
蔡巴寺,在拉薩市區境內,位于拉薩市駐地以東拉薩河南岸的蔡公堂鄉,距拉薩10公里。當地群眾稱“揚庚寺”。系向•尊珠扎巴于1175年建造的。向•尊珠扎巴(1122-1193),原名“達瑪扎”,26歲出家后改稱“尊珠扎”,后來人們稱他“蔡巴喇嘛向”。他是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是蔡巴噶舉(塔布噶舉四大支系之一)的創始人,“蔡巴噶舉”即由蔡巴寺而得名。
貢塘寺
貢塘寺,也位于蔡公堂鄉、蔡巴寺東南約1公里處。是由向•尊珠扎巴繼建立了蔡巴寺之后在其弟子的幫助下于1187年創建的。貢塘寺于1546年失火。寺院焚毀殆盡,僅存彌勒殿和向•尊珠扎巴的靈塔及鍍金白像。此后經過三年的籌備,于1549年開始由扎西熱坦、敦珠熱旦、蘇曲尼讓增、達庚熱布吉主持在原址上重建了貢塘寺。現在看到的貢塘寺就是1549年重建的。
尊木才寺
尊木才寺,位于拉薩市達孜縣尊木采村。寺廟就座落在川藏公路邊,寺廟不大,很多建筑已經毀壞。
桑阿寺
桑阿寺距拉薩市20公里,位于達孜縣老城區中心,建于公元1419年,由宗喀巴創建,至今有587年的歷史,屬于藏傳佛教格魯派,按宗教歷史慣例,隸屬甘丹寺管轄。傳說:“去了甘丹寺不去桑阿寺等于朝佛沒有圓滿”,也就是修行的路只走了一半。近年來,前來觀光考古、朝山拜佛游客逐漸增多。
楚布寺
楚布寺位于拉薩以西60千米處楚布河上游,海拔4300米,為噶瑪噶舉派高僧塔布拉杰的學生杜松欽巴于1189年所建。楚布寺在“文革”后重建,由于這里有中國政府文革后承認的第一個大教派的活佛,所以一度發展比較快,現在寺里有喇嘛400人。
楚布寺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在西藏的主寺,屬白教。噶瑪噶舉派開山至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現已傳至第十七世噶瑪巴活佛。這一教派首創了活佛轉世制度,從此開創了藏傳佛教領袖傳承神秘主義的先河。
分享更多少數民族,民族文化知識
歡迎關注公眾微信服務號:cn_56china
歡迎關注公眾微信訂閱號:com_56china
中華民族文化網 http://www.56china.com
中國元素民族產品http://www.sinofolk.com
(歡迎訂購民族服飾,民族產品,民族特色產品,民族中醫藥,可以定制 18001299866)
關注公眾微信服務號:cn_56china |
關注公眾微信訂閱號:com_56china |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