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民印象中,早市大多是與夏天聯系在一起的。氣溫高,市民早起,到距離家不遠處的早市,買一些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進而成為一些人的習慣。但也有早市出攤的攤主將早市延續到了冬天。在長春市東嶺南街早市賣菜的老張就是其中的一個。昨日零時左右,室外溫度很低。夜色中,老張已向長春市蔬菜中心批發市場趕去,他要在5點左右進完菜,然后在6點左右趕到早市里。“早市的客流雖然和夏天沒法比,但也不少,因此銷量還可以。”老張說。那么,冬季早市到底有多大市場?市場上經營的攤販收益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早起出早市的商戶? 記者孫立國 攝
冬季早市自己“建棚取暖”
6點多,老張趕到了位于東嶺南街附近的早市,夏天是露天銷售的,冬天為了御寒,老張和其他攤販一起在這里建起一個個的塑料大棚。雖然長春市的溫度達到零下18攝氏度,但是大棚內燒得旺旺的爐火,讓棚內的溫度至少升溫10攝氏度。一些怕凍的蔬菜、水果也擺在棚內。
老張的攤位面積有七八平方米,他昨天進的菜主要是蘿卜。老張告訴記者,他在早市賣了10多年的菜,這是他第一次冬天還能在早市賣菜,而且還沒咋遭罪。“我們以前在附近的早市賣菜,但那時沒有大棚,都是露天的,一到冬天,就不能賣了。”他們是去年7月份搬到現在的地方。
老張所在棚內主要以蔬菜銷售為主,有十幾家蔬菜零售商。在早市另一家獨立的水果銷售大棚里,李大姐正坐在爐子旁悠閑地烤著饅頭片吃。
李大姐說:“我建這個大棚花了1000多元錢,雖然貴點,我也心甘情愿了,最起碼我們不用再挨凍了。”
攤販表示“收益還可以”
長春市的早市多以露天市場的形式存在,近幾年,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部分超市、農貿市場也加入到“早市”行列,成為“早早開市”的一批商家。但是冬季,隨著氣溫降低,長春市的露天早市多處于“冬眠”狀態,即使有露天早市仍堅守,銷售的產品也僅限于“小百貨”和冷凍食品,難見果蔬等大眾農副產品。只有極少部分早市因有大棚等保暖設施存在,才會得以生存。由于溫度等原因,冬季早市的生意遠不如其他三季。
“人比夏天要少一些,但現在的客源也還可以。”早市的水果經銷商李大姐說,夏季時,前來逛早市購物的市民能達千人以上,但是現在早上大概能來幾百人。李大姐表示,“冬季早市人少的原因,一是天氣太冷,市民不愿意冷天早出門;另外,天冷也導致部分商戶停業。不過,對冬季早市的商家來講,收入還可以,否則誰也沒有必要來挨這個凍。”
為了減少冬季早市的經營成本,冬季早市組織者的管理費用也是“彈性標準”。“夏天時每平方米30~40元不等,冬天時一般每平方米才8~10元。”老張說。
記者也對比早市和周邊商超、農貿市場的幾種蔬菜價格,價格相差倒不是很大,其中西紅柿、黃瓜、茄子等都差不多。家住東嶺南街的陳大娘告訴記者,她之所以來早市買菜,一是因為離家近。二是因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第三個原因就是感覺早市的菜相比農超更新鮮。
周邊商超頻打“促銷”牌
早市存在的優勢,自然對周邊其他商超有一定的沖擊,所以春夏季節的早市,已經成為周邊商超的強勁競爭對手。昨日,記者沿東嶺南街由南向北踏查,東嶺南街的商圈相對成熟,各種商超應有盡有,其競爭氛圍也相當激烈。今年冬季早市照常營業,無形中給其周邊商超帶來壓力。
東嶺南街一家大型超市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夏季時,早市對超市的生鮮商品的銷售的確產生影響,為此,他們超市特意在夏季時,將超市的開店時間提前到7點。而且天天都會推出“特價菜”吸引周邊市民的關注。但是從現在來看,去冬季早市購物的人并沒對他們形成太大威脅。
雖然商超對冬季早市的存在表示影響不大,但是商超并沒有輕敵。他們頻頻采取了多種促銷、優惠措施吸引周邊市民的眼球。在東嶺南街一家大型超市內,記者看到,為了吸引顧客,超市推出早上8點~10點,不管消費者買什么東西,只要超過1元,就送紙抽、送豆漿等活動。禮小情誼重,這些活動也的確吸引不少周邊市民早早就來超市購物。
其他早市在冬季堅持的不多
日前,記者又陸續走訪了部分早市,這些早市曾經都是春夏季節人氣較旺的早市。但隨著冬季的到來,這些早市已經進入“冬眠”期。在幸福街早市上,記者看到,最讓司機頭痛的早市幾乎已經停止營業,只有零星三四個攤主出來擺攤,他們銷售商品主要是冰凍產品,或者是冬季的衣帽等小百。
“我們有自己的店,就在附近,天暖時總來這里擺攤賣小百,冬天人少了,就偶爾來一次。”一位銷售冬季小百的商家告訴記者。附近一位銷售白酒的商販告訴記者,夏天時,這里賣啥的都有,蔬菜水果,到冬天時有些賣蔬菜水果的商家都搬到屋里去了。
記者在一家居民樓內,找到一個銷售蔬菜水果的小店,店內面積不大,僅有七八平方米,店內擺著一些蔬菜。老板告訴記者,她一直開這個蔬菜小店,夏天時早市好,她就會把菜拿到早市去賣,早市結束后,她在回店里賣,但是冬天的早市不適合賣菜,她只能在店里賣。對于東嶺南街有早市自建大棚延長早市的做法,她認為在幸福街不太適合。“這里的早市都在道邊開的,平時人多車多的,而且到時間就得關,哪有地方建大棚呀。”
在記者走訪的5家露天早市中也發現,4家早市的建立地點都是街邊或小區門口,僅有東嶺南街的早市建立在一處暫時未開工的工地內。所以能夠在冬季堅持開早市的幾乎沒有。
觀察 “冬日早市”模式有探索價值
對于冬季早市的出現,吉林財經大學校長宋冬林認為,有需求就有市場。“冬季早市”出現,滿足了部分人群的需要,同時也是商業業態向多元化發展的一種體現。而且冬日早市有其存在價值。一個是費用較低,有利于降低物價,特別是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應該能夠起到平抑物價的效果;二是,滿足部分經營者的需要。比如周邊農民可以把自己種的蔬菜直供到早市,節省成本。一些小商販也可以通過早市達到謀生的手段。宋冬林表示,“早市”的存在由來已久,雖然“冬季早市”存在較少,但是作為早市的一種,政府應在滿足市民和商家需要的同時,加強管理和規范。引導早市發展與城市運轉相結合,將早市向規模化、安全性、衛生等方向發展。讓百姓真正能享受到“早市”帶來的便利,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記者胡晶)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