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劫”漫畫/王藝軍
日前,在一家社區網站,關于“春節回家要帶多少錢才夠”的帖子點擊率已達數十萬,數千條回復曬出的春節賬單令眾多網友“叫苦不迭”。近期,記者采訪市內不同收入人群發現,絕大多數人都表示“對于春節的巨額開銷有壓力”,而長假7天,人均消費上萬的情況也不少見。此外,較之于一、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春節開銷更大。
春節“剛性”支出在1萬元以上
1982年出生的劉青雨,老家在江西新余,目前在市內某事業單位任職。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給妻子和自己的父母各準備了1000元紅包,雙方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家1000元的紅包,外加來回兩個人的機票錢,已經接近1萬元了,這還不算春節期間的日常開銷、朋友聚會、給晚輩發壓歲錢等。
“春節起碼要準備2萬塊錢回家才得夠。”劉青雨說,這是兩口子3個月的工資了,相當于兩人一年的積蓄,年底一下就全部用完,“壓力山大”。
此外,記者隨機采訪市內多個行業、年齡跨度在70后-80后之間、月薪收入在3000元至2萬元之間的近20名市民,他們所有人都反映,無論再節約,除非不回老家,否則春節7天,“剛性”支出都在1萬元以上。
三線城市的春節消費更猛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較之于三線城市的“返鄉者”,重慶市民的春節消費還略顯輕松。
“前幾年,回家給老人封紅包,也就500元,去年1000元,今年估計得1500元了。同樣,以前的壓歲錢也是兩三百,現在都是五六百。”在重慶長安福特工作的李麗君,老家在四川廣安,她對于老家這種“禮金瘋漲”的現象表示不解。
來自三線城市貴州銅仁,在重慶某餐飲企業工作的劉凱也告訴記者,每年回老家,最大的開銷是來自“團年宴”,“我們親戚朋友都在銅仁,從過年前幾天就開始,挨家挨戶吃轉轉席,要吃到大年十五左右,而每家請客,都是十幾桌吃兩頓,光是這個就要花費上萬元。”
“第一,三線城市的市民結構主要以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為主,人情關系較一、二線城市更密切;第二,三線城市發展以投資驅動為主,消費市場豐富程度,沒有跟上消費力的增長,因此市民有較多的閑錢;第三,三線城市的物流、資源等要素成本較高,也拉動了其物價水平。”中國社會問題學家胡星斗認為,諸多因素影響,導致三線城市的不理性消費程度,遠遠高于一、二線城市。
盤點4個“最花錢”
1紅包
“父母:紅包2000元;岳父母:紅包2000元;雙方爺爺奶奶:3000元……”這是重慶某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秋月的春節紅包“預算”。“在我身邊的一些同事,盡管大家賺錢都不多,但有些人甚至會給雙方父母各包10000元的紅包。”李秋月感嘆,賺了一年的錢,一個星期的春節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
2禮品
“我們老家的習俗是,從初二開始就挨家挨戶的拜年,還不算朋友家,光是親戚家,7天時間都不夠。”重慶旅投集團員工張新宇說,今年年還沒到,就已經給父母家買了個5000多元的彩電,還得給岳父母家籌備一個價格差不多禮品,而初二開始,每天的禮品消費基本在500元左右。
3聚餐
“每年過年,基本從臘月二十五開始,天天在外面吃,吃到正月十五。”重慶中冶化工員工劉曦告訴記者,其中包括老同學聚會、同事聚會、家庭聚會,過年期間,都得輪流做東,如果請的人多,一次消費上千很正常。
4交通
“每年都是要等到最后幾天才定得到能不能回老家,沒辦法提前訂票,而且火車肯定是沒得票了,機票不僅價格高,還不一定有直航。”重慶廣電集團某員工告訴記者,過年回家,光是機票錢都要用掉幾千元。本報記者 陽炆杉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