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寫真】
????“這是一個暖冬。”初見汪金富,他正在地里指導村民種植箬葉苗。煦暖的陽光下,田野上搖曳著綠油油的箬竹,汪金富一臉燦爛。
????汪金富是休寧縣東臨溪鎮后田村的農民。除此之外,他還有著黃山徽頂箬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徽頂箬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兩個頭銜。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對食品包裝的要求高了,野生箬葉也成了搖錢樹。 ”汪金富說,休寧多山,漫山遍野都有箬葉,以前除村民端午節采些包粽子,大多自生自滅。 1990年前后,做過茶葉生意的汪金富與客戶交談時受到啟發,在東臨溪鎮汊口村創建了箬葉加工廠。
????靠人工在荒山野嶺上采摘箬葉,產量不大,成本也高。 2006年,汪金富一頭扎在自家的田地里,嘗試人工種植,種出的箬葉個頭大產量還高,該技術通過了省科技廳的科技成果認定。次年,汪金富以每畝300元一年的價格流轉了16畝農田,并發起成立箬葉專業合作社,引導周邊群眾種植箬葉。
????隨著種植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汪金富推廣“公司+合作社+成員帶農戶”發展模式,無償提供箬葉種植技術培訓。 “目前,合作社成員達630余戶,建立了12萬畝種管養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人工種植基地近千畝,帶動6000多農戶從事箬葉生產,每年戶均增收8000多元。 ”汪金富自豪地說,2013年公司銷售額已突破2700萬元,每百斤箬葉的收購價由2006年的70元提高到300多元。
????土地流轉悄然改變著傳統的鄉村生活。去年初,50多歲的汊口村村民程松良將1.4畝的山塢田,以每年700元的價格轉讓給箬葉專業合作社,夫妻倆從田地里“解放”出來,變成了箬葉人工種管養基地的產業工人,2013年3月份起到現在已領取了近兩萬元的工資。如今在徽頂箬葉有限公司里,16名固定工和60余名季節工全部是土地流轉的村民。
????夕陽下,60歲的葉杏元大媽正在路外的地里挖溝松土。 “這畝田剛剛流轉給合作社種箬葉,開始兩年我還能套種油菜,能多些收入。 ”葉大媽說,公司的人找她談了,閑時可以幫忙做做田間管理和箬葉采摘,沒想到這么大歲數了還有更好的盼頭。
????“以合作社的模式進行土地流轉,下活了一盤棋,給農村帶來的變化是意想不到的。 ”東臨溪鎮鎮長方明來告訴記者,以汊口村為例,土地流轉之后,戶均土地經營收益較之前增長四五倍。
????【百姓期盼】
????程松良:好政策要落到實處
????我們農村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現在中央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讓農民有了盼頭,希望黨的好政策要落到實處,讓農民真正得實惠。
????汪金富:期盼規范土地流轉
????說實話,我們與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盡管都是協商自愿的,但總覺得心里不踏實。比如說,土地流轉后,經營承包權應該歸我了,但原來農戶的土地經營承包登記證上并沒有變更。希望上級有關方面能明確責任部門,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相關程序,讓我們真正吃下“定心丸”。(吳江海 汪海燕)
????【記者手記】
????如今農村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農業成了“老年產業”,許多地方甚至出現了拋荒現象。如何重新激發農民的積極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制度,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讓市場來調節和促進農場化農業、新型農業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益,激發農民的積極性,真正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