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勸說一流浪者接受救助 記者 蘇穎 攝</p>
28歲的流浪漢田春蜷縮在昆明市火車站附近的小巷中,他身下只有一張破舊的涼席、一床用編織袋做成的被子和一個已辨認不出顏色的海綿墊,身邊還放著一根棒子用于驅逐他認為“可能傷害自己的人”……
溫度驟降,流浪者能否得到救助?昨日,昆明市救助站派出兩組工作人員,滿城尋找流浪者和乞討者,派發衣物、棉被、食品等,勸其回家或到救助站接受救助。</p>
昨日,晚報記者走訪得知,昆明氣候優勢聲名在外,每年至少有200名省外流浪者到昆明過冬,但絕大多數人拒絕前往救助中心救助,寧可蜷縮在角落、銀行網點等處。</p>
官南立交橋下 不知名好心人送來傘</strong>
昨天上午10時許,南壩路官南立交下的空地,躺著數名流浪者,有人沒被褥,顫抖著坐靠在墻角睡覺;有人摟著小孩,緊緊包裹在薄被里。兩名流浪者被腳步聲吵醒,揉著眼睛說,即使冷一點,將床單、薄毛毯裹得緊一點,對付著也就過去了,如溫度再降,就去銀行網點寄宿。“感謝政府工作人員的關心,實在頂不住風雨的話,會去救助站尋求幫助。”
風雨越發凜冽,一名女性流浪者把雨傘對著風口挪了挪,雨傘成色很新,桃紅底色給昏暗空間添了暖意,“昨晚兩個小姑娘走過來,給我了這把傘和50塊錢!”
南屏街公交站臺 乞討者見到救助人員撒腿跑
昆明市救助站曾繪制過一張“昆明流浪乞討者分布地圖”,80多個地點中,龜背立交、翠湖、步行街、火車站、城區幾個車站排在前列。昨天,龜背立交橋未發現流浪者的身影,“這一帶多半是職業乞討者,在城中村租房子,天冷不會上街。”
南屏街公交站臺,一個老奶奶正在乞討,雙膝跪地,不住地給過往人群磕頭。</p>
“怎么下雨也不打把傘?”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詢問,但老奶奶顯得十分抵觸,第一時間牢牢抓住面前的乞討所得,跳起來拔腿就跑,甚至遺忘了綠色塑膠袋,袋里放著圍巾、米花糖、一小袋零錢,顯然是全部家當。</p>
工作人員提著袋子往前追,“你的東西沒拿!”她回頭喊:“不要了”。</p>
據介紹,昆明職業流浪乞討者約500人,“七成是外省人,甘肅、貴州人最多,對救助非常抵觸,不愿被送回家,還有人認為救助破壞了他們的乞討生意。”
永安路街邊 聽到有熱飯吃才肯上救助車
盡管是周末,但永安路邊的幾家商鋪鐵鎖把門,狂風裹挾著雨雪,呼嘯著穿過街角,路邊行人快速往前走。</p>
花崗巖臺階上,高樓屋檐成為避風港,幾名流浪者靜靜蜷縮在鋪蓋中,不時翻轉一下身體,將身上的床單裹得更緊些。一個流浪者聽到救助人員說去了救助站有暖和的屋子住,有熱乎的飯菜吃,才肯坐上救助車。</p>
“平時遇到100個乞討者和流浪者,有一個能勸導進救助站的就算不錯了,很多人都拒絕救助!”工作人員感慨說,2003年民政部將“收容遣送站”改革為“救助管理站”,救助工作更人性化,但是其中的“自愿求助、無償救助”原則,使得不少乞討人員拒絕救助,救助工作很難開展。(徐騰中)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