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記者姜瀟、熊爭艷、潘強) “女漢子”“土豪(金)”“高大上”“漲姿勢”“我伙呆”“喜大普奔”……網絡語言越來越多。來參加兩會的政協委員有的對此表示“應接不暇”“看不懂”“莞爾一笑”,也有人倡導要加強規范。
“很多我都聽不懂。”全國政協委員李東東對網絡新詞顯得很苦惱,“有一回電視上主持人說‘醬紫’,我碰巧懂這個詞,但絕大多數網絡詞匯我都聽不懂,它們毫無語言規范。”
全國政協常委葛劍雄則對當下網絡語言對主流文化的侵蝕表示擔憂:“語言的規范關鍵是看主流文化是否守得住底線。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主流文化守不住,造成整個社會在不合時宜地到處亂用語言。”
葛劍雄舉例說,領導人在報告中使用了“夯實”一詞,這個詞有強力推動、自上而下的語境,被一些地方官員聽到后在地方工作報告中拼命用,十分不妥。“某明星結了5次婚后再婚,也稱為‘大婚’,其化妝師被稱‘御用’,媒體不解詞義濫用,有損語言的典雅。”葛劍雄說。
2013年,中國網民超6億,近半數的中國人生活在這個虛擬空間,網絡對國人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采訪中,一些委員表示,網絡語言確實干擾了漢語言的規范性,對主流文化有所侵蝕;但同時又不得不承認,它們豐富了漢語言的表達力,傳達了時代的新鮮氣息。
“網絡語言短、平、快,自媒體時代,不讓語言變化是不可能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石定果是語言學方面的專家,她認為網絡語言反映了民生百態,有焦慮感、有對丑惡的鞭笞,也有社會的浮躁心態。
全國政協委員、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認為,對于網絡語言和其他時代新詞,既要寬容又要規范吸收。“我建議有關部門和媒體,要有意識、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對新詞匯的討論,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目的,發揮好語言的向導作用。”
“語言有自我凈化的過程和能力,對層出不窮的網絡新詞可以‘莞爾一笑’,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冷靜看待。”石定果說。(完)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